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5-20
□記者 王捷

文物名片
主角:四獸鋪首卷云紋陶棺
出生時間:唐代
尺寸:棺長56.5厘米、寬22.5厘米、高12厘米~19.5厘米
藏寶地:鹽湖區博物館
從古至今,喪葬制度作為對逝者的送別,無論是簡單土葬,還是如今多元化的喪葬形式,均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不同時期的喪葬形式,映照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化特色。鹽湖區博物館館藏三級文物——唐代四獸鋪首卷云紋陶棺,便猶如一顆閃亮的珍珠,為我們呈現了那個時代獨特的生死觀念和審美意趣。
陶棺,顧名思義,是一種陶制的葬具,用于存放遺骸或骨灰。其最早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時期,不同歷史階段有著不同的形態和用途,對研究古代喪葬禮制有重要意義。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觀念認為,精心籌備的喪葬儀式和隨葬品等,可以讓逝者在另一個世界過上富足的生活,這使得厚葬之風盛行,因此葬具也極盡奢華。燒陶制陶不僅需要足夠大的窯爐,還需要匠人高超的技藝,包括陶棺的形制、紋飾和燒制時火候的掌握等,也因此其制作工藝和裝飾細節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了唐代社會文化、宗教信仰、藝術審美等內容。
鹽湖區博物館這件四獸鋪首卷云紋陶棺便以獨特的形制,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陶棺長56.5厘米、寬22.5厘米、高12厘米~19.5厘米,由蓋、室、座3部分組成,棺身與棺座連為一體,穩固又堅實,灰陶質地賦予其古樸厚重的質感。陶棺前寬后窄,微向前傾,棺蓋拱弧形,兩側飾卷云紋,線條流暢、婉轉靈動,仿佛天空中的云海凝于陶棺之上。卷云紋是唐代裝飾藝術中的經典元素,象征著超凡脫俗、自由靈動,同時也有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陶棺棺室前置門,兩側裝飾著四枚獸面鋪首。這四枚獸面鋪首應為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神圖像,威嚴中透著些許神秘。鋪首常用于門戶裝飾,具有驅邪納福之意,置于陶棺之上,也是古人希望能為逝者“營造”一個良好的歸宿。
整個棺床完整,四角有4個力士雕塑奮力支撐。這些雕塑栩栩如生,充滿力量,生動詮釋了唐代雕刻工藝中的力量美學。四獸鋪首、卷云紋、力士等整體組合在一起,共同營造了神秘的氣息,使其成為一件集實用與藝術、信仰、審美等于一體的藝術珍品。
在唐代厚葬之風與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陶棺既是人們生死觀念的具象表達,也是工藝美術的精彩呈現。這件唐代四獸鋪首卷云紋陶棺,為我們揭開唐代喪葬文化的神秘面紗,讓我們看到當時人們對生死的獨特理解。它不僅是對逝者的一種“保護”,還承載著生人對逝者的記憶與思念,穿越歷史,如今依然能夠深深觸動著現代人的心靈。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