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4-08

大河自此向東流
永樂宮壁畫藝術特展驚艷巴黎,“跟著悟空游芮城”活動引得玩家瘋狂打卡《黑神話:悟空》同款古建,城隍廟市集煙火氣升騰,圣天湖天鵝季引游客如織,大禹渡太空艙“躺聽黃河濤聲”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去年以來,芮城縣文旅市場持續升溫——這座黃河岸邊的千年古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續釋放出“黃河明珠”獨有的文旅魅力。
熱愛芮城,共謀發展。作為黃河文明的重要源頭,芮城縣不僅是道教祖庭永樂宮的所在地,更是古建遺珍與生態勝景交織的文旅熱土。今年以來,芮城縣錨定“一城兩區三門戶”目標和思路,傾力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聚焦“1544”工作矩陣,探索“以文引流、以旅聚勢、以商增值”的發展路徑,全力解決好“人氣、特色、高端”三大問題,深挖資源稟賦,創新業態布局,狠抓項目落地,全面提升游客體驗,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旅高質量發展之路。
立足稟賦:千年遺存托底“文化IP”
芮城之“魂”,在于歷史文化的厚重積淀:元代永樂宮壁畫被譽為“東方藝術畫廊”,芮城城隍廟集宋、元、清三朝建筑精華于一身,壽圣寺磚塔歷經千年風雨仍巍然矗立……該縣積極以文引流,借文化底蘊吸睛納客。
具象演繹城市IP。該縣探索凝練文化內涵,積極創建古建筑保護利用示范區,以永樂宮這一大IP為核心,規劃打造文化創意園、壁畫臨摹基地、壁畫博物館等業態,構建古建筑保護利用與歷史文化傳承核心區,打造“古建芮城”城市IP。同時,深挖歷史文化和藝術資源,推動壁畫、古建、呂洞賓等文化標簽在文商旅消費中的創意融入,舉辦書畫藝術節、美術攝影展覽,把零散的文化資源有機串聯起來,打造“文化芮城”城市IP。
強化文物活化利用。永樂宮壁畫臨摹室投用,游客可親手體驗壁畫繪制技藝;芮城城隍廟打造河東書房,引入提線木偶等非遺展演,并策劃“嵐山根·城隍廟”市集,古建文化與市井煙火交融,成為市民游客“可逛、可學、可玩”的“文化客廳”;壽圣寺磚塔周邊環境整治工程啟動,未來將打造“古塔夜游”光影秀,讓文物“活”在當下……
聚力文化精品原創。依托黃河文化,積極探索“精品劇目演出+優質文旅資源”組合推介新模式,打造音樂詩劇《永樂宮紀事》,創作編排非遺線腔《長坂坡》;以壁畫為主題,為永樂宮景區量身打造舞蹈情景劇《永樂朝元》《八仙迎賓》;以城隍為主題,在芮城城隍廟景區創意打造《麥子熟了》《城隍斷案》等特色劇目。未來還將打造《永樂未央》等大型舞蹈詩劇,用藝術講好文物故事、芮城故事。
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是芮城文旅的底色。
依托黃河流域最大濕地圣天湖,芮城縣打造“天鵝之鄉”生態IP,冬日天鵝翩躚,夏日荷花映日,央視新聞鏡頭下的日出景觀,讓這里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也讓生態價值加速轉化為經濟價值。漢唐竹林谷千畝竹海搖曳生姿,菊花小鎮萬畝菊海鋪金綻銀,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芮城段串聯起圣天湖、大禹渡、永樂宮、風陵渡等景觀,形成“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的生態畫廊。
與此同時,芮城縣依托黃河、中條山、圣天湖三大生態名片,持續實施綠滿芮城、節水增效等行動,為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筑牢綠色基底。
創新業態:跨界融合激活“流量密碼”
如何讓古老文化“潮”起來?芮城縣著眼旅游業從“觀光游”到“深度體驗”的轉變,以新場景、新業態撬動新消費,重塑文旅競爭力。
古老壁畫煥新生。永樂宮以生成式AI技術復原《朝元圖》殘缺部分,游客通過VR設備可“身臨其境”朝元盛景。
竹林深處覓詩意。漢唐竹林谷瞄準康養經濟,推出竹葉茶、竹編藝術、中醫康養館等16項科技產業,打造“竹林經濟”新模式,還將依托兩萬余只喜鵲建設全國首個喜鵲博物館,讓生態資源轉化為“詩意經濟”。
“低空經濟”翱翔黃河天際。作為山西首家縣級A1級通用機場,芮城新南張機場成功開辟低空旅游新賽道,游客可乘直升機俯瞰黃河壯景,或體驗DF600“驚鴻”混動傾轉飛行器的科技魅力。
“太空艙”解鎖黃河浪漫。在大禹渡太空艙度假灣,7座智能太空艙與7頂主題帳篷依崖而建,全景玻璃直面黃河,成為網紅打卡“頂流”。
攜程農莊滿足“居游共享”。攜程度假農莊芮城黃河灣聯營店,實現旅游民宿產業從單一吃住到多元體驗的轉變。無邊懸崖泳池,270°落地玻璃窗直面黃河,讓游客盡覽一切美景。
“非遺+”賦能文旅新體驗。深挖剪紙、泥皮畫、桃木雕刻等非遺資源,推動傳統技藝與現代消費嫁接。芮城城隍廟市集上,游客可親手制作永樂宮壁畫剪紙;永樂宮文創店推出《朝元圖》主題日歷、雪糕等“國潮爆款”,讓非遺從“展柜”走進“生活”。
此外,隨著“五一”假期的臨近,印象風陵渡景區推出溫泉養生派對、民俗篝火晚會及特色窯洞民宿打卡、風陵渡口傳統廟會等活動,讓游客感受“一腳踏三省”的獨特魅力;西侯度遺址開展“人類火種”儀式表演活動,推出旅拍特惠套餐;呂祖故里道文化康養民宿融合太極養生、草藥膳食,推出“道家辟谷體驗營”;攜程度假農莊推出“純陽養生·五一靜心之旅”,依托“純陽之地”的特色,融入道家療愈文化,邀請資深道家師傅開設養生課程。
項目引領:夯基筑臺鍛造“硬核實力”
重大項目是推動文旅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芮城縣以文旅工程項目建設為牽引,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激活文旅市場新動能。
近年來,芮城縣聚焦“打造文商融合旅游熱點門戶”,充分發揮文化旅游資源與特色優勢,在休閑度假、文化娛樂、數字科技等前沿領域精準發力,加速文商旅產業項目落地,全力推進文商旅重點項目大會戰,謀劃實施永樂宮壁畫博物館、風陵渡“好運角”、壁畫臨摹基地、九峰山純陽上宮修復工程、永樂宮舊址純陽下宮文化公園建設、西侯度考古遺址公園、大禹渡景區提升等一批重大文旅業態項目、景區基礎設施、旅游公共服務設施等項目,迸發出文商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
風陵渡“好運角”依托“風陵渡口初相遇”的武俠情懷,打造“古渡+古街”雙核項目。風陵古渡項目旨在恢復渡口功能,以詩詞漿林、歷史文化墻再現黃河千年變遷,武俠主題沉浸式劇本殺將讓年輕游客“穿越”江湖,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0%;風陵渡老街改造成20世紀七八十年代風情小鎮,成為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廣大游客的“時光穿梭機”,老火車站、供銷社變身懷舊民宿與文創空間,今年“五一”期間旅社、飯店、火車站等業態將正常營業。
作為芮城縣康養文旅的新高地,總投資7500萬元的呂祖故里景區,將永樂宮舊址與黃河文化、道家養生文化深度融合,規劃建設游客中心、禪房民宿、黃河觀景臺等設施,打造“文旅+康養”綜合體。目前,呂祖故里景區已完成工程量的90%,道文化康養民宿即將投用。
與此同時,芮城縣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理念,推進永樂宮壁畫數字化修復等工程,讓文物“活”起來;加速推進永樂宮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永樂宮壁畫博物館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預計2026年4月底竣工……一批“現象級”項目落地,為芮城全域旅游注入強勁動能。
體驗升級:全域服務護航“詩和遠方”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芮城段沿線布局驛站、房車營地;城隍廟廣場、圣天湖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完善;推出“10元游芮城”惠民政策……芮城縣正以“快進慢游”交通網絡和“居游共享”服務體系,構建“全域皆景、全時可游”新格局。
文旅競爭的核心是體驗。近年來,芮城文旅“寵客”聽勸,從細節入手,深挖“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不斷健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體系,提高文旅惠民服務效能。
在永樂宮,AI技術復原《朝元圖》殘缺壁畫,游客可通過VR設備“穿越”朝元盛景,同時開放壁畫臨摹體驗課程,由專業畫師指導;在芮城城隍廟,“嵐山根·城隍廟”市集集結非遺剪紙、泥皮畫等文創潮品,游客可親手制作桃木把玩件;大禹渡太空艙度假灣推出“篝火晚會+全魚宴”,“五一”期間還將舉辦“非遺展演季”“星空露營節”等活動,并聯合OTA平臺發放消費券,實現“流量”變“留量”。
飲食文化是文旅融合最具煙火氣的紐帶。芮城縣在持續推廣“四大名吃”“四大名菜”的基礎上,積極打造“黃河魚宴、李記牛肉宴、陽城鹵肉宴、芮城菊花宴”等特色美食“名宴”;景區美食街匯聚石子饃、棗汁等百余種特產;攜程度假農莊引入本地食材打造“田園私房菜”,讓游客品味“舌尖上的芮城”;“五一”期間,芮城城隍廟“民俗美食街”將推出非遺技藝現做現賣,讓游客“味蕾與文化同行”。
交通“快進慢游”。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芮城段貫通南北,景區間公交專線、共享電動車無縫接駁,“城景通、景景通”網絡初步形成。2024年,芮城縣新增停車位2000個、旅游驛站15處,讓自駕游暢行無憂。
服務“暖心寵客”。全縣推行“10元游芮城”惠民卡;景區志愿服務崗、母嬰室、無障礙設施全覆蓋;聯合執法專班常態巡查,確保市場秩序“零投訴”。
黃河之水天上來,文旅融合勢如虹。從永樂宮的千年壁畫到風陵渡的文旅新篇,從低空經濟的振翅高飛到非遺文創的破圈出彩,千年古縣——芮城正以文商旅深度融合為支點,撬動城市能級躍升,書寫“黃河故事”的當代華章。站在新的起點,芮城縣將全力打造“1544”工作矩陣,開辟賽道,奮勇爭先,圍繞“文旅強縣”目標,持續擦亮“黃河明珠·秀美芮城”品牌,奮力打造“聞者向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的黃河明珠城市,讓文化可消費、讓旅游有溫度、讓城市向未來。讓我們相約芮城,共赴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之約!
吃在芮城

陽城鹵肉

黃河魚宴

芮城麻片

李記牛肉湯

就餐環境舒適愜意
住在芮城

大禹渡太空艙

黃河民宿

攜程度假農莊
游在芮城

風陵老街憶鄉愁

唐代木建——廣仁王廟

呂祖故里添新景

壽圣磚塔越千年

黃河明珠——圣天湖

道教祖庭——永樂宮

元代壁畫——《朝元圖》

圣火之源——西侯度
購在芮城

非遺文創進景區

非遺面塑顯魅力

文創新品熱銷中
娛在芮城

民俗文化受熱捧

永樂朝元出畫來

臨摹基地出佳作
行在芮城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芮城段依山傍水

通用機場開辟低空旅游新賽道

健步走出精氣神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