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4-08
劉莉莉

不知是松魂成就了墨骨,還是墨骨依偎松魂而生,那一縷一縷的松煙凝結成墨香幾點,就像伯牙子期,知音相遇,惺惺相惜。從此,松化為墨的神韻,墨有了松的傲骨,松煙墨也成了中國人的珍寶,落墨煙云,入詩,成畫,化作龍蛇紙上飛。
曹植有詩曰“墨出青松煙”,是說用細且清純的松煙灰,經搗杵及篩濾,除去一切雜質,調制成“松煙墨”,相傳為魏人韋誕首創。至盛唐,以松煙制墨的方法更加完善,松煙制墨法也成為中國制墨史上最重要的傳統制墨法之一。因為古老,漸漸被如今崇新尚奇的書畫家們所遺忘、舍棄,絳縣畫家李長平先生卻依然保持著一種尚古的情懷,堅持以松煙墨作畫,成為一大特色。
李長平運用松煙墨蘊藏靜氣的沉著,聚而成煙的優雅,深邃冷峻的色調,縱深厚重的視覺效果,勾勒出一眾細膩純凈、鮮活靈動的戲曲人物形象。在他的《梨園演繹》中,傳統戲曲人物與新水墨表現手法相融合,整體表現出極高的藝術造詣和精湛的繪畫技藝,在南京雨花美術館展出后引得觀眾贊不絕口。
李長平此畫構思老道,虛實相間,縱橫捭闔。他不受時空限制,重新組合排列,通過新水墨的畫法,結合現代構圖法則,把不同時代的五位戲曲人物放在同一畫面充分演繹。兩個凈角,三個旦角,遠近疏密,高低錯落,似一場哲學級的相互告白,意境深遠,情致悠長。畫作雖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卻有著具體的人物形象。男女老少,端莊與活潑碰撞,穩重與跳脫統一,表現出一種人來人往、互通有無、流通聚散的群體社會運行狀態。
畫作的畫法遵從了中國畫的節奏、氣韻,充分協調黑白灰、點線面的關系,重點突出表現了中國畫的韻味,悠長而又綿密,含蓄而又溫潤,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和深遠的內涵。靜靜地欣賞此畫,猶如品味歲月的沉香,大有筆底春風、墨趣橫生的醇厚之感。
畫作配文:“字正腔圓韻味香,司琴鼓樂念音強,西皮流水迷心醉,慢板皮黃曲婉彰。演繹千秋事。”表面上字里行間說戲曲,實際上言外之意寫人生。畫中人物不繁不簡,渾然天成,很好地表達了畫家本人所追求的一個脫離了世俗,只生活在戲曲里面,絕對純潔干凈的理想世界。在畫家的世界里,戲曲元素是他繪畫的素材和創意的源泉,也是他追求精神象征和生命意義的重要符號。
蒼茫天地間,他看到的是空寂與遼闊;時空界限里,他體會的是和諧與永恒。他把戲曲與水墨畫完美地融合成一種富有創意和深度的藝術實踐,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更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藝術視角和審美體驗。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期待李長平先生有更多優秀的戲曲水墨畫作品問世,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藝術文化滋養。
畫家簡介:
李長平,山西絳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山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運城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美術作品多次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美展,被主辦方及藏家收藏。2019年作品《梨園演繹》入選“2019雨花滿天”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19年作品《歡樂童年》入選“江海門戶通天下”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