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3-06
王友明
父母的樂善好施,在三鄉(xiāng)五里是出了名的。還在我懵懂的少兒時期,他們就經常教育我:“長大后要多做好事、善事,千萬不能做壞事。”
邁進小學校門后,正逢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fā)表之時。我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漸漸長大成熟。那時,我最愛讀的一本書就是《雷鋒日記》。由此,雷鋒的崇高精神,融化進我的血液;雷鋒的光輝形象,銘刻在我的心間。每當放了寒暑假,我都要為村里的“五保戶”擔水、拾柴、曬糧、買藥,盡己所能地做好事、善事。
當兵時,我特意把《雷鋒日記》一書帶到軍營。每天緊張艱苦的軍訓之余,我都要讀上一段,從中獲取前行的力量。雷鋒的思想境界和模范事跡,時刻激勵著我、鼓舞著我。逛街時,為素不相識的小女孩捐款;出差時,為農村老大娘領路買票;乘車時,為耄耋老人背行李……我堅持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把雷鋒精神化為日常行為,被部隊評為“學習雷鋒積極分子”,參加了上級召開的“學習雷鋒經驗交流會”,還作了重點發(fā)言。
提升為軍官后,特別是當了團職主要領導干部,“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一直被我當作座右銘,始終用雷鋒精神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因為我心里明白:當官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人民服務。當官只是一陣子,可為人民服務卻是一輩子啊!市場經濟大潮洶涌澎湃,環(huán)境改變了,但我學習雷鋒的秉性沒有變。
我曾寫了一首《情懷》詩自勉:“固守清貧不斂財,環(huán)境難把秉性改。平民心態(tài)常保持,人間行走身莫歪。”我更加注意用雷鋒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公家的錢財不貪,他人的錢財不收。戰(zhàn)友們送給我一副對聯(lián):堂堂正正做人一身正氣;清清白白為官兩袖清風。橫批是:瀟灑人生。我曾代表團黨委參加原北京軍區(qū)“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典型事跡報告團”,兩次作巡回報告。其間,我結識了“京城活雷鋒”孫茂芳,與他相處了20多天,我打心眼里敬佩這位精神文明的遠征者、雷鋒“圣火”的傳播者,暗下決心要以他為榜樣,一如既往地走好學雷鋒之路。我擔任原北京軍區(qū)289醫(yī)院主要領導10余年,老伴兒在又潮濕、又臟累的洗衣房里也干了十余年。當老伴兒獲得原北京軍區(qū)“優(yōu)秀軍隊干部妻子”榮譽稱號時,我笑了,笑中露出瑩瑩淚光。學雷鋒就要勇于吃虧,樂于奉獻,吃虧是福氣,奉獻是光榮!
學雷鋒過程中,最令我難忘的是這么一件事。那年的一個星期日,通信員交給我一封寄自西安市某學院未署名的信。拆開后,一行行娟秀的鋼筆字映入眼簾。這是一位正在就讀的大學生寫的求助信。信上說:“我做夢都想當兵,雖然經過多次努力,結果均以失敗而告終。為此,惹來不少冷嘲熱諷,我非常苦惱,幾次產生輕生的念頭,可又不甘心就這樣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我究竟該怎樣去做呢?從報紙上,我看到您寫的好幾篇散文,那感人至深的文字,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靈。由字里行間可以看出,您是一位胸懷寬廣、品德高尚、善于思考、樂于助人的長輩,請您給我指一條出路吧!”
讀著那充滿真情實意的信,我陷入到深深的思考中。心想,人生旅途中還有什么比被素不相識的人如此信賴更幸福的呢?我急忙伏案書寫了6頁回信,當天便跑到郵局發(fā)了出去。之后,又相繼發(fā)過去3封信,把應該說的道理全部賦予其中。誰知,一封封去信都石沉大海。
在我?guī)缀醢汛耸峦鼌s的一年多后,一封沉甸甸的信又郵寄到手中。打開一看,原來是那位大學生的感謝信。信中說:“是您的4封來信挽救了我,使我走出迷茫和困惑,您真是一個活雷鋒啊!我已大學畢業(yè)安排了工作,一切都好,勿念。”隨信還寄來一張自畫像,我方才明白:原來這是一名女大學生。
夜幕降臨,伴著柔和的燈光,我又輕輕地翻開《雷鋒日記》,細細地咀嚼品味,感到異常興奮,因為我做了一件有益于人民的事。更深夜寂,合書閉目,靜靜回憶,我又感到無比幸福,因為我用自己的愛心喚來了真情。
隨著年歲的增長、閱歷的漸豐,我對學雷鋒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我覺得,學雷鋒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精神、一種境界。
退休之后,喜歡文學創(chuàng)作的我,盡心竭力地為各級報刊推薦文友的佳文;我毅然加入“愛傳遞”隊伍,經常為殘障人士提供幫助;乘坐公交車時,但凡遇到高齡老者、抱小孩的人、孕婦、殘障人士,年逾古稀的我,仍會為其讓座。每一次小小的善舉,都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樂。
歲月深處那些學雷鋒的記憶,讓我真正懂得,善良與助人為樂,是人類最美好的品質之一。無論時光如何流轉,這些溫暖記憶都將銘刻心中,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fā)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fā)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