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2-21
原啟民
孫建強同仁創作的《蒲劇泰斗閻逢春》一書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了,這是我十分關注的一件事,也是我市戲曲藝術界的又一件幸事。建強在采訪和寫作中的酸甜苦辣我也略知一二,歷時三年辛勤耕耘,終于面世,可賀可喜。我市的主流媒體先后發出了不同角度的書評和闡釋,點贊、叫好聲一片。閱讀這本長達33萬字的書著,我感悟頗深。
我與孫建強相識于1986年,那時我剛被分配到原運城行署廣播電視局宣傳科工作,每年組織新聞宣傳工作檢查和日常宣傳工作安排,與各位同仁結下了深厚友誼。其中,我對孫建強印象最深,他人品好、有才華,能編會寫,業務能力在廣電系統可謂首屈一指,而且性格開朗,幽默風趣,不論在工作之余還是聚聊品茶,哪里有了他,哪里就有歡聲笑語。
20世紀90年代,我時任運城地區廣播電視局宣傳科科長,他任原運城人民廣播電臺臺長,每次舉辦全市廣播新聞、廣播專題大賽,他的工作總是領先。每次市里舉行的大型業務培訓或新聞采風活動,經常邀請他擔任評委或舉辦業務講座。尤其在舉辦各項評獎活動時,我作為主管負責人,首先想到了孫建強。從接到任務起,我們就找選題、素材,并聯系原文化局戲研所所長的任國成先生,想方設法創作出一個好劇本。第一次合作出品的廣播劇《雞鳴崗上》就榮獲了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第二次合作時,我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經過精心選題、挑選演出人員、制作配音,廣播劇《民心》《村官》不僅獲得了全省“五個一工程”獎,而且獲得了中國廣播劇本二等獎。當時運城地區廣播劇的創作處于領先地位,得到了業內專家的認可,為運城廣播電視宣傳質量和水平的提升賦予了動力,提升了運城在全省廣電系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他為此還在全省廣電宣傳研究會上做了典型發言。
時過境遷,轉眼已過去20多年,當時我們攜手并進、辛勤耕耘,北上太原、臨汾研討劇本,下基層采訪調研找素材找典型,通宵錄制熬夜睡板凳,精心挑選演播人員,精心剪輯每一句道白、每一段音樂的場景至今難以忘懷。
《蒲劇泰斗閻逢春》一書的出版,不是偶然,是他多年堅持筆耕不輟、敬業篤行的結果,是他堅持學習、堅持創新的又一成果展示。閱讀《蒲劇泰斗閻逢春》,我受益匪淺,不僅是一次對戲曲知識的學習和普及,也是對戲曲藝術理論和實踐的升華,使我對戲曲藝術有了更深層的了解和熱愛,更體悟到培養一名優秀戲曲演員的不容易。“唱念做打”要精通,“帽翅功”“髯口功”“鞭子功”“靴子功”,功功要過硬。“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不是虛話,不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哪有舞臺上爐火純青的藝術表演,哪能成就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2024年11月中旬,我市第六屆文化“菊花獎”經典劇目展演在蒲景苑展演了半個多月,我有幸觀看了6場,了卻了我多年的心愿。《彩樓記》《寇準背靴》《大登殿》《玉蟬淚》等蒲劇、曲劇經典劇目精彩紛呈,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也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戲曲藝術魅力無窮,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培養年輕演員,培養年輕觀眾,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任重道遠。正如山西省蒲劇藝術院院長賈菊蘭在此書序中《只待蒲壇涌新蕾》講到的:“以閻逢春為代表的蒲劇大師和藝術家、苦苦耕耘梨園,他們為蒲劇藝術付出了畢生的精力和巨大的代價,堪稱蒲劇功臣乃至戲曲界的楷模和典范,為蒲劇藝術的傳承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此我閱讀此書后,為閻逢春先生的感人故事所啟發、所感動、所感染,為運城獲得“梅花獎”的武俊英、王藝華、景雪變、孔向東、吉有芳、閆慧芳、賈菊蘭而自豪,為有六十余朵“小梅花”茁壯成長而欣慰,也為蒲劇新秀杜麗娜首次在維也納音樂大廳展演蒲劇《掛畫》而欣喜。
《蒲劇泰斗閻逢春》是一本立德樹人、立志成才的書,是一本普及戲曲知識、展示藝術風采的書,是一本擔當作為、弘揚正氣的書,是一本守正創新、傳承藝術的書,是一本追求卓越、拼搏奮進的書,是一本心懷大愛、傳承美德的書,是一本崇尚戲曲、致敬藝術的書,是一本富有哲理、賦能成長的書,讀一讀,很是受益。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