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5-02-12
本報評論員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風俗?!编l風文明是鄉村全面振興之魂,是基層治理的精神支撐。積極創建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范區,就要持續深化鄉風文明建設,涵養廣大農民的精神家園,讓文明的時代新風深入人心,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風俗禮儀、價值觀念等,雖然“看不見”,卻實實在在地折射鄉村的精神世界是否豐盈,關乎鄉村的未來發展。運城是黃河農耕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耕讀傳家、崇文尚禮、孝老敬親、誠信忠義是我們的文化標識。河東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潤著鄉風文明的汁液,每一名河東兒女都在鄉風文明的哺養中發育和成長。要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為基層治理注入綿延不絕的文化滋養,全面提升和美鄉村、和諧社區建設水平。
持續深化鄉風文明建設,要抓好移風易俗。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要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作用,倡導簡約適度的婚儀形式,通過集體婚禮、文化婚禮、低碳婚禮、慈善婚禮等形式,將花費降下來;要大力弘揚孝老敬老、厚養薄葬等優秀傳統文化,樹立現代生態文明殯葬理念,減少葬禮支出;要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和老齡事業,持續鞏固農村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成果,積極推廣社區養老、醫養服務等模式,探索建設孝老食堂、銀齡課堂、助老集市,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持續深化鄉風文明建設,要抓好陣地建設。陣地窗口強,引領更有力。陣地和窗口,既要建好,更要用好。要查漏補缺,把農村(社區)該有的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文化禮堂、群眾書屋都建起來,解決好陣地缺失問題;要緊貼群眾實際需求,精心組織好各種有益活動,支持群眾自創自編、自導自演,讓活動場所熱起來,解決好陣地閑置問題;要對墻屋破損、設施落后、嚴重影響群眾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進行適度改造提升,解決好陣地陳舊問題;要利用這些陣地,做好普法、科普工作,抓好反邪教、抵制封建迷信等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
持續深化鄉風文明建設,要抓好活動開展。文明是一種習慣了的行為。涵養文明新風,重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豐富活動內容,創新引導方式,形成長效機制,讓群眾在參與中改變觀念、在實踐中提高認識,讓鄰里守望、敬老愛幼、家庭和睦等新風尚蔚然成風。要堅持“送文化”和“種文化”相結合,圍繞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民俗活動等鄉土文化資源,打造一批非遺傳承村、戲劇文化村、楹聯文化村、書法藝術村等典型示范村,持續開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戲曲文藝展演等群眾性文娛活動,讓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社會肌理、賦彩群眾生活。要推廣鹽湖黃金水岸社區、永濟電機社區等做法經驗,抓好文明社區、平安小區建設,開展好道德講堂、社區課堂、志愿服務、助學扶殘等活動,密切鄰里關系,提升市民文明素養,讓和諧之花開遍小區。
文明生沃野,新風沁心田。培育和涵養文明鄉風必須多措并舉、持之以恒,既要找準推動力大的好辦法,也要用好撬動性好的新辦法。讓我們攜起手來,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革除陳規陋習、涵養精神家園,用鄉風文明“軟實力”筑牢鄉村發展“硬環境”,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大支撐。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