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蟠虺紋青銅豆:訴說往昔的另類與獨特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5-02-10

□記者 王捷

文物名片

主角:蟠虺紋青銅豆

出生時間: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尺寸:通高17厘米、口徑17厘米

藏寶地:鹽湖區博物館

不少人在置辦年貨時會購買一些盤、碗等廚具,既能讓年夜飯中的珍饈美味更加獨特、有一種儀式感,也能裝點人們心中家的味道。而在古代,同樣也有盛放食物的器具,成為人們寄托美好生活向往的載體。鹽湖區博物館珍藏的東周時期的蟠虺(pán huǐ)紋青銅豆,便是印證。

值得一提的是,這“豆”的意思與如今我們所理解的“豆”截然不同。我們提及的“豆”,普遍指豆類,是常吃的一種食物。而在古代,“豆”不僅是一種盛肉醬、調味品或黍稷之類的盛食器,還是一種專門用于祭祀和宴饗的禮器,象征著身份和地位。

《說文解字》中提到“豆,古食肉器也”,點明了其作為盛放肉食器具的用途。甲骨文中的“豆”字,就是一個象形字,最頂部的一橫,像它的蓋子,腹部像一個淺盤,下部是高柄圈足,形象地描繪出了古代“豆”的基本特征。

青銅豆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時期。最初人們用陶制的豆來盛裝食物,隨著社會發展、工藝進步,漸漸衍生了青銅豆。商周時期,豆已經成了貴族宴饗必不可少的飲食器具。

從商周到春秋戰國,豆的使用非常流行,形制和用途從簡單質樸變得逐漸繁雜,材質也變得多樣,包括青銅、陶土、竹木等。那時的等級十分嚴明,飲食器具的使用有著嚴格規范,作為祭祀、宴饗等場合不可或缺之物,豆的使用數量、樣式與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緊密相連,是禮序的象征。豆的盛行,也讓反映古代山西地區文化特色的“三晉銅豆”成為一種特殊存在,代表了中國古代金屬工藝的高水平。

這件蟠虺紋青銅豆是1988年鹽湖區賀村鋪村出土的。仔細觀察這件珍寶,子母口,圓鼓腹,器身兩側置有一對環耳,短細柄,盤形圈足。其蓋為覆碗狀,圓形捉手,既實用又精妙,簡約又不失大氣。

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器蓋、器身均飾有的蟠虺紋。眾多相互纏繞、盤曲的小蛇形象構成的圖案,線條流暢、筆觸靈動,給人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這一紋飾的運用,不僅展現了當時高超的鑄造工藝,也讓我們看到了深刻的文化寓意。在古代,蛇象征著生命力、繁衍與守護,也象征著吉祥和神圣。這一紋飾的運用,或許正是古人對美好生活的祈愿與向往。

隨著歷史發展,秦漢以后古人漸漸用“豆”字代指了原本被稱為“菽”的大豆,從此豆的含義發生重大轉折,作為農作物的“豆”一直沿用至今。

這讓青銅豆不再只是一個器物,更像是一段歷史的見證,跨越兩千多年,讓我們看到古人盛放食物時的另類與獨特,也向我們訴說著那段往昔的輝煌與故事。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