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23
□記者 張建群

近日,安邑文化學會的幾位老文化人為大家贈送他們新出的第二十八期《安邑文化》刊物,記者見到了幾位學會里的老同志,深深為他們的敬業、好學、向上精神所鼓舞。
安邑文化學會的會長景銳先生今年已年過八旬。他曾經在公社工作過,還教過書,20多年前就籌劃成立了安邑文化學會,印刷了內部刊物《安邑文化》。多年中,他團結了一批安邑當地的文化學者,把《安邑文化》從一個小刊物辦成了一個記錄當地文化的平臺、載體和文化旗幟,受到了不少人的關注。
他說,作為安邑本土人,他一直對安邑由古都變為縣城再變為鄉鎮所在地的現狀有所思考,想用文字挖掘記錄安邑的繁華過往與歷史輝煌,這是支撐他辦文化學會和刊物的原動力。這樣的念想給了他力量,也讓他每一天都比較充實。
與景銳先生在一起的是他近年來的助手楊啟鰲。楊先生也七十多歲了,他多年中筆耕不輟,文字功底不俗。他以文為媒,有一個小小的文化朋友圈,和大家一起定期組織活動、研討采風讓他的晚年生活有滋有味。他說,與這些熱愛文化的老同志在一起,感覺自己年輕有活力,有追求,有心勁。
安邑文化學會的另一位老同志名叫張灶新,他也年過八旬,是安邑辛卓村人。他熱愛本土文化,曾經多次考察研究過安邑魏豹城的歷史和文化,去現場考證過,在史書查找過,常常感到安邑是個不平常的地方,河東是個文脈厚重的熱土。他除了喜歡歷史文化,還喜歡書法,寫一手不錯的毛筆字。這樣的文化愛好,豐富了他晚年的生活,給了他健康和活力。
安邑文化學會梁根生今年74歲,與別的老同志相比,他是比較“年輕”的一位。他曾經任安邑東街的黨支部書記,是村子里比較活躍的人。離開崗位后,他又南下廣東做過數年生意,去年剛考了駕照,在老年人中傳為美談。他也熱愛文化,敬重有文化的人。平常,他幫助景銳會長召集會議,做些事務工作,還用自己的小轎車帶著幾位老同志辦事,深受大家歡迎。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安邑文化學會的一班老同志,熱愛文化,滋養身心,截至目前,留下了28本沉甸甸的《安邑文化》讀物。這些書中有街道上的好人好事,有民間傳說,還有歷史遺存,有人物傳記,為古鎮安邑留下了一筆帶著鄉土氣息的文化珍寶。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是一個地方的寶貴財富。安邑文化學會以景銳先生為代表的一班人不顧年邁、熱愛文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