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泓芝驛”與明清官道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20

□劉光

泓芝驛鎮,位于鹽湖區西北部,以出產酥梨和“糖豆角”遠近聞名,是鹽湖區唯一名字中帶“驛”字的村鎮。古道滄桑,悠悠數百載,鎮名中的“驛”字,承載著怎樣獨特的歷史記憶呢?

“泓芝驛”在明清時期的變遷

置郵驛而傳命,是中國歷代王朝解決遠距離通信,維護其統治的必不可少的措施。驛站往往肩負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重要作用,因此大都建在“官道”的重要關口。驛站承載著古代官道的歷史記憶,其興廢也常常體現出道路交通的滄桑變化。

明清時期,在今天鹽湖區行政區劃范圍內僅設有“泓芝驛”一處驛站,我們可以根據文獻記載對其變遷略作敘述:

明朝時期,在解州安邑縣設立泓芝驛,設立驛丞一人(據《明會典》、萬歷《山西通志》等);

清雍正年間:泓芝驛,馬七十七匹,馬夫三十九名半,廠夫九十名(據雍正《山西通志》);

清乾隆年間:泓芝驛,設驛馬六十二匹,馬夫三十一名,廠夫九十名(據乾隆《安邑縣志》);

清嘉慶年間:泓芝驛,在安邑縣西北四十五里,舊有驛丞,今裁(據《嘉慶重修一統志》);

清光緒年間:泓芝驛,額馬七十七匹,馬夫三十八名半,廠夫九十名(據光緒《山西通志》)。

另外,光緒《安邑縣續志》對泓芝驛又有更為詳細的說明:

原設鋪遞一十二處,咸豐四年三月奉文裁汰,僅留十之二于泓芝驛……泓芝驛額設驛馬六十二匹,馬夫三十一名,廠夫九十名。后在高平縣撥增馬二匹,夫一名。鳳臺縣撥增馬八匹,夫四名。襄垣縣撥增馬一匹,夫半名。陽高縣撥增馬二匹,夫一名。寧化廳撥增馬二匹,夫一名。現共馬七十七匹,夫三十八名半。近因涑水為患,移駐北相鎮,仍沿泓芝舊名。

從以上地方志的記載,我們可以對泓芝驛在明清的變遷略作梳理:第一,明朝開始設立泓芝驛,并設立驛丞一名,至清嘉慶年間廢除驛丞一職。第二,乾隆時期,泓芝驛的規模有一定縮小。第三,清光緒時,由于周邊急遞鋪的裁撤,泓芝驛的規模又有一定增加,同時由于水患,泓芝驛曾一度移駐北相鎮。

總而言之,盡管泓芝驛在明清時期幾經變動,但仍是朝廷的極沖大驛,在國家的交通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泓芝驛與明清官道

明清時期,山西是衛戍京師的戰略要地。特別是在清代,山西南線驛路是連接京師與“關中”兩大戰略要地的重要交通線路。結合《清會典》及光緒《山西通志》的記載,當時從京師到關中,所經歷的山西南線驛路(主要介紹今運城境內的驛站)如下:

由陽曲縣驛分道向南,80里至徐溝縣同戈驛……80里至聞喜縣涑川驛(今聞喜縣桐城鎮西官莊村),90里至安邑縣泓芝驛,70里至臨晉縣樊橋驛(今臨猗縣七級鎮樊橋村),70里至永濟縣河東驛(今永濟市蒲州鎮),70里至陜西潼關廳潼關驛(今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港口鎮)。

作為溝通兩大戰略要地的要路,泓芝驛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明清一代始終維持驛站規模的重要原因。

今天,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交通線路四通八達,公文傳遞、貨運往來不再依靠驛站接續、牛馬車載,大西高鐵的開通大大便利了山西與關中地區的聯系,其實我們只要仔細觀察大西高鐵的線路,會發現其與明清官道的線路有不少重合之處,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說也是一種傳承。如今,明清泓芝驛站的遺跡早已湮沒在陳跡中,只有“泓芝驛”這個名字依然保存,保留了明清官道的歷史記憶,同時也見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在變為現實。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