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2-12
□曹中義 整理
蒲劇、秦腔等劇種的歷史傳統劇,有《游西湖》《李慧娘》《救裴生》等劇目,劇名雖然不一樣,但其實都是一回事。要知來龍去脈,且聽我細細道來。
話說明朝年間,蒲州二賢鄉太全里上莊村出了一個地主惡霸,名叫賈平章。賈家有良田萬畝、店鋪上千,賈平章妻妾成群、腰纏萬貫,在蒲州一帶橫行無忌、作威作福,無人敢惹。
卻說有一天,賈平章閑來無事,便帶著家奴來到伍姓湖南岸,從馬鋪頭渡口,乘豪華游船,在伍姓湖兜風玩樂。他胸無點墨,再好的風光美景也激不起他游覽的興趣,正在郁郁寡歡之時,適逢聞喜裴柏村才子裴瑀(字舜卿)也在此游玩。
這裴家乃是河東望族,大將軍、宰相、三公、六卿世代不乏,累代迭出。裴瑀更是人物錦繡,筆底風云,看著眼前的山光水色,不由得詩情勃發,朗朗而吟。
裴瑀朗聲而歌,忽略了身后開過來的賈家大船,雖輕輕地碰撞了一下,均無大礙,卻不料引發了賈平章的戾氣淫威。賈平章惡言惡語,怒斥書生。裴瑀婉言答辯,有理有據,賈平章氣得鼓鼓的,卻無言以對。
正在這時,為裴才子的風流倜儻所折服的侍女李慧娘,情不自禁地贊了一句:“美哉!少年!”
賈平章不聽也罷,一聽此言便遷怒于李慧娘,立即停船施威,當即殺了李慧娘,并伺機報復裴瑀。
伍姓湖北岸的趙柏村,有一座規模宏大的“閻王廟”。李慧娘的冤魂來到閻王廟報到時,悲憤地向明鏡判官哭訴了冤情。明鏡判官不僅同情李慧娘的遭遇,而且知道了賈平章正在追殺裴瑀。他立刻傳授李慧娘隱身術,讓她施法到賈平章府上解救裴瑀,助裴瑀逃離了險境。
李慧娘的故事在民間傳開后,明朝有位叫周朝俊的文人,據此編寫成戲劇《紅梅記》。為了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他移花接木,巧妙地將時間改為南宋,把游伍姓湖改成游杭州西湖,把賈平章改成南宋奸相、誤國害民的賈似道。借閻王廟明鏡判官之力,讓裴才子免受其害。
這一改,妙筆生花,高于生活,借“陰間實寓陽間”的表現手法,使主題得到了升華,人物形象光彩照人,不僅大大提高了作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且賦予了其抨擊賣國奸臣、揭露黑暗統治的積極意義。該劇目被歷朝歷代文人改編成一出久演不衰的劇目,先后有《紅梅閣》《陰陽扇》《游西湖》《救裴生》《李慧娘》等多種版本。
趙柏村閻王廟的明鏡判官因伸張正義、救拔無辜,受到人們敬仰,前來祭拜的人非常多,其名氣在北方不亞于四川豐都鬼城。
后來,閻王廟被拆,從此閻王廟和李慧娘的故事便成了遙遠的回憶。1984年,筆者曾專程到上莊村考察賈平章墓,石碑還在,真有其人其事。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