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25
記者 范 娜
在永樂宮感受“東方畫廊”的傳世之美,在西侯度遺址尋覓第一堆文明之火,在大河臂彎暢享鯉魚和鹵肉的唇齒留香……行走在古魏大地,可賞、可游、可品的寶藏之地令人應接不暇,吸引著游客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2024年,芮城縣立足良好的生態資源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聚焦打造“山西省旅游熱點門戶”目標,持續推出新產品、新路線、新場景,助推文旅產業全區域、全時空、全景式、全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坐落于黃河岸畔的“零碳村鎮”。記者 陳方斌 攝
融合發展:煥發新活力
遠赴人間驚鴻宴,一睹東方盛世顏。10月24日,永樂宮壁畫藝術特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展覽以手工復刻形式呈現永樂宮壁畫《朝元圖》,并將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的文物修復成果呈現給嘉賓和參展觀眾,給大家帶來一場穿越時空、古今輝映的震撼享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處代表卡拉琳·蒙蒂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委員會主席瑪麗塔·邦澤弗、法國文化遺產記者協會秘書長喬治·樂維等8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一起見證了中華傳統文化遺產與現代技術的融合之美。

芮城縣永樂鎮呂公祠內,游客在拍照打卡。記者 陳方斌 攝
走出國門的自我表達,讓芮城——這個黃河岸邊的小城“自帶流量”。回首今年以來,芮城文旅頻頻“出圈”,其背后靠的正是頂層規劃下的高能級融合。
與科技融合——永樂宮景區攜手超威半導體公司(AMD),運用前沿的生成式AI技術,對《朝元圖》壁畫受損和缺失部分進行重新繪制,讓永樂宮壁畫煥發新生;
與體育融合——圣天湖小鎮圍繞“全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這一優勢,在運動休閑、研學旅游等方面全面發力,大力發展集健身觀光、運動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旅游新業態;
與美食融合——推出四大名菜、四大名吃、黃河魚宴、菊花宴等地方特色美食,并規劃永樂宮、壽圣寺、城隍廟美食街區,舉辦“美食品鑒會”等餐飲品牌推廣活動,為廣大游客提供穩定且高品質的美食體驗;
與健康融合——挖掘呂洞賓康養文化,建成圣天湖小鎮、呂祖故里、大禹渡太空艙休閑度假灣、印象風陵渡景區、世杰康養山莊等一批大型綜合性康養休閑區,同時,以亞寶藥業為龍頭,不斷拓展康養旅游內涵和外延。“醫—藥—健—養—游”五位一體的康養新業態已見雛形;
與文化融合——圍繞重點景區開展沉浸式演藝活動,讓游客在音樂詩劇《永樂未央》、非遺線腔《長坂坡》、特色劇目《城隍斷案》等奇幻之旅中隨時可以“動起來”;大力打造“永樂宮”文創IP,一件件文創產品在創意的加持下,“圈粉”無數年輕人。
與鄉村振興融合——以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為紐帶,以沿黃鄉鎮為重點,串聯沿線生態、農業、文化、鄉村旅游等資源,創新“黃河旅游公路+”模式,全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光伏觀光游、休閑避暑游。
……
數字足以說明一切:2024年1月至10月,芮城全縣A級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21.36萬人次,同比增長36.7%;旅游經營收入1935.66萬元,同比增長42.3%,其中,僅國慶期間,全縣A級景區累計共接待游客13.79萬人次,同比增長101.02%;實現旅游經營收入255.66萬元,同比增長75.29%。
項目牽引:激活新動能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文化旅游開發更離不開項目支撐。2024年,芮城縣把推動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移植到文化旅游產業上,重點扶持、培育一批輻射力強的大項目,挖掘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潛力,以項目建設帶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據統計,芮城縣2024年在建文旅項目7個,總投資19.13億元。
項目為王的理念和舉措,帶來了芮城文旅的萬千氣象。
黃河之濱,曲河攬月。10月28日,攜程度假農莊芮城黃河灣聯營店在芮城大禹渡景區正式揭牌。項目占地2.67余公頃,采用新型裝配式建筑建成的高品質客房有28間,配備了婚禮大草坪、兒童樂園、研學課堂、無邊泳池等設施。據悉,這是攜程集團在山西建設的第二家度假農莊,也是首家以黃河為主題的度假農莊。
作為我國旅游行業的頭部企業,攜程為何會“落子”芮城?
“芮城是一個寶藏小城,旅游資源豐富,旅游市場大有發展。在我國旅游業從傳統的觀光體驗向休閑度假轉型的當下,我們希望大力發展融合了本地特色的‘文旅+住宿’產品,充分滿足消費者沉浸式、體驗式的旅游消費需求,從而帶動本地消費增長,進一步打開文旅產業新格局。”農莊負責人表示。
這位負責人的底氣,來自攜程農莊的過往業績:攜程目前共在全國開設農莊35家。據測算,在30公里的半徑范圍內,每家攜程農莊平均帶動當地新增民宿40.33家,帶動周邊民宿平均訂單量提升82.4%,客單價提升18.7%,攜程農莊的民宿標桿作用效果顯著。民宿行業繁榮也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興盛,平均每家攜程農莊落成,每年可直接拉動當地相關產業產值增長約53.3萬元。
據此,芮城縣提出了“加快推動民宿產業實現從點上萌芽到遍地開花、從單一吃住到多元經營的轉變,全面構建起山河聯動、橫縱結合的民宿集聚格局”戰略構想。

人來人往的芮城縣菊花小鎮。
創新引領:奏響新旋律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立足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突出品牌引領作用,構建全域旅游體系,近年來,芮城精心打造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節會、文化活動和產業品牌,在品牌的帶動下,芮城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
6月12日,董宇輝在芮城永樂宮開啟山西之行。站在永樂宮近一千平方米的壁畫前,他感嘆道:“我們會忍不住贊嘆元代色彩藝術的精妙絕倫,感慨中國古人的審美和智慧。”
在國產3A游戲大作《黑神話:悟空》發行后,芮城再度爆火。面對“潑天流量”,芮城主打“寵客”“聽勸”,以補齊“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短板為抓手,不斷健全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體系,提高文旅惠民服務效能。
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加快推進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風陵渡黃河大橋、靈寶至永濟高速公路建設,實現公交車、共享電動車城區范圍全覆蓋,初步建成“快進慢游”的綜合立體便捷交通網絡;編制《芮城縣旅游景區服務質量提升任務清單》,統籌推進各景區在標識系統、環境衛生、綠化養護、服務技能等方面不斷提升;在龍頭景區引進數字導游,實時為游客答疑解惑,提升游客的體驗感和滿意度;持續打造古建研學游、休閑康養游和黃河風光游三條特色旅游線路。
旅游業態不斷升級。依托通用機場等通航基礎設施,創新發展低空旅游,成功開展低空飛行體驗項目和無人機試航項目;成功舉辦永樂宮書畫藝術節、康養文化旅游節、菊花節、鯉魚節、中華垂釣大賽、全省鐵人三項系列賽、環湖健康跑等重大節慶活動和體育賽事;拓展碳路應用場景,全面放大莊上村示范效應,在黃河岸畔打造一批能源“+文旅”“+生態”“+產業”的“零碳村鎮”;統籌全縣露營點、采摘園和農家樂,形成以草莓、葡萄、圣女果、菊花等農產品為主的農事體驗產業鏈。
文旅治理有為有力。強化行業監管,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落實“紅黑榜”制度,并深入開展聯合執法行動,確保游客玩得開心、游得安全;加快推進“四普”實地調查工作,建立全縣不可移動文物資源總目錄,加快推進省級古建筑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工作;加深與文明碎片(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第三方的合作,實施“龍年超級IP計劃”,引導非遺傳承人走向游客,創作一大批新奇好玩的國貨潮品;更進一步實施“10元游芮城”惠民舉措,廣仁王廟、壽圣寺、清涼寺、景耀月故居成為新的打卡觀光點。
大道其光,步履鏗鏘。接下來,芮城將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37”旅游發展戰略,按照“一核、兩極、兩帶、六大版塊、多點支撐”的發展思路,系統謀劃、全域推進,努力把芮城打造成為聞者向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的沿黃旅游勝地。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