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25
記者 薛麗娟 文圖
“十八年來,凄凄苦苦悲悲切切度殘生……”11月22日晚,運城市第六屆文化“菊花獎”經典劇目展演第十一場開唱。永濟市蒲劇團為觀眾呈現了一曲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情感悲歌——傳統劇目《玉蟬淚》,以精湛深情的表演和跌宕起伏的劇情,贏得了在場觀眾的深切共鳴。

《玉蟬淚》講述了商人曹觀瀾經商遇險,被沈舉人所救,為報恩將女兒曹芳兒許配給沈舉人之子沈夢霞,沈舉人即贈一對玉蟬為聘禮。后來,沈家托孤,曹家方知二人生肖屬合,年齡卻差了十六歲,沈夢霞還是個懷抱嬰兒。曹觀瀾欲退婚,卻遭兩家族長“玉蟬為憑”反對。曹芳兒無奈,在封建禮教和族規的束縛下,含辛茹苦將沈夢霞撫養成人。沈夢霞高中狀元后卻與呂家小姐結對成雙,曹芳兒自嘆老妻少夫難以相配,含悲忍痛將聘禮玉蟬交還,最終因身心交瘁,吐血而亡。整個故事情節充滿了戲劇張力,展示了恩情、愛情、親情與命運的復雜糾葛,讓觀眾沉浸其中,為主人公的命運或喜或悲,引發對人性、倫理及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的深刻反思。
《玉蟬淚》是蒲劇藝術寶庫中一出經典悲劇,在人物塑造上堪稱一絕,主角曹芳兒的形象尤為豐滿立體。自1980年移植排演,由蒲劇表演藝術家武俊英飾演曹芳兒后,該劇目迅速火遍晉南大地。為傳承武派經典劇目,本次《玉蟬淚》由永濟市蒲劇團青年演員、武派藝術傳承人、“杏花獎”獲得者張瑾主演。
從“半是害羞半歡欣”的最初期待到“十八歲與嬰兒怎成婚”的見面失望,從“托孤育嬰如履薄冰”姐弟相稱的妥協到“原來是鏡花水月十八冬”萬念俱灰的絕望,張瑾通過細膩的表演,將不同階段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充分感受到了一位女性的溫柔、善良與堅韌,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會壓迫下,女子反抗無果后內心的痛苦、掙扎與絕望。沈夢霞的形象也刻畫得非常生動,兩位演員分飾其不同階段,不論是少年時期,還是青年時期,都演得恰到好處。此外,劇中三嬸、三叔等角色也可圈可點,讓人印象深刻,正是他們老妻少夫的婚姻悲劇,讓人見識到了封建禮教的殘酷無情,使整個故事更具教育意義。
驚蟬、訴蟬、返蟬、戀蟬、贈蟬、悲蟬、殞蟬,以“蟬”為喻,貫穿曹芳兒的整個悲慘命運。這一系列情節設置,象征著曹芳兒如“蟬”的一生,充滿了執著和隱忍。市民張女士說:“曹芳兒雖然遭遇不幸,卻始終善良堅強,得知沈夢霞另有所愛,忍痛成全。這樣的故事,是在批判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束縛,更是在提醒我們尊重婚姻中不同個體的自由平等?!?/p>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