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1-06
記者 邢智軒
發展農村養老服務事關億萬農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事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年中央一號文件均對農村養老問題作出部署,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多角度,解決農村養老難題。經過持續努力,我市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得到完善,但是仍存在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服務無法實現全覆蓋、長效運營困難以及鄉鎮(街道)敬老院發展不平衡等問題。
為推動我市農村養老工作高質量發展,市政協以“破解農村養老難題”為對口協商議題,通過與界別配合、民主黨派聯合、縣(市、區)政協聯動,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了解全市農村養老工作情況,分析矛盾不足,確保情況問題真實可信、對策舉措務實有效,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的美好愿景加快轉化為現實的幸福圖景。

市政協調研組在四川省射洪市調研農村養老院運行情況。(資料照片)
增強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內生動力
近年來,伴隨城鎮化發展和人口流動的加速,農村家庭呈現空巢化、小型化、少子化趨勢。同時,以留守老人為主體的“老齡化村莊”對傳統農村家庭養老模式帶來沖擊。
“老人擔心給子女添負擔,不愿意來城里養老。還有一部分老人認為跟隨子女到外地養老,十分不自在,寧愿待在老家?!笔姓f調研組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對這些情況,如何讓兒女們放心父母在農村養老,確保農村老年人能夠吃好睡好心情好,最重要的是要健全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機制,不斷提升農村老人的獲得感、幸福感。
為推動農村養老服務,我市先后印發《關于開展農村日間照料養老服務工作試點的實施方案》《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農村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管理辦法》等配套工作文件14份,緊緊圍繞滿足孤老、“五?!薄⒌褪杖爰笆芾夏耆说幕旧罘招枨螅锌h兩級財政歷年支持達4000余萬元,廣泛開展面向農村老年群體的日間生活照料、護理康復、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服務。
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雖然我市形成了以日間照料中心為載體、以服務農村老年人生活為內容、以拓寬社會化養老體制機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路子,但與農村養老的需求還有差距。
“目前,我市共有2156個行政村,已有1331個行政村建成并運營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530個?!笔姓f調研組在調研中發現,已建成農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1331個行政村中,能夠正常運營的行政村只有964個,正常運營率為72%。經過分析測算,每個日間照料中心每年運營經費需10萬元左右,除了縣級財政每年補助的2萬元運營費和老人每餐交納的1元至2元伙食費外,其余都由村集體解決,但部分村集體無經費來源,經費保障無法到位,導致不能正常運營,“一邊建一邊關”的問題比較普遍。
市政協調研組認為,要進一步健全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機制,增強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內生動力,充分調動包括農民、村集體等多層級的主體力量,激活其發展的自主性。一是推廣“黨建+農村養老服務”模式,發揮村“兩委”在日間照料中心的主體作用,依托村級黨組織落實政府投放農村基層的養老服務資源。同時,將農村養老服務作為聯系服務群眾的重要內容,組織黨員、干部下沉參與農村養老服務工作,支持村民委員會在村黨組織的領導下參與做好分散供養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服務。二是探索將集體經營收益用于發展養老服務,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盤活利用閑置農房和閑置宅基地,依法將相關收益用于養老服務等農村公益事業支出。鼓勵成立以低齡健康老年人、農村留守婦女為主體的農村養老互助服務隊,其中符合條件人員參加技能培訓的,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三是支持各類社會力量投資發展農村養老服務,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投資農村養老服務,在項目規劃、土地保障、財政支持、稅費減免、建設補貼、床位補貼、購買服務等方面落實相關政策。引導社會組織參與養老服務,支持為老服務、公益慈善、志愿服務等社會組織拓展養老服務功能,探索建立養老志愿服務激勵與評價機制,推廣“積分超市”“志愿+信用”等模式。
提升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
“近年來,一些村莊進行合并,一些小村莊并入大村莊,或者幾個小村莊合并成一個大村莊,由此造成日間照料中心服務出現空當。比如,一個合并村,中心的大村莊有日間照料中心,其余小村莊并未建設,加之小村莊居民居住分散、距離中心村路程較遠,導致服務范圍無法延伸。”市政協調研組相關負責人表示。
如何破解日間照料中心在村級覆蓋不全的問題,市政協調研組建議應當采取“抓兩頭”“強中間”方式,以加強護理型床位建設、協調落實敬老院法人登記、提升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等為重點,加強縣鄉村相銜接的三級服務網絡建設。
“省外一些地區為了優化農村養老機構布局,通過‘關停并轉’,整合已建成的農村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等養老設施,分批分年新建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并增設社工服務、老年助餐、日托照護等服務功能,使農村養老機構常態化運營率實現了極大提升。”市政協調研組表示,目前,我市共有鄉鎮(街道)147個,鄉鎮公辦養老機構僅有60家,聞喜縣、夏縣由于鄉鎮敬老院入住人員太少而撤并,目前沒有一家公辦養老機構。
市政協調研組認為,要充分發揮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拓展資源統籌、實訓示范、技術指導等功能。支持縣域公辦養老機構或其他管理服務水平高的民辦養老機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依法組成服務聯合體,連鎖化、品牌化、集約化運營。同時,推進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等養老機構轉型,建設成為具有協調指導、全日托養、日間照料、居家上門、服務轉介等功能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
社會養老難點在農村,重點也在農村。市政協調研組認為,要進一步增加村級養老服務點,將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等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村莊規劃;要建立政府扶持引導、村集體組織建設、老年人自愿入住相互幫扶、社會廣泛支持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鼓勵基層老年協會參與服務管理,廣泛開展代買代辦、尋醫送藥、探訪關愛、學習交流等互助幫扶活動;開辦老年食堂、設置老年助餐點,探索鄰里互助、設立“中心戶”多戶搭伙、結對幫扶等模式,靈活多樣開展助餐服務;結合村容村貌提升,開展農村無障礙環境建設,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開展農村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素養水平。
著力提升農村養老服務質量水平
社會養老難點在農村,重點在于不斷提升農村養老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山西省農村五保供養辦法》要求,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要進行事業單位法人登記,但由于受不增機構和不增編制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工作中無法進行登記,造成敬老院的管理運營經費未能列入財政預算?!痹谧咴L調研中,市政協調研組發現,目前,我市鄉鎮(街道)60家敬老院,除36家機構進行公建民營外,只有5家進行了事業單位法人登記,其余19家機構處于未注冊登記運營狀態。此外,鄉鎮(街道)敬老院還存在多元管理,14家機構管理權限歸民政部門,其余46家機構管理權限歸屬鄉鎮。
管理機構不同,使得管理水平也各不相同。
為了推動農村養老服務水平提升,市政協調研組先后赴四川省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考察借鑒外地先進經驗。
“四川省射洪市的瞿河老年愛心公社是一家面向農村留守老人的綜合性養老機構,主要為農村留守、空巢、獨居、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普惠養老服務。該機構抓創新破難題,探索公辦養老機構購買社會化服務、‘一村一專干’關愛服務留守老人等多元化模式,破解農村養老難題,為我們運城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笔姓f調研組認為,提升我市農村養老服務質量水平,一定要堅持目標引領,突出問題導向,重點解決制約農村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著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水平。
市政協調研組建議,應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第三方機構實施績效評估、跟蹤審計、等級評定,將評估、審計、評定結果作為實施養老機構監管和獎懲措施的依據;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利用空余床位舉辦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創新,發展智慧養老服務新業態;依托行政村、較大自然村,充分利用農家大院、閑置校舍等,建設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動站等互助性養老服務設施,打造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在調研中,市政協調研組發現,我市60家鄉鎮(街道)敬老院中,有3家建于2000年以前,37家建設于2017年之前,而民政部、住建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的《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設標準》施行日期為2017年12月1日,故以往建設的敬老院在建筑規模、設施設備、適老化等方面無法達到相關標準。同時,建設時間久的日間照料中心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普遍缺少取暖設施,導致在入冬以后運營率會逐漸降低。
如何使農村老年人享有體面、尊嚴和高質量的晚年生活?市政協調研組進行了深入調研和思考。
市政協調研組認為,要深化農村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統籌農村養老事業和農村養老產業發展,引導扶持社會力量參與農村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城鄉養老服務協調發展,鼓勵優質品牌化、連鎖化養老服務企業拓展社會化養老服務,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養老服務積極性。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采取貸款貼息、項目補助、以獎代補等方式,加大對農村養老服務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的資助、扶持。營造農村養老助老良好氛圍。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作用,多形式推動傳承和弘揚孝老愛親傳統美德,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強化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能力。鼓勵農村居民參加個人養老金和其他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業務。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妥善解決包括農村失能老年人在內的廣大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問題。面向農村留守、高齡、失能、重殘等老年人群體,建立探訪關愛和應急救援服務機制。保留必要線下服務方式和親友代辦渠道,加強公共服務適老化建設。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