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05
“小王,抽空檢查下線路、燈泡。”
“湊巧,這會正好沒事,開干!”
10月25日下午,絳縣車廂路社區人行家屬院,物管會成員老郗碰見水電工小王時如是說。

物管會人員檢查燈泡
小王從自家的小平房里搬出一架梯子,放置在一單元的樓道口,然后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仔細檢查燈泡有無損壞、聲控裝置是否正常。老郗則在下邊扶著梯子,守護小王安全。
作為物管會成員,老郗、小王等人為家屬院的正常運轉默默付出,在維護公共資源、保障居民生活等方面無私奉獻。
人行家屬院建于1998年,僅有30戶居民。2022年至2023年9月,家屬院經歷了老舊小區改造,從原來的“老破小”變身為“新靚美”。
當記者走進該家屬院時,映入眼簾的是一棟5層高的樓房,其米黃色的外墻柔和而鮮亮。往后走,一排30間的小平房被粉刷成可愛的“芭比粉”,腳下的水泥路平坦如砥、干干凈凈……
眼前的景象,來之不易!
車廂路社區工作人員王寶心回憶道,家屬院改造后有9個月的“空窗期”,由于無人管理,出現了“飛線”充電、衛生“臟亂差”、外來車輛亂停亂放等諸多問題。

改造后的家屬樓外貌
老舊小區改造,僅僅是保障民生的第一步。若要鞏固改造成果,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必須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并持續優化基礎設施,為家屬院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可是,誰來牽頭管理呢?
“對于規模小、收費低的家屬院來說,聘請專業的物業公司幾乎不太可能。”王寶心表示,唯有成立物管會,接過老舊小區改造的“接力棒”,走居民自治這條路。
今年6月份,車廂路社區依據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的《物業管理委員會組建運行辦法(試行)》相關規定,精心謀劃部署、制訂方案、發布公告,先后通過征求居民意見、居民推薦、業主自薦等形式推選出物管會委員,再經過公告、報名、評審、公示等環節,最終成立了由社區工作人員、小區業主代表等7名委員組成的物管會。
物管會成立后,就聘請了保潔人員,并將解決電動自行車充電問題提上工作日程。
那么,如何解決呢?
物管會在征求居民意見后,決定將小平房內的串聯線路改為并聯,也就是把30戶居民共用一個電表改造為一戶一電表,這樣居民就可以在自家小平房內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同時,明令禁止“飛線”充電行為。電表改造完工后,“飛線”充電現象得以杜絕。

小平房上的一戶一電表
對于居民來說,一戶一電表的設置,其計量更精準、更公平,居民能清楚地查看自家用電情況,也更愿意在小平房充電了。
隨后,停車問題也被提上日程。
“一到節假日,外來車輛隨意進入家屬院亂停亂放,導致內部車輛無處可停。”面對居民的抱怨,物管會決定完善車輛升降桿系統,錄入內部車輛車牌號,并在空地上規劃停車位。對于外來車輛則采用登記方式進行管理,停車問題由此得到妥善解決。
物管會的成立,有效破解了家屬院的治理難題,讓“居民的事有人管、大家的事齊商議”,居民的參與感和責任感大幅提升,真正把家屬院打造成秩序井然、安全寧靜的溫馨家園。
如今,這個家屬院不再是居民想要逃離的“老破小”,而是承載著美好回憶與幸福生活的理想居所,處處洋溢著和諧的氣息。
記者手記
接力舊改,僅僅是家屬院治理的開端。舊改雖然能讓小區舊貌換新顏,但后續治理才是重中之重,它關乎著能否保持良好的居住環境、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質。
絳縣人行家屬院成立物管會,有它的必然性。
從經濟因素來說,家屬院人口規模小、物業收費低,居民不愿花費高額費用聘請物業公司;對于物業公司來說,較低的物業費無法滿足其運營成本,不愿進駐家屬院。如此一來,成立物管會實行自治成為必然。
從社會關系來說,家屬院人員結構簡單,鄰里之間構成熟人社會。這樣的環境下,物管會在召集會議、征求意見、處理日常事務時的效率會更高,大家在決策上可以民主協商,為家屬院的長遠發展出謀劃策,真正成為家屬院的主人。 記者 崔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