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1-04
□王志英

山西晉南一帶的農民,都愛在田間、地頭、崖邊等地方種上幾棵柿子樹,目的是解決“饞嘴”問題。有些村莊種得很多,如臨猗、萬榮一帶,一大片一大片的,這就給分自留地時帶來了一個麻煩:就是要給每家每戶分幾棵柿子樹,但我的故鄉——鹽湖區龍居鎮小張塢村卻是一個例外,整個村子沒有一棵柿子樹。因此,長大以后為了制作柿餅,也為了“溫”著吃、“曬”著吃和“烘”著吃,我就年年和父親到臨猗“坡上”帶柿子。
終于有一年,我村也栽開了柿子樹。那是蘇安樂當鎮黨委書記時,他在綠化巷道現場會上強調說:“綠化巷道也要和經濟結合起來,栽植柿子樹就是一項綠化和收入兩不誤的選擇。”于是,我村人“聽勸”,以柿子樹為主,綠化了各條巷道。
“桃三杏四梨五年,柿樹兩年就賺錢。”兩年后,每當國慶節前后,全村各個巷道的柿子樹就掛滿了小紅燈籠,映照得全巷、全村都紅亮紅亮的。特別是霜降以后,摘一個軟柿子塞進嘴里,那個甜,一下子就甜到了心里,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前年回村后,老伴也在我家門外栽了兩棵柿子樹,今年就結果了,還挺茂密。鄰居們一見,都大驚失色地找到家里,對老伴說:“頭一年萬萬不敢留太多,小心把樹傷著了。”她們一數,足足有60多個。“太多了!”鄰居們便和老伴疏掉了40多個。霜降前夕,那柿子竟長得像大紅蘋果似的。“沒問題,是大板柿!”老伴摘了一個,嘗了嘗,“雖然很硬,卻不澀,能生吃!”兒媳婦馬上跑過來說:“忘記告訴媽了,我買苗時,賣主就給我說,這是‘甜柿苗’,就是‘摘下來就能吃’的那種新品種!”我忙用刀子把一個柿子切成幾份讓大家分享。“雖然硬度很大,甜度卻不小,非糖勝糖,賽過蜜糖,還是邊摘邊吃的那種,也是制作柿餅的好原料。”我說。
東邊鄰居王喜才的門前也有兩棵柿子樹,已經多年了,很大、很老,結得疙里疙瘩的果,許多果枝都被壓彎了,有的還被壓壞了,但依舊挺立在那里供應著柿子的養分。霜降后,喜才摘完柿子,給我家送過來一袋子,老伴就找來一個塑料桶,把柿子和蘋果交錯地放在一起,然后密封,這種方法叫“烘柿”,5天后就“烘”成了軟柿子。由于柿子果肉液化,色紅至極,晶瑩剔透,幾乎透明,柔軟到很怕觸碰,只得小心翼翼地輕輕捧在手心,往嘴里一塞,“嗤啦”一聲,一口就吃掉大半個柿子,顧不得喊甜,吃完才大叫“過癮”!于是乎,其時其境,其樂無窮,樂不可支,也算得上美事一樁。
妹妹住在南頭,大門外也種了幾棵大板柿。霜降后,她給我們送過來一大布袋柿子。老伴一見,就贊不絕口:“好大好大,這下春節時就不缺柿餅吃了!”于是,我和老伴就一齊動手用水果刀削柿皮,然后將削過皮的柿子放在太陽底下曬。曬時,老伴選擇了一塊光照充足、空氣流通、清潔衛生的地方,用木凳和木棍搭起架子,上面鋪好竹簾,再將去皮的柿子單層排在簾子上曝曬。慢慢地,柿子就被曬小了,曬軟了。其間,她需要翻動多次,翻動時還要“捏餅”,直到確保已曬得里外皆軟,才將其封在罐中待上幾天,然后再倒出來放風(也叫放霜)。放上一天后,再把兩餅頂部相合,萼蒂部向外,放回罐中“上霜”。上霜的罐內,要放一層干柿皮,再放一層柿餅,反復疊放至罐滿,然后封罐。柿餅上霜與環境溫度有關,溫度越低,上霜越好,所以要將罐子放在陰涼處。直到霜上好了,柿餅也就制作成了。做成的柿餅,呈灰白色,斷面呈金黃半透明膠質狀,柔軟、甜美,性甘濕、潤心肺、止咳化痰、清熱解渴、健脾潤腸,是一種非常好吃的美食。
說起柿餅,就會想起平陸縣的馬泉溝來。那里有一種用“水化柿子”做成的柿餅,聞名遐邇,已有1350多年歷史。水化柿子無核,加工成的柿餅能速溶于水,故名“水化柿子”,據說在唐朝時,就已是向朝廷進獻的貢品。
前幾年我去馬泉溝參觀時,正值曬柿餅的季節,房前屋后,樹上檐下,還有專門搭起的架子,都掛滿了剛剛削過皮的柿子,猶如一串串珍珠惹人注目。他們有一種削柿皮的工具,中間是兩個齒輪,左邊連著攪把,右邊安著刀頭,刀頭上有三個叉頭,把這個削皮機固定在一個上窄下寬的空板筐內,板筐又固定在一條長板凳上的一端。削柿子皮時,人騎坐在長凳上,用左手搖搖把,右手叉柿子,起動搖把,三下五除二就把柿子皮削得精光精光的。削到數量很多時,便把削光的柿子屁股勾在兩根繩子上使其成串,再把這些柿子一串一串掛在樹枝上或屋檐下,曬制成柿餅。現在,他們使用的削皮機更先進了,那是一種立式箱子形狀的小機器,上窄下寬,削起皮來特別快。
柿子還有其他的做法。有等在樹上曬軟的,叫軟柿;有摘下來用溫水脫澀的,叫溫柿;有用水加白礬浸泡的,叫泡柿;有將柿子放在密閉房間的土炕上,將土炕燒熱、香蒿點燃,用煙熏蒸的,叫熏柿;有把柿子放在白酒中滾一滾,再密封十幾天后吃的,叫酒柿;也有把柿子曬軟與白面混在一起,或煮成麻花,或蒸成饃,或烙成餅,叫軟柿子花股小麻花、柿子饃或柿子餅;有將洗凈的柿子切成四份,曬干或晾干的,叫柿子干;有將甜柿去皮后榨成汁的,叫柿子汁。
現在,已經進入深秋,走進我的故鄉小張塢村,就像走進了紅燈籠工廠一樣,家家門前都是柿子樹,柿子樹上都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密密麻麻的,遠望宛若繁星,近觀又如無數燈盞。尤其是霜降以后,小小的紅燈籠滿樹滿枝,遍布全村,如同星空的無數星星一樣,成了故鄉一道亮麗的風景,被深秋綠葉一陪襯,美得仿佛大型藝術品,給人一種喜慶的感覺。歷代繪畫家也經常把柿子作為題材進行創作,特別是齊白石的《柿柿如意》,構圖精巧,用筆大膽老道,運墨淋漓自如,呈現一種大氣磅礴之勢,是一幅非常珍貴的藝術品。于是,我以柿子為線索,勾出老伴、我家和我村的“柿柿如意”圖,供大家欣賞。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