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24
記者 余 果 通訊員 上官通
數字化生產設備代替傳統制造設備,實現高生態效率的生產能力;創新優化生產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廢棄物排放;探索工業循環經濟標準化模式,形成循環工業經濟發展新格局;清潔能源、節能減排降碳等低碳項目被越來越多的制造業采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要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今年9月,省工信廳公布2024年度省級綠色制造示范名單,42家單位上榜。其中,我市8家企業獲評“綠色工廠”,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獲評“綠色工業園區”。如今,我市在促進制造業綠色轉型方面取得的成果正映入大眾視野,這些成績的背后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支持。
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運城市稅務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發揮稅收政策杠桿作用,精確落實綠色發展稅收優惠政策,推動企業加快綠色發展轉型,助力培育了一批“綠色工廠”。
化工企業蝶變“綠色工廠”
漫步廠區,樹木高聳、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炭黑包裝車間里五彩斑斕的熱帶魚在巨型魚缸內歡暢游弋……這一切都讓人無法與被認為是危廢化學品的煤焦油聯系起來。
在“2024年度山西省綠色制造示范名單”中,山西永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獲評“綠色工廠”。據山西永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夢喜介紹,近年來,公司對生態環境高度重視,帶頭建立了一整套內部循環生產體系。“我們從煤焦油開始,經過脫水、除渣、蒸餾等一系列技術手段,把高附加值產品提取出來,在焦油提煉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油氣、水汽用來回收發電,可供公司生產和員工生活使用。”
如今,我市越來越多企業推動綠色轉型,工廠不再粉塵滾滾、噪聲隆隆,園區環境一片生機盎然。走進山西安侖化工有限公司,一座座廠房坐落在藍天白云與綠樹松柏間,綠色發展理念讓這里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在綠色稅制的激勵引導下,山西安侖化工有限公司不斷加大環保治理投入力度,在節能減排方面更是下足了功夫。該公司財務負責人王東明介紹,圍繞節能降耗、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企業累計投入1.5億元購置環保設備,污染物排放濃度持續降低,成功入選“2024年度山西省綠色制造示范名單”,獲評“綠色工廠”。
為服務企業綠色發展,稅務部門推出“一戶一檔、一企一策”網格化服務模式,由綠色發展專家服務團隊和網格管理員常態化開展上門輔導,為企業走好節能減排、轉型升級的綠色發展道路提供稅費政策支持。“今年以來,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共計減免企業所得稅375萬余元,環境保護稅減免9.2萬元,稅收紅利成了我們購進環保設備的‘真金白銀’,企業綠色發展的勁頭更足了!”王東明說。
從化工企業到“綠色工廠”,企業綠色轉型的路上,我市稅務部門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制作應享盡享“政策清單”、稅費優惠“紅利賬單”、企業發展“綠色清單”,立足企業研發、設備升級改造、生產等環節建立全流程跟蹤輔導模式,提供專屬稅務服務,為企業發展增添“綠”意。
“政策找人”引導綠色發展
綠色工廠,不僅看“顏值”,更要看“含新量”和“含綠量”。
山西銀光華盛鎂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礦山開采、原鎂冶煉、鎂合金深加工等于一體的民營企業。近年來,該公司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創新引領綠色轉型,積極開展鎂合金熔煉純化凈化,鎂基儲能、鎂電池等新型能源材料研發,彰顯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嶄新脈動。
鎂基儲能、鎂電池等新型能源材料研發周期長、成本高。聞喜縣稅務局主動靠前服務,積極推廣“稅企直聯、快速響應”的征納互動平臺,指導企業及時享受稅費優惠政策。“在稅務部門的幫助下,我們2023年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4480萬余元,此項資金用于今年的材料研發項目,極大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周轉壓力,為稅務部門點贊。”山西銀光華盛鎂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任龍太感慨道。
走進山西東睦華晟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一條條忙碌的生產線映入眼簾,工人們利用電腦建模、機械臂規律地擺動、搬運車有條不紊地穿梭……這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等于一體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現已成長為年產粉末冶金結構零件達1.5萬噸,年產值可達4億元,單體用粉量最大的粉末冶金行業龍頭企業。
成功的背后離不開生產理念的與時俱進和生產技術的不斷提升。據了解,該公司全面貫徹資源循環利用的發展理念,不斷學習和引入生命周期理念和綠色設計要求,建立了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設計信息數據庫。在保障生產工藝及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持續開展創新研發,通過生產工藝優化及精益生產,降低了主原料鐵基粉的用量,用酒精替代丙酮作為溶劑,并持續研發安全環保溶劑的替代技術,在節省原材料的同時,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此外,企業開發水循環回收系統,實現廢水回用率達到100%,進一步提升了水資源利用效率。
在企業轉型發展過程中,臨猗縣稅務局積極探索稅收大數據應用,不斷加強數據比對分析,持續跟蹤調研“綠色工廠”打造過程,緊密聯系企業綠色發展需求,采用全鏈條服務模式,細化政策精準推送和辦稅業務輔導,最大程度推動稅費紅利直達快享,助力企業“華麗變身”。“稅務部門會不定期上門宣傳最新優惠政策,今年我們已經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220萬余元,節省下的資金全部用于‘綠色技術’的推廣應用,極大地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一企業財務負責人李雷說。
稅惠助推企業“綠色轉型”
“作為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前期研發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資金。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和制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等稅惠政策的落實落地,極大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也堅定了我們向‘綠’發展的信心。”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楊孝莉高興地說。
中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生產高性能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全國單廠產能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釹鐵硼生產企業、山西省優秀企業和百強潛力企業、“綠色工廠”企業,具有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是國家大力支持和發展的朝陽企業,市場前景廣闊。2021年以來,企業累計享受稅費優惠2609萬元。按照“綠色工廠”要求,該企業秉承綠色制造、綠色發展的管理理念,建立能源管理體系,更換升級車間裝備,并實現環保站中水回用、車間余熱回用。“通過努力,有效減少了化石能源、電力、水的消耗,增加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楊孝莉介紹說,“入選‘綠色工廠’并獲得‘綠色工廠’牌照后,將有望享受環保減免、不限產、不限電等優惠政策。”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聚焦政策精準落實,我市稅務部門充分依托稅收大數據優勢,主動靠前服務,為“綠色工廠”企業精準畫像,實行“一戶一檔一團隊”管理機制,第一時間送政策上門,并通過連線專訪、電話回訪、稅企座談等方式,精準推送政策,提供定制服務,確保企業應享盡享、應享快享,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稅動力”。
“有了稅惠加力,公司將加速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2024年,我們計劃10個研發新立項,預計投入研發費用4500萬元,加大磁鋼新產品原型、樣機、配方、新裝置等新產品新技術研發力度,從而實現企業降本增效、綠色發展。”楊孝莉表示。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稅費優惠政策為企業帶來了減負發展的“真金白銀”,更傳遞了國家支持綠色低碳、鼓勵研發的積極導向。運城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落實支持綠色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持續優化精準推送,加強宣傳輔導,確保面向綠色企業的政策紅利精準直達快享,不斷打通“政策紅利引導—綠色研發增加—產品質量提升—企業效益增加”的鏈條,推動企業向綠而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