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0-19
記者 張建群
曲折輾轉
王陽,1989年生于臨猗縣孫吉鎮賈寺村。出生不久,父母親便去北京打工創業。那個年代,孫吉鎮有些想法和追求的人,幾乎都在北京做小食品。據說,那幾年,一到春節,從北京回來的孫吉人幾乎都滿載而歸。他們背井離鄉,創造了財富,但也留下了數以千計的留守兒童,王陽就是其中之一。

王陽的爺爺奶奶同時照顧6個孩子。在王陽的印象中,爺爺很嚴厲,尤其對王陽最嚴厲。不是因為王陽調皮,而是因為他最瘦弱,與幾個堂兄弟相比,確實有些不夠壯實。爺爺安排幾個孫輩干農活的時候,挨批最多的總是王陽。莊稼活兒使不得一點假勁,容不得一點懶散。王陽的力氣小,干活慢,時不時耳邊傳來爺爺催促的吼聲。這樣的吼聲,在幼小的王陽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陰影。他說,直到現在,每當聽到有人大聲說話時,他還會心情緊張、身體發抖。
高中畢業后,王陽去外地讀書。大學畢業后,他沒有就業,而是跟著父母去了北京,幫忙打理自己家的食品加工廠。
那些年,食品加工的生意還不錯。王陽與爸爸媽媽一起起早貪黑,打理生意。他扛過百斤重米袋,幾十斤重的鹽及眾多原料。為了銷售,他跟著爸爸進過數不清的商店和超市。
天有不測風云,生意正順的時候,他們所在的北京大興縣,發生了地下室火災事故。當地清理隱患,王陽和爸爸媽媽一起回了老家孫吉。突如其來的打擊,讓他們的加工廠損失巨大。
為了生存,王陽又回到北京,他應聘過傳媒公司,當過文員、業務員,但是工作一段時間后,因為種種原因,又不得不調換工作。其間,王陽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女兒,一家三口在北京艱難謀生。他想,自己吃再大的苦也不能讓孩子再當留守兒童,要完成自然賦予自己的這份責任。
一家三口在北京,居無定所,靠著王陽一個人打工的收入,生活之艱辛可想而知??粗约阂淮未伟峒业呐畠?,王陽的心一陣發緊。后來,有一份送菜的工作擺在他面前,工資足夠養活一家三口。然而他想,送菜的工作干十年、二十年,依舊是個送菜工,怎能改變生活,為女兒助力。他決心另辟蹊徑,再謀他途。

以文謀生
從小王陽喜歡寫各種各樣的文章。在北京打工期間,每當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出租屋,王陽便趴在燈下,寫一段自己想說的話來記錄的生活。他想,以這種方式放松,為什么不能以文學謀生呢?
于是,王陽從各種平臺上尋找寫作機會。只要有人招聘寫手,他便積極聯系。那時候,他寫一篇文章,可以賺到10元錢。雖然錢不多,但是他喜歡。他幾乎全天都趴在電腦上,認真地查閱資料、寫作。即使這樣,那一年他只掙了兩萬多元錢。對于一家三口的生活,對于他夢想中的優渥,還差得太遠太遠。
但對于文學的熱愛與信仰,讓王陽充滿了創作的勇氣。他決定去寫更大的作品,從寫文章改為寫書。他從一家平臺上得知,一家出版社招募寫書人,有稿費,王陽決定接下來。
第一次寫書,那是一本關于家庭教育的書。王陽每天足不出戶,十幾個小時的寫作,終于寫完了20萬字,然而出版社看后說不行。他便推倒重來,又寫了二十萬字。出版社看過后說,比第一稿好些,但還得大改。他又開始寫第三稿,在反復修改之后,第三稿終于交上去了。王陽拿到了一萬元的稿費。60萬字,一萬元,雖然掙得艱辛,但卻是王陽寫書的第一步。他終于明白如何寫書,明確創作的目標。
隨后,王陽又寫完了一本書。為了完成寫作,王陽如饑似渴地閱讀各種書籍,查閱各種需要的史料。這種目標明確、主題性強的學習,大大豐富了他的知識儲備,并且讓他第一次感覺到創作帶給自己的成長,他變得更自信、更篤定,也更精進。
有一年,王陽接手了一部“重頭戲”,其內容是翻譯明代著名散文家張岱的文集。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他與中信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好在,他當時只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伙子,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勇氣和激情。
如果把二十多歲的王陽比作一塊生鐵,《夜航船》這本書便是一把巨大的鐵錘。接下來的日子里,年輕的王陽將要接受比此前的生活、勞作、寫作重幾十倍的鍛造和壓力。那是一本一百萬字的巨著。如今,黑色的封面、高大上的設計感與厚重感,隨便翻開一頁,細碎的知識點和信息量,都會讓人感到沉甸甸的。而這些,是王陽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一本書一本書查出來的。
他在一遍又一遍地翻閱、校正、書寫中,完成了一個寫作者初級的修煉。他明白了,一位稱職的寫作者,寫出來的每一個字,都要能經受住時光、生命和真理的校驗。
寫作,是人性的創造,更是神性的表達。
一年多的時間,王陽將自己關在小小的書房里,坐在小小的書桌前,完成了思維與靈魂最深處細密的編織和打造。書稿改了無數次,終于像一塊沉甸甸的玉石一樣,交到了老師手中,并且順利通過了審閱。
有了這一本厚厚的作品,王陽此后的寫作便有了一個新的起點。他是一個想通過寫作生存下去的作者,更是一個有文史積累,有創作初心與追求,有使命感與責任感的作家。
以文用世
每一種職業背后都有它神圣的責任所在。此后,王陽與兒童文學出版社合作時,便想,一定要讓自己的作品,給孩子們一種最富營養的故事。
王陽認為:“我發現,包括我自己,很多孩子從小沒有接受過通識教育。他們并不懂得歷史發展的邏輯,常常在一個點上用力,卻不明白自己所處的大環境。而一個人,如果從小明白了人生、世界、宇宙的運行邏輯后,就不會在一個小點上糾結、掙扎、內耗,而會更清醒、更睿智,更自在。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成為一個這樣的孩子,我也愿意讓我的所有文學作品都成為這樣有通識感的書籍?!?/p>
“縱觀中國歷史發展進程,每一個朝代的長短,其實都有它內在的邏輯。秦很短,14年。漢很長,400余年。隋很短,38年。唐很長,近300年。五代十國較短。宋很長,300余年。元較短。明很長,也近300年。這個300年的長度有它背后的邏輯和必然性。孩子們如果知道一切事物發展運行都有它背后的邏輯與軌道,可能就會更理性一些?!蓖蹶栒f。
兒童文學作品,王陽已經出版了近十本,他最近面世的一套作品是漫畫版《中國簡史》。圖文并茂,老少皆宜,可以給從小沒有受到過通識教育的各個年齡段的讀者補上一課。
歷史有它的周期律,文學作品也一定要有它的邏輯,這樣才會有生命力。像蘇軾的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中是有辨證與邏輯的。如王之渙的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其中是有大道的。這樣的邏輯,詮釋了文以載道的內涵。
不久前,王陽還寫了一本關于雪域高原風光的書籍,很快就要面市。王陽說,他有一個小規劃,要用十年時間寫一本許多人愛看的書,再用十年時間,用自己寫的書把家里的書架放滿。
王陽說,身為山西人,山西是地上文物最多的省份,運城又是“國寶第一市”,他愿意用近些年的積累為家鄉的宣傳盡自己的力量。
從以文謀生,到以文用世。35歲的運城小伙王陽,用自己的奮斗與拼搏,書寫了一段新時代年輕人的文化之旅。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