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承前啟后挑大梁 閻派藝術傳承人

——追憶著名蒲劇須生閻景平先生

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10-19

王思恭


以特色鮮明的閻派藝術馳騁蒲苑、在業內久享盛譽的著名須生、國家二級演員閻景平先生于9月22日不幸病逝。噩耗傳來,山西省蒲劇藝術院演出一團和演出二團、鹽湖區蒲劇團、臨汾蒲劇院等文藝團體的領導,相處多年的藝友,他扶持、培養的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戲迷朋友紛紛前往吊唁。

近日,對閻景平先生的悼念演唱會舉行,王藝華、郭澤民、景雪變、吉有芳、張巨、王青麗、李小芳、令狐大紅、薛文君、馬宏偉、閆海燕、張雨、肖愛娜、劉泉佚等演唱了經典唱段,幾代名家悲歌送行。追悼會高度評價了閻景平先生的藝術人生和藝術貢獻。痛別之際,閻氏滿門才俊、五代傳演蒲劇的特殊經歷,再次引起人們熱切關注。

在《徐策跑城》中閻景平飾徐策

Ⅰ.蒲劇舞臺頂梁柱

閻景平先生原籍鹽湖區西姚村,生于1942年,1956年隨父閻逢春在晉南專署蒲劇一團學藝,工須生,兼演小生,1970年被分到原運城地區蒲劇團。不久,他被調至運城縣蒲劇團,后歷任劇團副團長、黨支部書記。

濃郁的藝術氛圍,使閻景平迅速成才。父親的言傳身教,使他明白做人、從藝應遵循的道德操守。他以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勤奮敬業,下苦功學藝,對父親創立的閻派藝術心領神會、準確理解,很快接過了閻派藝術的接力棒。無論何種角色,他總能全身心投入,演得有形有神。

傳統戲恢復之后,正值藝術盛年的閻景平施展抱負,連續主演了《薛剛反朝》《竇娥冤》《周仁獻嫂》《舍飯》《趙氏孤兒》《殺驛》《火焰駒》《出棠邑》《楊門女將》等系列劇目。他做派大方、表演細膩,將程式、特技運用得精準、適度,使觀眾得以欣賞到原汁原味的閻派藝術。

1978年,運城縣蒲劇團應邀赴古都西安演出,幾個月時間里《竇娥冤》始終是主打劇目。當地觀眾得知已故蒲劇名家閻逢春長子閻景平扮演《竇娥冤》中的竇天章,爭相觀看,一度出現一票難求的票荒現象。返回運城后,該劇在原運城人民劇院連演十多場,久演不衰。

1981年,閻景平以《出棠邑》一劇參加運城地區中青年優秀演員評比演出,榮獲優秀表演獎;1982年全省優秀中青年演員評比演出中,他以《出棠邑》榮獲一級優秀演員獎。1989年,運城地區“河東戲曲薈萃”錄制了他的《徐策跑城》。1990年12月,在山西省振興蒲州梆子調演中,他以新編古裝戲《富貴圖》一劇,榮獲全省振興蒲劇配角金牌獎。1998年,他主演了新編歷史劇《千里走單騎》,圓了主演關公戲的夢想。2003年,運城市政協開展錄制“閻逢春代表劇目音配像”工程,閻景平為父親的錄音配演,父子二人跨越時空的藝術合作,被傳為美談。

繁忙的演出之余,培養蒲劇新人是閻景平先生的另一大貢獻。據山西省蒲劇藝術院名譽院長、二度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景雪變回憶,20世紀70年代,她11歲學藝之初,閻景平老師對她生活上多方關照、藝術上嚴格要求,每次練功都要親自為她系練功帶,一連系了好幾年,對她的成長和進步影響甚大。她們那一批隨團學藝的學生,大多得到閻景平老師的悉心培養和關照。

閻景平傾注了大量心血為青年演員傳授技藝。他傳授給藝校高級講師李凱的《徐策跑城》《出棠邑》,成為李凱演出多年的代表作。他為二級演員郭安存排導了《徐策跑城》《周仁獻嫂》,進一步拓寬了郭安存的戲路。面對青年演員和戲迷朋友的請教求藝,他更是有求必應、熱心傳授,在業內外有著極好的人緣。

在《出棠邑·拆書》中,閻景平飾伍員(左),閻軍飾伍尚。

Ⅱ.梨園世家出英才

閻景平先生之所以藝術精湛、貢獻突出,一定程度上源于底蘊深厚的家學傳承。鹽湖區西姚、東郭、常平一帶,歷來戲曲人才輩出,閻氏一門幾代更是以戲為業。閻景平的曾祖父就是終生獻藝的蒲劇演員,閻景平的祖父閻金環(1978年~1953年),是唱做俱佳、戲路全面的名須生,以《金沙灘》《李陵碑》《走雪山》《洪羊洞》《取成都》《烏龍院》等代表作享譽劇壇,是戲班不可或缺的臺柱子。

閻景平的父親閻逢春(1917年~1975年),原名代蓉,15歲隨父學藝,工須生,兼演小生。閻逢春天資聰慧、學藝刻苦、博采眾長、融會貫通、繼承創新,逐步形成慷慨豪放、擅以特技塑造人物的流派藝術,演出劇目戲戲有創造,出出皆經典。他首創了翅子功、踢帽上頭,還有精彩絕倫的鞭子功、髯口功、梢子功。《出棠邑》中伍員推盔、撣劍、上馬三絕,《販馬》中艾謙變化多端的身段、造型、臺步、顫眼,《徐策跑城》中猶如活動雕塑般的精彩表演,更是傾倒戲迷,引得各大劇種紛紛學習、效仿。

閻逢春自成一派的藝術風格和蒲劇《薛剛反朝》《火焰駒》《周仁獻嫂》《出棠邑》《舍飯》《黃逼宮》《三里灣》《蛟河浪》及藝術片《竇娥冤》等代表作,影響著幾代蒲劇演員。他先后在運城專署蒲劇團、晉南蒲劇院蒲劇團、運城地區蒲劇團獻藝,歷任副團長、團長,曾獲山西省勞模、山西省先進戲曲工作者、全國先進文藝工作者等榮譽,并出席全國文代會。2006年,鹽湖區曾舉辦紀念閻逢春誕辰九十周年活動,2011年為其鑄像立碑。在其故里建造的“閻逢春大劇院”和“逢春廣場”工程已進入尾聲。“蒲劇泰斗”“為蒲劇傳承發展作出超越性、歷史性貢獻的代表性藝術家”等評價,閻逢春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戲曲之鄉良好氛圍和深厚家學的影響,促使閻景平走上藝術之路,并取得傲人成績,當是順理成章。

Ⅲ.傳承藝術不停歇

隨著時間推移,傳承閻派藝術的重任落到了閻景平先生的兒子閻軍肩上。在蒲劇團大院長大的閻軍自小鐘情蒲劇,立志繼承閻派藝術。1982年,閻軍考進運城縣開辦的戲校,工須生,兼演武生、丑角,經過嚴格訓練,打下扎實功底。父親為他一招一式地傳授了《販馬》《殺府》等閻派代表作,他演出后頗受歡迎。

閻軍付出最多的,是以武生應工的武打硬頭戲。1998年,在歷史劇《千里走單騎》一劇中,閻景平扮演關公,閻軍扮演馬童,父子二人珠聯璧合,將該劇演得風生水起。在《三岔口》中,閻軍扮演的任堂惠扮相英武、身手矯健、開打利落,助力該劇熱演劇壇。在《出棠邑》中,閻軍扮演伍尚,閻景平扮演伍員,父子再次同臺演出,被業界傳為佳話。

隨著年齡增長,閻軍對祖輩父輩精湛的藝術、高尚的藝德有了進一步理解和體會。不論角色大小,戲份輕重,他均一絲不茍,認真完成。他參與了系列劇目的演出,并以《小紅燈籠》一劇榮獲運城地區匯演龍門獎。調入原運城市蒲劇青年實驗演出團后,他在蒲劇《還債局長》中扮演還債局長胡明月的女婿張夏至,和劇組人員緊密合作,以風趣幽默、妙趣橫生的唱、念、表演,塑造了一位勤勞、善良的好女婿形象,成為亮點,為該劇榮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獎貢獻了力量。在品牌劇目《山村母親》中,閻軍扮演的愣山爺和藹、慈祥、可親、可敬,演出了人物的精氣神,助力該劇榮獲舞臺劇和電影藝術片17項國內國際大獎。復排《竇娥冤》時,閻軍扮演張驢兒,同樣獲得了肯定。

近年來,閻軍為南征、趙振、段怡卓等蒲劇藝術可塑之才精心排導了《拆書》《跑城》《殺府》《販馬》《舍飯》等閻派藝術代表作,并先后收南征、趙振、段怡卓、張楠為徒。閻軍為上述新秀排導的戲立起之后,閻景平再度輔導加工、提升藝術品位,為一批閻派傳人的成長、繼而榮獲各類大獎,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其奉獻精神可圈可點。

閻景平先生雖然逝去,但他精湛的蒲劇技藝和嚴謹的臺風、長期堅守的職業道德、突出的藝術貢獻,卻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期望閻派傳人繼承創新,以更新更美的精品劇目,為傳承閻派藝術、振興蒲劇事業作出新貢獻!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