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10-10
■李文曉
秋分節氣平分了秋天,卻把寒涼偏分在了寒露。綠葉紅花都被寒氣抹去,唯有黃燦燦的菊花獨放。唐朝詩人元稹寫下:“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到了秋天,文人們滿是黯然與孤寂,也只有賞菊吟誦,聊表寄寓之情。如果菊花被稱為獨放的寒冷之花,我覺得還有一種花是最醒目的,那便是寒露節氣家鄉廣闊田野上,一片又一片,一塊又一塊,細絨絨、白燦燦、擠挨挨,盛開在秋田中的棉花。我堅定地認為,它應該就是一種帶給人溫暖和溫馨的花朵,是盛開在我心頭總也不會凋謝的花!
寒露時節,大雁在天空列隊南飛,啟程尋找屬于它們的溫暖。樹木、莊稼的顏色愈加凝重,那些早衰的秋葉開始飄落,植物上露珠閃著明亮而冷清的光。不經意間,天氣由涼變冷,家家戶戶敞開的窗戶關上了,人們收拾了涼席、夏涼被,換上了薄棉被。
妻這兩天忙著拆洗被子,趁著連陰雨剛剛停歇難得的大晴天,在小院二樓地面鋪開戰場,將棉絮掏出來,攤在陽臺上曬,被面、被里在洗衣機里洗。這寒露下的秋陽,明亮而溫暖,不刺目、不晃眼,照在身上很舒服。洗衣機在“嘩啦嘩啦”響,棉絮在陽光下吸收著熱量,慢慢膨松起來。棉絮雖然陳舊,顏色顯得發灰,但仔細看,那細細的纖維仍泛著淡淡的光澤,在我的眼前放大、變幻、回環、旋轉,我被跌進了時光隧道,穿越曾經的過去……
童年記憶的秋天,遠處的中條山錐子峰是青色的,群山層層疊疊、蒼蒼茫茫。天上白云朵朵,潔白無塵。正上小學放秋假的我們,腰間扎著寬大的包袱,跟著大人在一眼望不到頭的棉田里摘棉花。累了便一個個滾在地上,頭枕著棉花包袱朝天上看,望見那云朵在移動,變成各種奇形怪狀的東西。從云朵之間的縫隙再朝上看,是更高更遠的天空,天越看越高。幻想著那些云朵都是棉絮該多好,我們也就不用摘棉花了,直接用來做棉被,省去多少摘棉花的辛苦。躺得久了,便覺得渾身有些冷,婦女隊長恰在這時大聲叫喊催促我們干活,小伙伴們紛紛爬起來,趕緊尋找屬于自己的那垅棉花行,笨手笨腳地又開始摘了。
由棉花到棉花被,還有身上穿的粗糙布衣,是外婆、母親、大姐、二姐她們多少個日夜在油燈下辛勞換來的。那時家里僅有的自留地主要用來種糧食。做衣被的棉花是集體分的。拾棉花是我印象最深的記憶。那時的寒露不知怎么會那么冷,生產隊拔了棉花苗回茬種麥子,那些掉在地上已經開了的雪白棉花,還有長在棉苗上半開的棉花疙瘩,都是農村女人急需變成棉線而織成布或裝進被子里的棉絮。
農諺有“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也許時令急迫,農人趕著要種回茬小麥,也許是大集體農活粗放,反正地里遺漏的棉花很多。姐姐帶著我和村里的女人們去揀拾棉花,風不大卻很冷,特別是有雨的時候。有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說明天氣越來越冷了,我們還沒有換季的衣服,穿的仍是夏天的單衣,腳上沒有襪子,冷是肯定的,何況要起早。那些拾回來的棉花,被去籽成絮,紡線織布,以抵御冬天的寒冷。
到了我結婚的時候,家里的條件仍然很困難,大姐為我做的幾床棉被、棉褥都很薄,棉花也是勉強湊的。還有那些被單、床單、包袱、鞋襪等一應東西,需要更多的棉花。我的兄弟姊妹多,對大姐而言,哪個弟妹用的都要盡可能體面。長吁短嘆之余,也只有四處求借,待來年隊里分了棉花再還人家。對棉花的急需,一時淹沒了缺糧的緊迫。揀拾棉花當然就成了急缺中唯一的增添。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寒露時地面的露水開始變得更冷,就快要凝結成霜了。到了晚上,月光把銀輝灑在剛剛收過的棉花地,三三兩兩影影綽綽的拾棉人,提著荊條筐,挎著竹籃子,迎著冷風,順著棉垅,尋尋覓覓。點點露珠掛在齊腰深的棉花葉尖,還有拾棉人的頭發上,像開在夜色里晶瑩的冰花。滿天的星星,在清冷的夜空中閃爍,人們都不說話,只聽見身體與棉花苗摩擦發出的嘩啦嘩啦聲音。
揀回的棉花朵帶著泥土、干葉碎渣,還有半開或沒有開的棉花瓣、棉花疙瘩,全家人圍在煤油燈下細心地整理,分揀擇凈,沒開的放在筐里,太陽曬了再取出棉花來。我們都去睡了,母親說她再干一會,掰棉花瓣的手指都裂開了口。沉沉的夜里,豆大的光點在昏暗而陰冷的窯洞里搖曳,照在母親疲憊不堪的臉上,黑暗幾乎要壓倒母親單薄的身影,只有燈芯火花猛然一跳,才看清她已經困乏地低頭睡著了。
千辛萬苦終于把棉花變成了棉線。白天參加生產隊勞動,吃飯間隙,大姐趕緊上織布機織幾下。夜晚有大片時間,她在瓦數不大、輕易也不打開的電燈下織布。因為電燈雖然明亮卻費錢。寒冷即將到來,那“呱噠”的織布聲越發顯得急促,從深夜一直響到東崖頭掛出彩霞……
寒露節氣與棉花有關的記憶,鋪展出一幅寒冷時節寒花朵朵的清冷畫面,而今想來,都呈現出暖暖的愛意與美好。那一地盛開的棉花,成為我心中永遠也開不敗、采不完、用不盡的親情之花。那再寒冷也會開的朵朵花兒,開在田野,開在家鄉,開在我綿綿不絕的記憶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