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9-30
記者 李星星
今年4月15日,我市印發《運城市實施食品小作坊高質量發展工程工作方案》,推動食品小作坊高質量發展工程步入快車道。
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有無樣本可參考?
有著200多年發展史,從小作坊升級為現代化企業的運城市福同惠食品有限公司,可以提供很多成功經驗。這家秉承“福報社會、同甘共榮、惠澤百姓”觀念的食品生產企業,立足運城,以傳承、堅守、創新、憧憬為內核,默默經歷時代變遷,成為原國內貿易部和商務部先后評審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創造出數不清的輝煌。
近日,記者走進福同惠進行深入采訪,以期解析其轉型升級的奧秘。

福同惠車間內,工人在制作點心。記者 陳方斌 攝
安全決定存亡
許多中華老字號企業發展壯大的背后,都有一段充滿傳奇色彩的動人故事,福同惠也不例外。所以,要了解福同惠,就不能只用幾串數字記錄它現在所獲得的各項榮譽稱號,而要通過回溯其從一個民間小作坊成長為現代化企業的發展歷程,去探索企業立身的“根”,尋到企業壯大的“魂”。
清乾隆59年,江蘇秀才吳耕耘被派往河東擔任候補道臺卻遭逢變故,為尋安身立命之策,便想到做些南方點心擺攤售賣。沒想到吃慣北方點心的運城人對南方點心十分喜愛,點心每每做出都是一搶而空。吳耕耘當即決定棄官從商,在鼓樓對面開了一間經營南式細點的店鋪。
這間店鋪,就是后來的福同惠。
此后,福同惠走過民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經歷了公私合營、自主經營,也經歷過店鋪被毀、經營中斷,可謂歷盡滄桑。
直到2002年,在總經理劉躍的帶領下,福同惠登上改制列車,實行全員入股、全額置換,成立了運城市福同惠食品有限公司,并在鹽湖高新區建設生產廠區,走出發展生產新路子。自此,前店后廠模式結束,福同惠躋身現代企業行列。
如今,福同惠已成為集食品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多元化企業,產品達到八大系列200余種,榮獲“中華老字號”“全國食品行業質量信得過產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幾十項榮譽稱號。
歷經幾百年,福同惠始終堅守。
“我們福同惠是做食品的,那就得在食品尤其是點心產業上深耕,不能今天看見房地產市場好就做房地產,明天看見飲料市場熱又轉做飲料,盲目轉型不可取。我們的堅持不僅是為企業長遠發展考慮,也是要承擔起‘福報社會、惠澤百姓’的社會責任。”福同惠總經理劉躍表示。

福同惠車間內,工人在包裝點心。記者 陳方斌 攝
200多年,每一塊糕點都是傳承。
無論是國家政策層面,企業可持續發展方面,還是普通民眾的認知層面,做大做強民族品牌已成共識。作為中華老字號企業,福同惠深知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也深知適應時代和消費者需求的重要性。
在對產品定位上,福同惠力求從產品價值、體驗感、傳播性等方面去入手。
“點心制作門檻不高,產品應該薄利多銷還是要注重打造品牌,我們也曾猶豫過。在我看來,讓顧客覺得產品有價值,購買產品心里舒服甚至能帶來優越感,這是很重要的。因此,福同惠整體定位為中高端產品,主攻30歲以上消費群體,線下以周邊市、縣為主要銷售區域。同時,借助線上銷售走向全國市場。”劉躍說。
200多年,福同惠人始終保持著深深的品牌自豪感。
據劉躍介紹,2002年福同惠改制時股民有60多個,歷經20多年很多人已經離開,新的人才也源源不斷地流進。現在福同惠有員工120余人,80%的員工是通過社會招聘進入,生產車間內有一半以上是技術過硬的糕點師傅。
車間主任呂紅兵在福同惠已經工作了30余年,他對福同惠有深切的感情:“福同惠始終堅持顧客至上、公平誠信、有福同享、道義惠存,我為自己是福同惠人感到驕傲和自豪。”
員工薛聰積極鉆研技術,合理調配組,僅用20天就高質量完成了春節期間的麻片任務;員工張霞、李珊、黨世青等人,不怕困難,認真學習直播業務知識,讓抖音直播帶貨成為福同惠的全新銷售模式……一個個福同惠人憑借過硬的技術和本領立足崗位、默默奉獻,正承托起企業發展的新希望。

福同惠食品有限公司發展史陳列館。記者 陳方斌 攝
標準引領發展
小作坊向現代化工廠升級,關鍵在于標準化管理,包括生產過程、管理系統、產品質量的標準化。對福同惠這樣的食品生產企業而言,標準化不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也能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和法律法規的要求。
劉躍介紹,標準化可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維度。在企業內部,標準化需要處理好手工與機器的關系,對外又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進行生產。
那么,第一個難點就是要處理好手工制作和智能化設備的關系。
手工制作點心的背后是手藝人的匠心傳承,傾注了制作人的心血和情感,智能化設備的使用能夠讓點心生產過程更高效、迅捷、精確,兩者共同推動了點心行業的發展和創新。?
“其實二者不矛盾。盡管機器能夠極大提升生產效率,但手工制作仍無法被機器完全替代,這是食品行業的特性決定的。比如在制作月餅的過程中,和面、調餡可以用機器,包餡、包裝等還是用人工,可以說是相輔相成。”劉躍說。
走進福同惠生產車間,記者最先聞到的是濃郁香甜的氣味,之后便看到在明亮整潔的車間內,幾名工人正在制作江米條。一名工人按下按鈕后機器開始自動和面,經過搟面、切條、炸制、冷卻等步驟后,幾名工人在另一側將制作好的江米條包裝起來,整個流程,機器和人工完美配合。
據了解,今年以來福同惠加大投資力度,共出資68萬無,新購置了月餅生產線、面包醒發房、元宵餡切塊機、枕式包裝機、盒式包裝機等設備,更換了化驗室的干燥箱和培養箱。
“先進的設備是我們進行規模化生產的底氣,能夠幫助我們更好適應市場需求。目前,我們在運城同行業中走在前列。”劉躍說。
第二個難點就是如何緊跟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
劉躍說:“國家和食品行業的標準是動態變化的,糕點行業的標準也是動態變化的。我們必須時刻高度關注,及時學習,并將相關標準貫徹到生產過程中去,做到規范生產、嚴格自律。”
今年4月1日,《月餅質量通則》(GB/T 19855-2023)正式實施。為貫徹標準條款要求,福同惠多次派人參加全國焙烤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糕點分技術委員會線上貫標培訓。公司上至總經理,下至工人都要學習新標準,確保上下貫通、逐級落實。
“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福同惠所有的月餅都嚴格按照新標準生產,比如新標準要求五仁月餅必須包含5種果仁,水果月餅必須明確果泥餡料含量并在包裝上標注出來。我們都一一落實,這樣能夠讓消費者吃得更加放心、安心。”呂紅兵說。
創新方可持續
許多運城人兒時的記憶里,都有福同惠的影子。
喬喬是典型的運城姑娘,家住鹽湖區鐘樓小區,從小就愛吃福同惠點心。一早,喬喬走進福同惠公司直營店內,選購了蛋月燒月餅、鮮花餅、流心月餅、煮餅等產品。
“家里一直買福同惠的點心,過年吃、端午節吃、中秋節更要吃,這已經成了我家逢年過節的保留項目。這幾年福同惠的點心種類更多了,也更有特色了。國慶節我打算去外地,正好帶一些讓朋友們嘗嘗,讓他們感受下咱們運城的特色。”喬喬一邊選購一邊告訴記者。
福同惠的產品屬于南式細點,本身就是創新的產物。多年來,福同惠不改初衷,聚焦產品、銷售、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
“我們一直在創新,但創新不能超越行業本身,而是要將產品做精、做細、做新。”劉躍表示。
據悉,福同惠研發團隊對蛋皮月餅、無蔗糖麻餅、無蔗糖桃酥等料單進行調整改進,實現了機械化批量生產,還先后試制出黑芝麻丸、五黑雜糧餅、紅棗核桃酥以及米粉肉、小酥肉、排骨、八寶米等系列產品。
同時,隨著90后、00后等群體登上消費主場,市場目光聚焦和鎖定當代年輕人。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在年輕群體中強化品牌形象,福同惠的工作人員通過走訪市場、查閱資料、外出取經等途徑,潛心研發出流心月餅。
“流心月餅具有獨特的流心質地和豐富的口感層次,目前我們研發出奶黃、巧克力、抹茶、山楂4個口味,輔以精美、簡潔、大方的包裝,贏得了年輕人的青睞,在中秋節月餅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可以說成功建立起福同惠與年輕消費者之間的關系鏈接。”劉躍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研發各類無糖、低糖、無添加劑的點心,更好適應市場需求。
產品新了,銷售方式自然也要新。
建立自有直播團隊,多個抖音賬號同時直播自家產品,日銷售額超1萬元,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
與抖音賬號“東方甄選”合作,短短幾分鐘時間,什錦糖果銷售額達到30多萬元;
與抖音賬號“與輝同行”合作,5天時間累計銷售8萬多單,銷售額超過150萬元;
……
抖音直播,為福同惠的線上銷售加了力,也讓福同惠的產品能夠走出運城、走出山西、走向全國。
在企業管理方面,福同惠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
9月6日,全新的福同惠陳列館揭牌。陳列館里,簡筆畫勾勒出福同惠創立的傳奇故事,老照片記錄了福同惠經歷的波折與輝煌,老物件讓人感受到手工制作細點的匠心,微電影講述了福同惠人的革命精神,滿墻的榮譽獎章讓人忍不住駐足贊嘆……
“企業文化能夠凝聚起福同惠人的共識,提升員工的歸屬感、使命感、自豪感,這都是企業做強做大的不竭動力。”
過去的輝煌成就與美好記憶,是福同惠開創未來的強大底氣!
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福同惠將繼續譜寫全新篇章!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