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讓健康從“齒”開始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9-20

記者 魏 濛

牙醫為患者進行根管治療。記者 魏 濛 攝

牙齒,是人們身體中最堅硬的器官,從嬰幼兒時期的乳牙萌出,到成年后的恒牙長成,陪伴人們一生,牙齒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口健康的牙齒,是人們咀嚼食物、攝取營養、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而一旦牙齒出現問題,如齲齒、牙周病等,不僅會影響人們的咀嚼功能,導致營養吸收不均衡,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口腔疾病,甚至影響到全身健康。

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今年的主題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旨在提升群眾口腔健康素養,促進形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預防和控制口腔疾病,不僅能保證口腔健康,也會促進全身健康,提高生命質量。那么,哪些疾病與牙齒健康有關?怎么才能保護好牙齒,讓人們的“牙口好”呢?市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主任王芬,為大家準備了口腔健康知識解讀,可指導我們有效地呵護口腔健康,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讓健康從“齒”開始。

牙不好全身遭殃

9月14日,市民鄭女士正在市口腔醫院接受治療。她說,很早就發現自己的牙齒越來越難看了,牙齒有些移位,牙縫一點點變大,但因為對咀嚼沒有太大影響,就沒有在意。然而,最近一段時間,牙齒開始松動,連肉都咬不動,就來到市口腔醫院就診,經檢查被醫生診斷為嚴重牙周炎。

“我國85%以上成人患有牙周病,牙周疾病毀掉的遠不只是你的笑容。”王芬介紹,相對于心臟病、腫瘤等直接危及生命的疾病,牙病在人們眼中算不上什么大病,然而牙齒與牙周間的細菌隨著牙周出血會進入血液,并隨血液的流動進入全身,從而牙病可惹上十余種其他疾病。牙病已成為許多死亡率極高的疾病的重要誘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繼心血管疾病和癌癥之后的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可引起高血壓、心臟病、胃腸道等多種疾病,至少有以下“罪狀”。

心臟病。一位六旬老人,身體挺好,但不久前卻突發嚴重心臟病。經醫生檢查,老人的心臟病來自細菌感染。據了解,老人牙齒發炎已有很長時間,不太疼就沒有就醫。

王芬介紹,臨床發現經常患牙髓炎、牙周炎的人,心臟病的發病率也會增加。因為這些產生炎癥的細菌,吸收了食物殘渣所提供的“營養”,在口腔適宜溫度、濕度條件下,會產生致病力極強的毒性,并不斷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長此以往,會導致心臟病的發生。牙周感染可以引起急性或亞急性心內膜炎。有10%至30%的心肌炎與牙源性感染有關。牙周病患者患心臟病的危險性要比牙齦健康者高出1倍。

高血壓。王芬介紹,口腔健康與高血壓也有直接的關系,牙齒一旦殘缺不全,就會引起血壓升高。當一個人現存牙齒不足15顆時,其舒張壓就會隨牙齒數目的減少而上升,牙齒喪失的數目越多,血壓的升幅越大。

糖尿病。李大媽患糖尿病多年,最近牙齦也總愛出血,還伴有口臭。女兒帶她到口腔醫院檢查,發現是牙周病。經過幾個星期的治療,牙病好了,令她感到意外的是,血糖也降了一些。

牙周病與糖尿病的關系非常密切,重度牙周炎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臨床觀察發現,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人,血糖控制能力明顯低于無牙周病的患者。而如果牙周病得到有效治療,病人對胰島素的吸收功能就會恢復正常。

中風。口腔中有一種“酶”能促使體內血栓形成,從而導致中風。據推測,口腔中的細菌可以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中,使向心臟和大腦供血的血管發炎,繼而會增加中風或心梗的發病危險。成人的牙齒應為32顆,而現存牙齒不足25顆的人,中風的發病率比其他人要高57%。

胃腸道疾病。缺失牙齒較多的人比牙齒整齊的人更容易引發胃腸道疾病,這是因為,牙齒不好,主觀上就不想多嚼,可能會“囫圇吞棗”,加重胃的負擔。而長時間如此就會出現咀嚼無力,容易導致齲齒、牙周炎等病癥,同時造成惡性循環誘發胃腸道疾病。

此外,胃與口腔直接相通,如果口腔里有齲齒的話,滋生的厭氧菌很容易順著食道進入胃,引發胃部的感染。牙周炎、牙周膿腫等患者的分泌液中有大量幽門螺桿菌,這些細菌隨唾液及食物進入胃內,當肌體免疫力低下時,就會引發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

咽炎。很多慢性咽炎患者,頻繁發病卻找不出病因,實際上“元兇”正是牙菌斑。那些沒有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的朋友,牙菌斑尤為嚴重,隨著細菌分裂增殖,有害于人體的代謝物和毒素被大量釋放至口腔,如果這些代謝物與毒素積聚到一定水平,就會引起口腔器官炎癥病變,侵害牙齒和牙周健康。常見的問題,如口臭口氣、齲齒、牙齦出血、口腔潰瘍、扁桃體炎、慢性咽炎等。如慢性咽炎患者找不出明確病因時,可注意是否牙菌斑較多以至于形成牙垢、牙結石等情況。

肺炎。據調查統計,口腔不潔者患慢性肺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幾率是口腔健康者的1.77倍。尤其是老年人,患肺炎與各種牙病關系密切。因為口腔內的大量細菌可以借助食物等,被吸入氣管進入肺部,從而導致肺炎。

壞習慣侵蝕牙齒

胥麗,今年38歲,曾患牙病5年,曾經她的牙齒潔白美麗,如今卻有齲齒,牙根外露,牙結石多,牙齒根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損,門牙輕度歪斜、縫隙大,這一切都得從她的生活習慣說起。

她從小喜歡嗑瓜子,嗜甜,小時候因為貪吃常與口腔診所打交道。結婚生子后做了全職家庭主婦,閑下來時,最愛嗑瓜子、吃零食、喝碳酸飲料、追肥皂劇。有時,一斤瓜子不到一集電視劇就能嗑完,久而久之就有了瓜子牙,上門牙縫隙越來越寬,說話還漏風。

“口腔及牙齒健康對人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保護牙齒健康,除需在飲食及衛生上注意外,還需摒棄一些會損傷牙齒的習慣。”王芬介紹,以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習慣正在悄悄地傷害著我們的牙齒,也會破壞我們的口腔健康,需要改掉。

刷牙太用力。使用硬毛牙刷用力刷牙,可對具有保護作用的牙釉質造成永久性損傷,從而導致牙齒敏感、蛀牙、牙齦萎縮等一系列問題。最好購買軟毛牙刷,以畫圈的方式輕柔地刷牙,每天至少兩次,每次大概2分鐘即可。

使用磨砂牙膏。有些牙膏,特別是有清除牙垢功能的牙膏,含有磨砂顆粒。它除了清潔牙垢外,還會腐蝕牙釉質,使牙齦萎縮。牙膏里的氟化物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成分。

不用牙線剔牙。牙齒藏匿的食物殘渣容易滋生細菌,發展成牙菌斑,從而導致蛀牙和牙齦疾病。而單純刷牙并不能完全清除牙齒中的食物殘渣,每天刷牙前,最好先用牙線剔牙,可及時清除。

牙齒當作開瓶器。日常生活經常看見有人用牙齒開啤酒瓶,或者用牙齒撕開紙袋或是零食的包裝袋。對此,牙醫警告稱,不要把牙齒作為開瓶器、剪刀或者其他的工具,因為這將大大增加牙齒斷裂和牙根損傷的風險。

橫向刷牙。生活中很多人采用橫向刷牙的方法,這種方式不僅刷不到牙齒間的縫隙,而且容易磨損牙釉質,導致牙齒松動、敏感,誘發一系列牙齦問題。

防護治療都重要

“現在牙口好,胃口好,吃啥都香。”近日,家住鹽湖區62歲的王大叔在市口腔醫院種植中心完成了數字化導航下全口無牙頜種植手術。

王大叔被缺牙的問題困擾了多年,因為牙齦萎縮,牙齒先是松動后是脫落,一顆、兩顆、三顆……最后口內牙齒所剩無幾。牙齒脫落后嘗試了活動義齒修復但感覺咀嚼效果不理想,便來到該院就診。針對王大叔全口無牙、牙槽骨破壞嚴重、采用傳統種植手術風險大的情況,該院種植中心和修復科相關醫生會診溝通,決定采用醫院引進并成熟運用的數字化種植導航系統,進行種植手術。

據了解,像王大叔的這種情況,傳統的自由手種植很難把種植體放在理想的位置。而運用數字化導航技術進行種植就像是為醫生裝上了“透視眼”,通過三維影像與實時紅外定位系統,能夠把種植體精準植入設計位置,實現種植牙時可視化、精準化。如今,做完種植牙的王叔已經重拾晚年口福,王叔自己也表示,“種完牙后吻合度很好,用得非常自如,不僅吃東西方便多了,而且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牙齒,作為我們身體上最硬的器官,發揮著對食物切碎、咀嚼等重要作用,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王芬說,牙齒有病要盡早治療,避免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護牙愛牙要從預防入手,日常護牙健齒,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正確刷牙,做好清潔。每日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不少于3分鐘,晚上刷牙后不進食,建議睡前刷。飲茶或咖啡后可以漱口,不必刷牙。建議使用中軟毛的牙刷,采用水平顫動拂刷法刷牙,刷牙過程力度適中,以牙齦無痛感為宜,務必“面面俱到”。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正確刷牙外,餐后使用牙線清潔牙縫也很有必要。

定期檢查,防微杜漸。也許你每天都認真刷牙,保質保量;也許你使用牙線特別勤快,方法正確。但依然建議兒童青少年每三個月檢查一次牙,成人每半年看一次牙。這樣做可以讓口腔醫生用專業的手段幫助你發現隱蔽的齲壞和清潔平時處理不到的邊邊角角,及時消除齲齒和牙周病的隱患。

重視信號,早診早治。如果用心觀察,會發現口腔發出的警示信號,提醒我們口腔已經出現問題:牙齒上出現了黑點。牙齒冷熱敏感、咬東西不舒服、牙齒疼痛,刷牙時牙齦出血、牙齒舌側有些刷不掉的牙結石,口腔異味、牙齦有些紅腫等,發現以上癥狀,務必及時就醫,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愛牙護齒無小事,健康生活一身輕。關注口腔健康,從今天開始,從現在做起!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