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社會>

“創”出鄉村教育一片天

——絳縣山沖學校以特色辦學增強鄉村校吸引力探訪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9-06

本報記者 李宏偉

“要成才先成人,要做人先學禮,不學禮無以立。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同學們的齊聲誦讀,激昂嘹亮的聲音響徹校園的天空。這是絳縣山沖學校一次課堂禮儀教研活動的場景。該校通過課堂禮儀活動,讓學生將傳統禮儀記在心間,成為文明禮貌、積極上進的好少年。

“重禮儀,貴養成;正學風,立志氣。只有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道德修養,提升內涵,知行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成為一個文明有禮、道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這是我們不斷堅持的育人目標。”絳縣山沖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李紅斌說。

絳縣山沖學校位于絳縣陳村鎮,2019年8月由原山西沖壓廠子弟小學改建而成,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公辦初中。僅4年時間,該校便在一片荒蕪中迅速崛起,在校生由最初的180人擴展到900余人,辦學條件日臻完善,教學質量突飛猛進。該校在校長李紅斌的帶領下,以“科研興校”引領,以“五位一體”為推進舉措,蓄力賦能、實干篤行,走出了一條從小到大、從大到優的農村學校奮進之路,在創新中發展壯大,教育教學成績連年在全市名列前茅,“創”出了鄉村教育一片天。今年,該校榮獲“山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絳縣山沖學校學生進行的課桌舞展示。(資料照片)

科研興校——

提質增效 質量為先

“絳縣史稱‘古絳’,是堯王故里,晉國故都,周勃封地,是龍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是山沖學校近日開展的語文課項目化學習的課堂展示。為了開展好語文教學,該校將課堂教學和項目化學習結合,讓學生走進山鄉村落以及一些歷史古跡,了解更多的歷史文化知識,擴大了語文課的知識面,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

不僅在語文學科方面,在教學實踐中,該校各學科教師都通過研究新的課堂模式,通過科研的方法找課題,加強教學研究,使得各個學科完成教學目標,而且讓學生對學科都有興趣,促進教學的提質增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山沖學校語文組長姚李琴認為,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教材是教學的依托,試題是對教學效果的診斷,通過科學教研的形式,讓三者互為貫通,相輔相成。

通過近年來的科學教研,在以首席教師的帶領下,老師們深入理解了以考改促課改、以課改推考改的教學理念,重視了課標理念在教材中的具體體現,實現了在課堂教學中轉化運用試題的研究成果。

近年來,山沖學校積極推行科研興校戰略,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注重提升教研的效果,讓教師將每一個課題都做成有效的真實研究,讓每一個研究都能有效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山沖學校副校長王慧娟表示,突破教育發展的“瓶頸”,關鍵是要實現“科研型”轉變,走科研興校之路,向科研要質量,要效益。

在教學實踐中,山沖學校在“以常規帶動教研,以教研優化常規”的工作思想指導下,始終樹立“以學為主”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堅持“先學后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以練促學”教學原則,形成了“1352教學模式”,一個教學目標統領課堂教學;三段貫通連接課前、課中、課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體驗探究、當堂檢測、總結鞏固”五環節貫穿于教學過程;兩個重點側重教師的“研”和學生的“學”,主動引導學生探究規律、探究思路、探究變式、探究熱點。在此教學模式的推動下,山沖學校全力打造跨區域教師交流平臺、教師專業成長展示平臺、網絡精品課學習平臺,積極開展“讀研用展”“家校共讀活動”“訓測析改”質量分析活動、“同課同構、同課異構、異課同構、同課移植”等教研活動,扎實推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師資建設——

“青藍”攜手 蓄力共進

“我是一名剛入職的新教師,在學校青藍工程的引領下,我的成長很快。我很感激我的師傅王慧娟對我的嚴厲,對我無私的教誨,使我在教學領域能夠很快成長,對我的幫助很大。”一談起自己的成長,山沖學校年輕教師李欣怡就對自己的恩師王慧娟很感激。

王慧娟告訴記者,雖然平時有很多的分管的事務,但是自己多年來一直堅持沒有離開過課堂,沒有離開過教學一線,尤其對于年輕教師的成長,她帶頭進行“傳幫帶”,踐行學校的“青藍工程”,提升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強教必先強師。近年來,山沖學校始終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的基礎性工程來抓,以“吸引、管理、培養、保障”為抓手,從2019年辦學開始,經過不斷探索,最終形成“五層四維三工程”的教師層級發展培養模式。根據教師成長歷程將教師劃分為“新秀、新星、能手、骨干、名師”5個層次,著眼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終身學習4個維度。在不同階段的教師中開展“四大工程”,讓廣大教師在“實踐、學習,再實踐、再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水平。

通過名師專業引領,賦能教師成長,該校通過“領航工程”,充分發揮名師輻射、引領作用,以“樹典型、立標桿、學榜樣”為主題,各學科標桿教師領航學校的高效課堂建設工作,通過樹標桿,學標桿,促進高效課堂教學的規范化,常態化與深刻化。每個學科選拔一位標桿教師,標桿教師示范展示課,同學科教師進行觀摩、學習、聽課、議課、研究,形成標桿引領、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氛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操作水平。

對于教學質量,通過“創優工程”,該校根據月考、期中考試成績定薄弱班級、薄弱學科和薄弱教師,開展聽評課診斷活動,專人專項提升,由年級主任、包學科領導、學科組長對課堂診斷后提出提升策略,促進薄弱教師的達標創優。

以“心”育新,促進成長。該校通過“育新工程”,幫助新入職教師盡快完成自己角色的轉變,開展“新入職教師亮相課”活動,骨干教師深入診斷新入職教師的課堂,提出有效建議,持續跟蹤至少30節課,幫助他們在教育這片沃土上,實現自我超越、自我蛻變,啟航人生新征程。

青藍相繼,薪火相傳。該校通過“青藍工程”,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加快教師隊伍的建設,構建學校教師成長共同體,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示范引領和“傳、幫、帶”作用,進一步提升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引領和促進青年教師有針對性地實現專業成長,打造一支結構層次化、教學專業化、發展可持續化的教師隊伍,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老教師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成長,一年合格,兩年勝任,三年成為校骨干。

該校通過“四大工程”引領,極大地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優化教學方式,構建高效課堂。

精細管理——

賦能成長 和諧校園

“眼中有美,心中有詩。一路風景,一路笑聲。我們的研學活動,通過徒步活動在研學地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這次研學活動有意義。”山沖學校七年級學生李子健說。

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愉悅學生的身心,該校組織學生參加戶外研學活動,通過走出校門,親近了自然,增長了見聞,舒活了筋骨,愉悅了身心,增進了感情。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環保、安全的切身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素養的提升。

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己任,這是山沖學校近年來堅持的教育教學目標。在學習中,該校積極落實“雙減”政策,為孩子們減負,做到課堂不減質,以作業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形成“五優化五流程五管理”作業模式,從作業目標、作業難度、作業類型、作業分層、作業結構等5個方面,優化教師作業設計,確定作業目標,規范作業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針對留守兒童多的現狀,山沖學校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實施方案》,注重營造“協同共生”的家校合作氛圍,把“體育、藝術2+1項目”納入教學計劃,開設了籃球、樂器、舞蹈等六大類22門社團課程,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大力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學校教育,重在管理。在學生管理中,該校積極開展精細管理,構建和諧的校園。抓好學生常規管理。該校制訂方案,明確職責,努力將學生安全管理落到實處。注重家校共育。開展“智慧家長講堂”,采用線上和線下兩種模式邀請家長走進學校、走進課堂,深度參與教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教育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俯下身、沉下心,干實事,才能出實效;只有夯實根基、優化課堂,創新發展,才能行穩致遠。”李紅斌說。

記者手記:山沖學校坐落在一片碧綠的田野中,漂亮的校園在廣闊的田野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走進校園,只聽見瑯瑯的讀書聲以及孩子們在操場上快樂的呼喊聲,響徹在校園的上空。在這所農村學校里,教師們把“目標”刻在心上,學生們把具有“家鄉情懷、中國靈魂、世界眼光”作為自己未來的目標,并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奮進。在未來的發展中,山沖學校將注重快樂教育的創新理念,以德育為本,以學生為先,全面育人,打造“山沖”教育品牌,不斷開創山沖學校教育教學的新天地。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