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8-31
原國寶
暑盡秋來,處暑已過去一個多星期,除了中午還有暑熱的感覺,早晨和傍晚明顯有了秋天的涼意。
早上醒來,小區綠化帶里蟋蟀的叫聲和一些不知名的蟲鳴聲,和著初秋的清爽,透過窗簾飄進屋內,讓人倍覺愜意。倏忽間,一個念頭由心而生,和以往的秋聲相比,好像缺了點什么。噢,是蟬鳴!眼看秋已至,似乎都沒怎么聽到蟬鳴。起床后,簡單洗漱,走在街上,晨練的人明顯多了起來。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享受著習習的秋涼,暑天的躁動早已一掃而光。
而我還心心念念著那一聲蟬鳴,想著晨練走遠些,說不定可以聽到蟬鳴。于是,翌日晨練,從小區出發一直走到城郊,但遺憾,始終沒有聽到蟬鳴。往年每到暑秋季節,“知了、知了”的蟬鳴聲從早到晚,時鳴時歇,沒了蟬鳴的秋聲,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
晚上,躺在床上,關于蟬的記憶一幕幕縈繞在腦海。小時候,我們經常拿著大人用木棍和馬鬃做成的工具在樹上套蟬,很費勁,偶爾才能套中一只。后來,用木棍和塑料袋做工具,套蟬就容易了許多。聽父親講,蟬是一種益蟲。蟬蛻可以入藥,能治療多種疾病。小時候,每到秋季,我們這些小伙伴還經常在樹林里找蟬蛻,拿到鎮上的土產門市部賣,換取零花錢。蟬,這個可愛的小精靈,成了多少農家子弟童年的美好記憶。
后來上學,通過閱讀,慢慢知道了蟬的生命周期分為卵、弱蟲、成蟲3個階段,3年到5年才能完成一代。雌蟬把卵產在土壤里,卵在土里發育成弱蟲,成熟弱蟲從土層里鉆出,爬到樹上,蛻變為成蟲。蟬的一生中,在地下發育三五年,在地上的壽命也就一個月左右。竭澤而漁,則來年無魚;焚藪而田,則來年無獸。在聽不到蟬鳴的秋季,心中不禁一陣悲戚。
盼望著,盼望著,盼望來年的秋季還能聽到熟悉的蟬鳴聲。佇立秋風,悉聽蟬鳴,暢享“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聲”的雅趣。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