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8-07
刺耳的轟鳴聲,耀眼的車燈,未見其車先聞其聲,他們猛轟油門,在街頭狂飆……
在這份刺激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交通安全隱患,這樣不僅擾亂了市民的正常生活,更嚴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

嚴格執法
重拳出擊 嚴查“飆車炸街”
近日,我市交警部門結合道路交通實際,深入分析研判“飆車炸街”易發、多發路段的特點和規律,充分摸清行駛區域、時段,通過“定點檢查、巡控巡查”等方式,精準打擊摩托車交通違法行為,堅決做到“露頭就查 違法必究”,嚴格依法處理,起到“發現一起、處罰一起、教育一批、震懾一片”的效果,還市民一個寧靜、安全的道路交通環境。
近日,臨猗交警大隊在夏季治安打擊整治行動中,查獲一起無證駕駛無牌二輪摩托車、“炸街”擾民違法行為,駕駛人受到相應處罰。
事發當晚11時許,該大隊城區中隊民警在轄區雙塔南路巡邏時,發現一輛二輪摩托車馬達轟鳴,風馳電掣般從前方的豐喜大道路口駛過,便立即通知正在豐喜大道執勤的中隊民警,提前做好布控,最終成功截停摩托車,控制駕駛人謝某。
經查,謝某系某大學在讀學生,未取得相應的機動車駕駛證,所駕駛摩托車是借朋友的,且未按照規定懸掛機動車號牌,深更半夜騎摩托車“炸街”擾民,純屬耍酷,尋求刺激。

查處飆車
目前,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謝某因未取得駕駛證駕駛摩托車、未懸掛機動車號牌,臨猗交警大隊民警依法扣留了其車輛,并對謝某作出罰款500元的處罰。隨后,謝某對自己深更半夜騎摩托車“炸街”的擾民行為,進行了深刻檢討,表示一定改正,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同時,我市交警部門民輔警還深入轄區農村、社區等場所,向群眾宣傳“飆車炸街”的社會危害性,講解“飆車炸街”及非法改裝等違法犯罪行為不僅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也將面臨行政處罰,甚至涉嫌刑事犯罪,全力為群眾營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
“炸街”的“副作用”很大
“‘飆車炸街’,是指駕駛車輛以炫技、競速、娛樂、賭博為目的,在道路上超速行駛、追逐競駛、頻繁穿插變道、闖紅燈、偽造變造遮擋號牌、猛踩油門制造轟鳴噪聲等嚴重危害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干擾周邊生活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行為極易造成嚴重后果,主要有以下3大危害。
危害公眾安全。改裝車通過非法手段對外觀、動力系統、制動系統等進行了超出原車負荷的改裝,改變了車輛原有的技術參數,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極易發生交通事故。
噪聲嚴重擾民。正常人比較舒適的音量不超過60分貝,但改裝后的馬達轟鳴聲能達到大約100分貝,這將對駕駛人員的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同時對路上的老人、孩子也會造成聽力損傷,甚至會傷及兒童的神經系統。
擾亂社會秩序。非法改裝、“飆車”的行為違反了法律法規,影響車輛和行人的正常出行及居民的正常生活,嚴重破壞交通秩序,影響社會的穩定和安全。
為此,運城交警提醒廣大市民,馬路不是競技場,行車安全也不是兒戲,不管是哪類車輛,無論什么時段,對于“飆車炸街”違法行為,公安機關一律嚴查嚴處,請廣大交通參與者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
記者 樊朋展 劉凱華 張蕊彤
別圖一時瀟灑 造成一生遺憾
近年來,“飆車炸街”現象頻繁出現,而且參與者低齡化趨勢明顯。這些青少年在道路行駛中翹車頭、花樣炫技、追逐競速,自以為很“拉風”,殊不知隱藏著種種危險。
記者認為,青少年“飆車炸街”現象背后存在多種動因。首先,年輕人好奇心旺盛,喜歡追求刺激和冒險。“飆車炸街”對他們來說,滿足了耍帥的心理,吸引著他們彰顯個性、宣泄情緒。其次,受社交媒體潛移默化的影響,青少年在網絡上分享“飆車”視頻,可以得到關注、博人眼球。此外,家庭教育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家庭對青少年缺乏正確的價值觀教育,使他們陷入這種錯誤行為中。
因此,重拳整治“飆車炸街”,既是對青少年“飆車”行為的懸崖勒馬,也是維護道路交通安全的必然舉措。城市道路不是炫技、耍酷的秀場,肆意“飆車”,也是犯罪!
記者 張蕊彤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