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7-29
記者 范 娜
從最初兩人建園100畝試種以作示范,發展至如今近百家種植戶刨去老樹種下新樹,規模達800畝;
從曾經兩三元一公斤的老品種,變為如今十五六元一公斤的新品種;
從往昔需要眾多工人的管理模式,轉換到當下以機械管理為主的新模式……
近年來,萬榮縣漢薛鎮南景村通過采取新品種更換、管理模式變革、銷售策略調整等措施,持續提升鮮桃品質,拓寬鮮桃銷售市場,有力地推動了全村桃產業的發展。
日前,南景村的桃樹再度迎來收獲季,記者前往該村,親身感受桃農豐收的喜悅,并深入了解該村桃產業發展的變革歷程。
更換新品種,帶來新轉機
漢薛桃果主題公園旁的新品種桃種植示范基地,滿枝頭的桃子惹人喜愛。十幾名工人有的站在樹下,有的踩著梯子,正忙著采摘。邊上,一輛輛工具車裝滿桃子后送往分揀中心。
在分揀中心,小山般的桃子堆前,十幾名工人忙著分揀、裝箱、包裝、封口。兩個大號電風扇在一旁歡快地轉動,呈現出一派忙碌且歡樂的景象。

在南景村新品種桃種植示范基地,村民忙著分揀、裝箱、包裝黃金蟠桃。 記者 王運濤 攝
南景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兵坦言,別看現在這么熱鬧,村里的桃產業發展著實經歷了一番波折。
南景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全村共有7000多畝耕地。21世紀初,在當地農業農村部門的引領下,該村開始種植桃子,大力發展桃產業,一舉種植了5000畝桃樹。
“那時候種的桃是老品種‘紅不軟’。2005年時,一畝桃子就能賣5000元以上。”王兵介紹,當時全村靠著種桃、賣桃,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家庭就有200多家。
看到種桃有“錢”途,周邊很多鄉鎮的農民紛紛投身桃子種植,桃子價格也逐漸走低。到2016年,一畝桃園的收入大多已不足5000元,個別管理不善的桃園,一畝桃子僅能賣3000元。再加上水電費、人工、肥料等支出,種桃幾乎成了賠本買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村民砍了桃樹,外出務工掙錢。

南景村村民在為客商挑選優質黃金蟠桃。 記者 范 娜 攝
看著不少村民家的桃園里桃樹只剩半截,王兵和村黨支部副書記王世榮很是心焦。2018年,兩人跟著縣里組織的農業考察隊在山東省蒙陰縣考察時,聽說當地的黃金蟠桃,能賣到12元一公斤,而且親眼看到了收購商一車車地收購。這讓他們感到非常震撼,也萌生了引進新品種的想法。
在萬榮縣政府的積極協調與牽線搭橋下,南景村與鄭州果樹研究所達成合作,先后引進了中油金銘、味帝等十余個新品種,為村里的桃產業發展帶來新的轉機。
要試驗種植新品種,萬一效果不理想怎么辦,總不能讓村民賠錢呀。王兵和王世榮作為黨員干部,主動承擔起了風險。2019年,他們在縣農業農村部門的支持下,流轉了100畝土地,又自掏腰包投資了80余萬元,嘗試種植黃金蟠桃新品種。
桃樹3年才能掛果。在隨后的3年里,王兵和王世榮精心打理桃園,終于在2021年迎來了豐收。
“可能由于新品種桃樹要適應一下水土,100畝地并沒有全部掛果,但也掙了80多萬元,收回了成本。”王世榮說,當時一公斤蟠桃賣到了十二三元,客商仍絡繹不絕。這些都被村民看到眼里,不少人主動要求加入。
管理新模式,輕松又多利
新品種的種植絕非孤立的行為,與之相應的配套管理也要跟上。
步入南景村新品種桃種植示范基地,記者發現,每行桃樹的行距都很寬。在一片還未到成熟期的桃樹下,鋪著防草布,細細的黑色管道正在進行滴灌。旁邊的桃樹地里,還停放著兩輛彌霧機。
“現在的桃樹管理,除草用的是割草機,打藥用的是彌霧機,澆水、施肥用的是水肥一體化的滴灌設備,除了疏花、套袋需要人工,其他管理環節全部實現了機械化。”王兵指著滿園的桃樹說,當初建這個示范園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進行新品種的試種,以帶動老百姓跟種,現在全園已試種了10個新品種;二是進行桃樹管理模式的示范,這邊是5米行距,那邊是4米行距,村民參觀時能夠看得更加直觀。
桃樹間距從1米拓寬至5米,行距也被合理地拉開了,如此一來,光照充足了,蟠桃的質量自然也就提上來了。
王兵介紹道:“為了讓南景村生產的黃金蟠桃能夠區別于其他地方,我們堅決不使用化肥,只采用有機益生菌肥料。這些益生菌肥料都是用屠宰場殺豬宰羊剩下的下腳料精心制作而成的,肥效特別好。此外,我們村還會專門去購買大同、朔州的發酵羊糞作為肥料。”
6月下旬,示范園的80畝新品種桃上市了,一上市就賣到了16元錢一公斤的高價。王兵高興地說:“還能再賣一個月,到8月份,預計這80畝新品種桃的保底純收入在70萬元。”
在村“兩委”的示范帶動下,南景村桃農的思想觀念也在慢慢轉變,先后有四五十戶改種了新品種紙袋蟠桃,算上其他新品種,全村新品種桃的種植規模如今已有800畝。
桃農王起龍就是其中一戶。
王起龍種植桃樹已經20多年,家中有一個14畝大的桃園。隨著老品種“紅不軟”市場表現的日漸疲軟,在2020年,他將9畝桃樹刨除,跟隨王兵的步伐,種上了中油金銘早熟黃油桃。今年是他的新品種桃樹第一年掛果。
“6月底成熟,毛收入7萬元,純收入一畝8000多元,錢都實實在在裝到口袋了。要知道,這可是第一年呀,我堅信明年一畝肯定能上萬。我還有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新品種——味帝黃油蟠桃,它才種了兩年,得等到明年8月份才能掛果。”王起龍憧憬地說。
“因為運城晝夜溫差大、光照足,再加上我們村村民有豐富的種植經驗,南景村的桃很受客商歡迎。”王兵說,靠著種植新品種桃,每戶村民每年能增收5萬元以上。
如今,南景村的800畝新品種桃園由村“兩委”統一規劃,中油金銘、中油蟠9號、10號等新品種琳瑯滿目。每年從6月下旬開始采收,一直可以賣到8月中旬,產值是“紅不軟”桃的3倍到4倍。
拓寬新渠道,銷售路更廣
采訪當天,來自鹽湖區的鮮桃收購代辦員劉文軍也在南景村種植基地分揀中心里忙碌不停,只見他帶著十幾名工人正熱火朝天地忙著挑選紙袋黃蟠桃。
“我主要負責給全國各地的客商進行收購工作。今天裝的貨是供應普通市場的蟠桃,即將發往大同。每次都是整車發貨,一車大概能裝七八噸。今年是我第一年跟南景村合作,他們村的桃子品質優良,個大汁甜,所以今天打算多裝一些。”他說。
近年來,南景的桃子已銷往廣州、上海、北京等全國各大城市,而最讓王兵驕傲的是,今年他們的貨還有一部分是自己發快遞寄往全國各地的。
在種植基地的一間辦公室,一名年輕人正在嫻熟地操作電腦打印快遞單。
這名年輕人就是“90后”小伙王杰。王杰平時在晉南的一所大學食堂開窗口賣飯,學校放暑假了,他便回來幫村里干活。他以前在順豐快遞工作過,所以熟悉一些線上業務的操作,于是便注冊了微信小程序和抖音號,盡心盡力地幫家里賣桃。
“以前我們只在微信朋友圈賣桃,今年王杰回來后給弄了微信小程序,還注冊了抖音號,只要搜索‘萬榮仙桃’就能買到我們的桃子。”王兵說,“等學校開學時,村里的桃子剛好就賣完了。現在全憑年輕人,經過娃這么一弄,村里的鮮桃銷售范圍越來越廣,走得也越來越遠。”
下一步,南景村準備開辦專門的網絡直播、營銷培訓班,免費指導村民怎么開網店、搞直播。同時,還要不斷提高黃金蟠桃的質量和影響力,爭取將黃金蟠桃打造成南景村的金字招牌。
“今年桃價好,全市的桃農都在自發地尋找新品種,都要往前走。今年我們的新品種也賣到錢了,很多種植戶都打算種新品種了。我們將不斷探索創新,積極引入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讓產量和質量更上一層樓。”王兵說,南景村不僅要讓桃子成為致富的金果子,還要圍繞桃產業發展鄉村旅游,打造特色品牌,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南景,感受這里的田園風光。同時,通過發展桃產業,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