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時間:2024-07-23
□記者 王露 文圖
生了病就去醫院,這原是一件極其普通的事,但對一些特殊群體來說,卻很艱難,有時甚至要求助120。
2019年,國家衛健委出臺文件,試點“互聯網+護理服務”。2020年,市中心醫院啟動開展了“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先后注冊網約護士100多人,為廣大市民提供一鍵預約、足不出戶享受護理上門的服務。
近日,記者跟隨市中心醫院傷口??谱o士張玉伶,近距離了解她的“網約”護理工作。

她們付出的 不只在醫院
正常來說,張玉伶18時30分下班,但這個“正常”幾乎沒有“正常”過。記者見到下班的她時,已經是19時23分,而她正在整理藥箱,為上門護理服務作準備。
市中心醫院在2020年啟動開展了“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居民通過微信小程序下單,即可預約上門護理服務。
張玉伶打開她手機上的“惠康護理”App告訴記者,她們可以從這個軟件上看到要上門服務的患者信息。
此次服務的對象是腳受傷的王女士,選擇的服務是“傷口護理”中的“小換藥”。張玉伶說,她會根據服務對象對病情的描述,調整她的藥箱物品。
服務當天,張玉伶從醫院出發,乘坐醫院配備的滴滴出行來到了王女士住處。查看了傷口情況后,張玉伶先為王女士講解了上門服務的內容;接著,測量體溫、血壓等基本數據;然后,對傷口進行換藥;最后,講解一些相關的注意事項。張玉玲介紹,這次換藥只需要5分鐘,但整個護理流程全部做完用了一個半小時。
因為是腳受傷,出門很不方便。王女士聽朋友說有醫院提供上門護理服務,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手機上下了單?!皬堊o士非常專業,我們添加了微信好友,她還把詳細的注意事項都編輯成文字,通過微信發給了我,還囑咐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和她聯系。”得到專業的護理后,王女士覺得整個人都舒爽了許多,這已經是她第三次下單。

她們服務的 不只是患者
平臺運行以來,張玉伶感慨良多,“以前聽過一句話,‘最遠的距離,不是隔山望?!腔颊吆歪t院的距離?!本W約護士則讓患者及其家屬感受到了醫護服務的真正意義——不受罪,不被冷落,有尊嚴,有溫暖。
這幾年,張玉伶常常在感謝和感動中度過。她護理過一位80多歲的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服務時,為了讓老人放松心情,她在更換尿管的過程中,會和她小聲聊天,然后仔細觀察老人的皮膚狀況,并將需要注意的內容發送給家屬。每次服務結束后,老人的家屬都把她送到大門口:“要不是你來家里,老人的病情不會控制得這么好。真是太感謝了?!?/p>
張玉伶經常上門服務的,還有一位患糖尿病足的老年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可導致足部傷口感染和潰瘍,需要定期護理。她每次趕到患者家中,都會一邊進行康復護理,一邊耐心寬慰患者及其家屬,老人的孩子非常感動,經常說:“每次你來,老人的心情都很好,我們全家都很開心。”
護士的移動,解放的不僅是患者,還有患者的親人、朋友;提供的也不僅是護理,更多的是真誠和熱情。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張玉伶和網約護士們每天都在經歷,每天都在感受,在與患者點滴的交流中,他們彼此之間多了理解,也多了溫情。
張玉伶說,能夠為那么多行動不便、臥床在家的患者緩解疼痛,讓那么多心情沉重、心煩意亂的家屬一展笑顏,她就覺得心里暖暖的。
她們收獲的 不只是認可
4年來,“網約護士”得到了越來越多患者的認可。市民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運城市中心醫院”預約居家護理服務。
“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專業無可比擬?!睆堄窳娓嬖V記者,目前,所有護理人員都必須經過醫院的專業資格審核后,才能上平臺?!八蟹斩际窃谧裱t囑的基礎上進行的,護士在護理之前都會對照醫囑進行評估,這是患者的安全保障?!?/p>
醫院還會定期組織各相關科室的護士長研討“互聯網+上門護理”業務,通過復盤服務患者的具體情況,不斷完善業務流程,包括她們上門服務攜帶的藥品、耗材和用具,具體的明細要求也在不斷優化。
張玉伶說:“在醫院熟悉的空間里,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又一個傷口,按流程操作。而到了患者家里,家庭環境、人口結構、經濟條件千差萬別,我們面對的,超出了傷口本身。”張玉伶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她總是希望自己能夠為患者多做一點事?!岸覀円彩斋@了很多真誠的感謝,讓看似簡單的護理有了更多的溫暖和人情味兒。”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