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探訪臨猗現代設施鮮棗數智產業園——

臨猗鮮棗 迎“新”提檔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7-22

記者 范 娜

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實現冬棗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數據融合和智能管理,融合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賦能現代設施冬棗產業轉型升級。

日前,臨猗第六屆鮮棗產業發展推介周活動落下帷幕?;顒又?,剛建成不久的臨猗現代設施鮮棗數智產業園以其創新獨特的魅力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

游客們在采摘廟上鄉冬棗示范基地大棚內的冬棗。

本屆推介周以“新質生產力 鮮棗新動能”為主題。日前,記者走進臨猗現代設施鮮棗數智產業園,探究該縣在推進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設施農業推廣應用數字化、智能化,進一步叫響“臨猗冬棗”品牌,為冬棗產業發展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等方面所作的努力。

數智融合推動管理升級

走進臨猗現代設施鮮棗數智產業園,在這個夢幻般的巨大玻璃房里,傳統農業與現代科技實現了令人驚嘆的融合。

游客們在參觀臨猗現代設施鮮棗數智產業園。

臨猗冬棗歷史悠久、產業基礎雄厚,歷經三次產業革命,目前已占據全國25%的冬棗市場,是全國冬棗四大主產區之一。

為應對當前冬棗面臨的技術標準不統一、品質參差不齊、品牌附加值低等挑戰,臨猗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堅持問題導向,探索數智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升級之路,并形成“百、千、萬”產業發展思路,即“百畝核心示范,千畝技術推廣,萬畝輻射帶動”,旨在通過標準示范、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推動臨猗冬棗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位于廟上鄉南貫底村的臨猗現代設施鮮棗數智產業園就處于百畝核心示范區,占地100畝,它圍繞臨猗冬棗全產業鏈,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實現冬棗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數據融合和智能管理,構建大數據應用與服務生態鏈,全面賦能現代設施冬棗產業轉型升級?!迸R猗縣廟上鄉鄉長樊金星介紹道。

步入產業園大廳,迎面是一個巨幅智能顯示屏上,動態展示著臨猗冬棗產、供、銷的各種數據。

“這個數智棗業平臺顯示的內容主要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臨猗冬棗產業、冬棗種植、管理和銷售情況。通過這一個動態顯示屏,可以把全縣冬棗的基本情況全部展示出來?!碑a業園一工作人員介紹道。

仔細瀏覽該顯示屏,可以看到,在冬棗產業板塊,不但顯示有當前冬棗的價格行情、在每個村設置的網格化管理員情況,還有全縣冬棗的種植布局、備案主體、標準規范模式,以及創新實施的賦碼用碼機制等。

產業園大數據合作建設方北京農信通科技有限公司農業特色產業互聯網事業部技術總監李伏聰介紹:“我們在每個村設置了25名網格化管理員,他們會定期按照系統下發的任務對果園進行巡檢、抽查。同時,我們建立了一套賦碼用碼機制,對種植主體是否誠信經營、是否使用違禁農藥等行為進行監測。如果出現這種行為,我們會進行轉碼,從綠碼到黃碼,再到紅碼。在銷售的時候,紅碼種植戶是無法共享公眾品牌的。大家都按照統一的標準生產,最終都會出現一個達標合格證的二維碼。消費者可以通過掃二維碼看到每顆鮮棗從生產端到加工,最后到流通環節的所有記錄?!?/p>

冬棗種植板塊展示了臨猗冬棗分布在全縣6個鄉鎮的種植面積、產量柱形圖,地坑棚、棉被棚、雙膜棚、單膜棚、雨棚分布情況,國家、省、市級冬棗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數據等;

冬棗管理板塊,以折線圖等直觀形式展示了冬棗管理方面的標準規范體系、專家人才體系、農資供應體系、質量安全監測體系,以及產地供應體系等內容。

在冬棗銷售板塊,從一個全國地形圖上,可以看到冬棗從臨猗出發,像一條拋物線一樣銷往國內不同的城市,顯示在圖上就像煙花一樣絢爛。此外,還有冬棗出口情況、果品代辦員星級評定情況、冬棗銷售走勢等。

數智應用帶動鮮棗提質

在產業園區,除了數智棗業平臺,臨猗縣還探索了“政府+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建設了18座高標準鋼架棉被智慧大棚、1座1200平方米玻璃溫室大棚,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重構了冬棗生態鏈和價值鏈。

臨猗現代設施鮮棗數智產業園智慧大棚內,工作人員在操作水肥一體機。

走進其中一座高標準鋼架棉被智慧大棚,物聯網設備、自動卷簾機、誘捕燈、補光燈、智能溫控系統等一應俱全,令人不禁感嘆現代農業科技在冬棗種植領域的神奇與強大。

廟上鄉副鄉長杜兆星介紹說,智慧大棚采用的是“一大平臺”和“五大系統”,以實現對大棚內環境的高效監控和智能調控,為冬棗提供最適宜的生長條件,從而大幅提高冬棗的產量和質量,實現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一大平臺,即智慧物聯網終端操控平臺。該平臺運用各系統終端設備來收集匯總信息,并通過計算機運算對智能化設備輸出指令,完成信息的收集、分析、運用的全流程閉環管理,并從產業分布、園區概況、全維監測等方面,展現冬棗產業信息和物聯網實時數據。

——智能溫控系統,即智能溫控、智能通風、智能卷簾等大棚環控設施,運用計算機自動控制系統和傳感器,實現對大棚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因素的自動化調節和控制,并且可以遠程監控和管理,達到優化植物生長、提高產量、優化水肥管理和安全生產的目的,實現農業生產的自動化與智能化。

——土壤監控系統,即通過土壤監測、濕度傳感等設備,對土壤肥力、墑情進行實時監測,并結合實驗室土壤分析報告,運用水肥一體化設備進行精確測土配方施肥,避免了大化肥的濫用,可實現節水16%到30%。

——蟲情監控系統,即由病蟲引誘設備對大棚內病蟲進行樣本捕殺,并通過自動打藥系統適時對突發蟲情進行高效滅殺遏制。

——采光控制系統,即結合自然光照情況,通過計算機設定,遠程控制設施大棚覆蓋棉被避光,或開啟植物補光設備進行人工補光,確保冬棗科學精準采光。

——水肥一體化系統,即集約化、自動化打藥澆水施肥,可實現藥、水、肥統一精準管理,節約成本,節約人工,提高質效。

“通過數智技術的應用,智慧大棚可實現對冬棗生長過程環境要素的智能控制,從而在生產過程中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畝均綜合節水30%以上,省肥30%—50%,人工成本降低30%左右。同時,通過對生長環境的精準控制,可以促進設施冬棗成熟,有效提升冬棗產品質量,畝均增產5%—15%,成果商品率從85%提升至90%以上,畝均綜合效益可提升15%以上?!倍耪仔钦f。

參觀完智慧大棚,來自北貫底村的棗農黃隨收深有感觸。他從事冬棗種植20多年,近年來家里種了26畝冬棗。在他看來,產業園給人的感覺就是“高精尖”,相比自家果園的設備,這里明顯更高大上。如果能夠好好學習這里的先進技術,將其運用到自家的棗園中,一定可以提升冬棗的產量和品質,增加收益。

科技創新引領未來棗業

作為特色農業,鮮棗種植是否也能朝工廠化方向發展?產業園正在嘗試。

步入產業園植物工廠,映入眼簾的是一塵不染的內部環境,仿佛進入一個純凈無瑕的科技世界。高精度環境控制設備有序分布,它們是保障植物生長的核心力量。通風系統高效運作,保證室內空氣的流通。

“植物工廠是用智能計算機和電子傳感系統對植物生長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使設施內植物的生長發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條件制約的省力型生產方式。它是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也是臨猗設施冬棗發展的未來版本。”臨猗縣林業局局長楊虎介紹道。

在植物工廠隔壁寬敞的育苗室內,展示著冬棗小苗從發芽、砧木培育、嫁接,再到定植成苗的全生命周期生長歷程,每個時期的冬棗在自動化噴灌設施、云智慧施肥機等先進設備的助力下,呈現出了另一番充滿科技魅力的景象。

科技與自然相結合的經營理念也吸引了其他省市的專家學者來這里學習交流。

來自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的教師黃瀏英說,冬棗種植作為特色產業,如今融入了諸多高科技元素之后,著實顛覆了大家對傳統棗業的認知,為棗業產業的未來開拓了無限的發展空間。就農業本身而言,借助高科技孕育出了眾多新品種,使得鮮棗的口感更佳、外觀更誘人。從加工這一層面來講,他們也目睹了眾多深加工、精加工、創意加工以及文創加工之后所形成的一系列產品的出現。這些變化不僅彰顯了科技在農業產業升級中的巨大推動作用,更預示著未來農業發展將在科技的引領下得到不斷的創新和突破。

臨猗縣現有棗樹面積20萬畝、設施大棚11萬畝,年產量達3億公斤,年產值達21億元,早已跨入“中國棗業十強縣”的行列,先后獲得了“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全國最大的優質鮮食棗示范基地”“全國設施冬棗科技創新基地”等榮譽稱號。臨猗現代設施鮮棗數智產業園的建設,更是為當地冬棗產業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推動了產業的優化升級。

當前,臨猗縣正在積極探索新途徑,持續推進鮮棗智慧生產基地、周年供應基地、三產融合基地、出口創匯基地建設,著力打造“鮮棗產業4.0版先行典型示范區”,加快推動鮮棗產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鮮棗產業品質提升與結構調整、全方位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現代化經營體系創建、龍頭企業與示范園區(專業合作社)提質、現代農事服務體系建設、品牌建設與推廣體系建設六大工程,持續發掘和培育臨猗鮮棗新質生產力,實現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棗’創未來?!迸R猗縣委常委、廟上鄉黨委書記段存乾如是說。

攝影記者 陳方斌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