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開辟文旅“新賽道”

——我市通過升級優化研學旅行產品打造地方文旅品牌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7-22

記者 王新欣 李丹鳳

中條旅游廊道運城鹽湖景區段風景如畫。

時值盛夏,驕陽似火,我市各文博場館、旅游景區等成了不少中小學生暑期實踐的目的地,不少學子選擇在這個火熱的夏天“行萬里路”,來到運城,體驗悠久傳統文化、欣賞壯美河山。研學游熱度在我市不斷攀升,漸呈井噴之勢。

暑假到來,帶領“神獸”們來一場既能玩耍又能長知識的研學游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如何兼顧“游”與“學”,讓學生們“游有所獲”,讓研學旅行真正成為學校之外的“大課堂”,才真正值得關注。

研學游市場熱力十足的同時,我市也通過升級、優化研學旅行產品,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運城文旅品牌。

“行走”的課堂

攪拌、入模、壓實、定型、綁帶、脫模,在河東池鹽博物館,孩子們走進“知鹽學堂”,化身“小工匠”,親身體驗鹽雕DIY樂趣。不一會兒,平淡無奇的食鹽,就在他們手中幻化成了晶瑩剔透、憨態可掬的十二生肖鹽雕。孩子們對自己的作品愛不釋手,小心翼翼地將其托在手里,個個樂開了花。

河津市的200余名小學生打卡河東池鹽博物館。記者 常 奇 攝

7月17日,河津市關工委天天讀書社組織200余名小學生集中打卡河東池鹽博物館,開展“走進鹽運之城,探尋鹽池文化”主題研學活動。

除了參觀博物館展陳和手工制作鹽雕作品,此次研學活動還通過讓孩子學習熟讀《撈鹽詩》,身穿漢服、集體朗誦《南風歌》,感悟河東池鹽文化中的人文情懷;組織大家前往鹽湖觀景臺賞河東勝景、尋文化之根,并開展河東池鹽文化知識問答,讓學生通過參與多種形式的活動來探究問題、積累知識和培養能力。當天,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體驗感強的研學游活動,以游帶學,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親身體驗感悟河東池鹽文化的內涵和精髓,強化了傳承河東文化、厚植家國情懷的意識。

“通過到河東池鹽博物館研學,我知道了鹽不僅可以食用,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另外,此次研學還鍛煉了我的動手實踐能力,我剛才做了一個猴子造型的鹽雕作品,回去后我要把它放在我的書房里。”河津市鋁基地太華小學四年級學生胡藝凡拿著自己親手制作的鹽雕作品高興地說。

“此次研學來到河東池鹽博物館,是要告訴孩子們,我們是河東人,而池鹽文化是河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們通過實地參觀探訪博物館、景點景區和文物古建,在行走中全方位探索、了解河東池鹽文化,也會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河津市關工委天天讀書社負責人管澤強表示。

一路上,跟隨講解員的步伐,孩子們端詳著河東池鹽博物館的陳列展品,“推”時光之門,“尋”池鹽之美,認真聆聽“盬”鹽的由來、鹽湖的歷史演變、河東制鹽技藝等內容,了解一池河東鹽的前世今生,實地感受“白色寶藏”的魅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研學游是“行走”的課堂,當課堂上的知識與現實體驗相結合,就會變得鮮活而有溫度。

近日,位于鹽湖區東郭鎮的野趣大自然親子農場,迎來了今年暑期的首批研學學生。當天,鹽湖區第八實驗幼兒園20余名師生來到野趣大自然親子農場,跟隨農場工作人員的腳步,來到手工坊,挑選出自己喜歡的植物,經過反復敲打,將植物拓印在帆布包上;在農耕體驗種植區,充分體驗種植的樂趣,進一步了解農業方面的知識。同時,孩子們還參與了“渾水摸魚”“森林尋寶”等游戲,并近距離接觸綿羊、小鹿、兔子等動物,親近并感受大自然。

現如今,豐富多彩的特色研學項目逐漸讓鹽湖周邊的農場“火”了起來。今年上半年,野趣大自然親子農場共接待上百個研學旅游團,參與人數達16000余人。

“目前,野趣大自然親子農場正在開發更多新產品,不斷升級研學游產品體系,打造文旅發展新亮點,解鎖適宜多年齡層青少年研學游的正確打開方式。”該農場負責人表示。

研學旅行“多點開花”

時值暑期,研學游在我市受到熱捧,鹽湖區、永濟市等地的研學之旅備受矚目。

此次河津市關工委天天讀書社組織的研學活動的相關課程和體驗項目,正是鹽湖區近期強勢推出的中條旅游廊道七大研學板塊之一。

鹽湖區生態環境優越、文旅資源富集,發展研學游經濟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尤其是中條旅游廊道全程30余公里,沿線串聯起解州關帝祖廟、五龍峪河道公園、常平關帝家廟等12個景區和4個綠地,是鹽湖區類型最全、密度最高的旅游資源集中分布地帶。

研學學生在蚩尤文化園體驗蚩尤戰鼓。

近日,鹽湖區精心推出中條旅游廊道七大板塊研學旅行課程指南,分別是: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過五關斬六將——關公精神傳承之旅”,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河東覓鹽——池鹽文化探尋之旅”,蚩尤文化園“戰神傳說——蚩尤文化研學之旅”,鄉遇·劉范民宿藝術村“知青歲月——上山下鄉奮斗之旅”,野趣大自然親子農場“歡樂童年——自然野趣游玩之旅”,掐絲琺瑯釉畫傳承基地“非遺瑰寶——掐絲點藍作畫之旅”和福同惠“百年傳承——特色美食制作之旅”。

同時,根據各研學板塊主題,鹽湖區精心設計相關研學課程,課程內容涵蓋勞動教育、非遺文創、美食制作、自然探索等多個類別。

譬如,在鄉遇·劉范民宿藝術村,學生們可以通過穿知青服、戴大紅花、坐拖拉機、在生產隊用餐、犁地播種、記工分發糧票、趕鴨子、鋸大木、扁擔挑水等課程,體驗鄉村生活百態,并和隊友并肩作戰,在克服困難中建立自信、在團隊競賽中學會合作、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能力。

近期,我市各縣(市、區)均積極籌劃研學線路,開辟文旅研學“新賽道”,打造優質研學產品,推進研學基地、線路、課程等要素體系建設,完善研學旅行的標準體系。

2024年暑期以來,永濟市旅游服務中心借力“水上列車”出圈效應,精心推出詩詞游、古建游、非遺游等研學線路,編排設置“更上一層樓”“這里最早叫中國”“歷史與現代的對話”“蒲津渡口初相遇”“趣山野自然研學”等系列研學活動,并在文旅永濟公眾號逐期發布,同時印制“蒲韻永濟”研學課堂手冊對研學活動進行宣傳推廣。目前,永濟市已接待前來研學的大中小學生2000余人次,效果初顯。

蒲津渡口是古代黃河的一大渡口,為秦晉之交通要沖。蒲州古城南依中條山、西臨黃河,被視為兵家重地,在此建有蒲津橋,內藏國寶級文物黃河大鐵牛,這些都是中國古代橋梁史和冶金史的杰作,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蒲津渡口初相遇’是我們的系列研學活動之一,主要的知識點包括唐代的鐵索連舟固定式曲浮橋,它是我國橋梁史上的重要創舉,展現古代中國人民在橋梁建筑方面的卓越才能。還有四大鐵牛與四尊鐵人,不僅證明了我國古代冶煉鑄造技術的高超,也為研究古代橋梁建筑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此外,課程還通過實踐讓孩子們體驗魯班橋的搭建。”永濟市旅游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芮城縣今年暑假精心打造了包括永樂宮壁畫臨摹、圣天湖黃河營地、西侯度火之光研學、非遺研學在內的熱門研學產品和線路,同樣吸引了眾多學子前來探索學習。

在永樂宮,學生可以在這里上一堂古建課,或者到臨摹室細細觀摩,看眾仙朝元、滿壁風動;在圣天湖黃河營地,孩子們可以參加小鐵人三項挑戰賽和飛盤、地壺球、皮劃艇運動,培養堅韌、勇敢的精神;在西侯度遺址,還可以于一線天處窺探243萬年前的文明之光,并循著“二青會”圣火采集之路,感悟文明的宣言……

“學”與“游”具有天然的耦合關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研學游作為我市推動文旅品質提升、全域文旅資源互融互通、提升文旅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正以破竹之勢成為我市旅游新業態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讓研學持續釋放“熱效應”

與文物對話,感受華夏文明;探訪古建筑,觸摸歷史遺跡;漫步古村鎮,體味煙火人間;觀摩手工藝,傳承工匠精神……

幼兒園學生在親子農場享受自然野趣。

“國寶第一市 天下好運城”。運城,地處黃河腹地,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根祖文化源遠流長、歷史遺存燦若星河、人文資源星羅棋布、民俗文化俯拾皆是。全市現有不可移動文物6205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2處,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一,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8處,A級景區46處,其中4A級景區21處。可以說,運城研學旅游資源豐富,優勢得天獨厚,具有發展研學旅游的優越條件。

為充分發揮我市歷史文化資源優勢,今年,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華夏尋根之旅、古建遺存之旅、國寶文物之旅、黃河詩詞之旅、非遺傳承之旅5條研學游線路,并成立了研學旅行工作專班,全面推進全市的研學旅行工作,指導旅行社和相關景區、文保單位、非遺文創企業等合理開發研學產品。

其中,華夏尋根之旅涵蓋了運城博物館、池鹽文化博覽園、河東歷史文化展示中心(河東名人館)等;古建遺存之旅涵蓋了解州關帝祖廟、臨猗臨晉縣衙、芮城永樂宮等;國寶文物之旅包含運城博物館、聞喜中華宰相村、永濟蒲津渡遺址等;黃河詩詞之旅包含河津龍門、萬榮后土祠、永濟鸛雀樓等;非遺傳承之旅則包含山西省蒲劇藝術院、藝佳仁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掐絲琺瑯)、天麒剪紙文創有限公司(剪紙)等。

除了上述5條精彩的研學線路,豐富多樣的美食也是研學之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城作為“面食碳水王國”,是所有“吃貨”們的“天堂”:這里有獨具地域文化的“四菜一湯一餅”(黃河大鯉魚、中條山牛肉、峨嵋嶺土雞、涑水河火鍋;關公羊湯;舜帝燒餅),以及遍布全市、麻辣鮮香的大盤雞,爽滑筋道的永濟扯面,酥脆香甜的稷山麻花,天下無二的運城涼菜等等。每一道美食都蘊含著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風情,飽含著運城人民的熱情與淳樸。

與此同時,根據《關于開展運城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遴選認定工作的通知》工作安排,按照自評申報、縣級推薦、市級復核、現場踏勘、綜合評定5個程序,市教育局聯合相關部門在全市范圍內共遴選了“解州關帝祖廟”“夏縣堆云洞”“萬榮李家大院”等58家單位為“運城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這些單位涉及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自然生態等板塊。其中,優秀傳統文化板塊包括運城博物館、鹽湖區舜帝公園等27家單位;革命傳統教育板塊包括鹽湖區烈士陵園、新絳縣民族紡織企業發展史展覽館等9家單位;國情教育板塊包括夏縣山西格瑞特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芮城縣亞寶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單位;自然生態板塊包括夏縣山西林潤農業科技基地、稷山縣板棗生態園、芮城縣大禹渡景區等17家單位。

一磚一瓦、一街一巷皆有故事,作為“國寶第一市”,運城就有這樣的魅力。隨著一批批研學團隊的到來,隨著各縣(市、區)積極開辟研學旅行“新賽道”,研學旅行必將在我市掀起新一輪的熱潮,創新宣傳“國寶第一市 天下好運城”文旅品牌,助力我市打造“山西省旅游熱點門戶”,而運城,也一定會讓孩子們收獲滿滿,不虛此行。

照片除署名外均由鹽湖融媒提供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