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綠”見未來

——全市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綜述

來源:運城日報時間:2024-07-11

深入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賦予山西的重大使命。

全市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我市針對缺煤少煤實際,堅持把“四個革命、一個合作”作為能源工作的根本遵循,把“綠色、低碳、多元、高效、智能”作為能源工作的根本方向,重點從持續優化能源結構、推進新能源多元化發展、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發力,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推動能源革命取得階段性突破。

技術創新引領能源革命

2023年12月5日,“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芮城縣陌南鎮東窯行政村莊上自然村“光儲直柔”新型配電系統,在阿聯酋迪拜召開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從全球2000余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能源轉型變革者”獎項,成為全球39個入選項目之一,同時也是中國5個入選項目之一。

莊上村位于芮城縣陌南鎮東南兩公里的黃河臺塬處。千百年來,莊上村人燒火做飯、下地種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2019年,芮城縣啟動綜合智慧能源首批項目后,由中國電力、國家電網、南京國臣直流配電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在莊上村開展了農村“光儲直柔”新型電力系統技術和商業示范,先后投資1250萬元,利用71戶村民自建房屋頂安裝光伏板,總裝機2MW,所發電量除700千瓦時用于儲存外,其余全部集中上網,形成了“屋頂光伏+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的“光儲直柔”新型電力系統。

取暖不燒煤、農機不冒煙、屋頂能發電、余電能換錢成為該村村民的生活日常。

“通過‘光儲直柔’科技與當地旅游、農業等產業的協同聯動、多點發力來促進鄉村振興、農村產業回流,讓‘零碳’生產生活以商業化模式落地,把節能降碳融入日常生活,從而帶動地方經濟實現健康綠色發展。”芮城縣委書記尚玉良表示,“零碳村”從原本的以傳統農業為主,到目前“接二連三”產業轉型變化,不僅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在自己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美好生活,也為實現綠色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

隨著莊上村“光儲直柔”項目技術經驗的成熟,這項技術在全國開始推廣,并形成較為完整的生態鏈。

“‘光儲直柔’是能源革命、實現‘雙碳’目標解決方案中,由我國自主提出,且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項技術。”南京國臣直流配電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文波表示,目前,“光儲直柔”技術已經在工業、建筑、零碳園區、交通、金融等多個領域有著非常多的應用實踐,擁有成熟案例4000個以上,為零碳節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地熱能作為五大非碳基能源之一,具有零污染、零排放、低能耗等特點,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撐。

位于鹽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山西新源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全省最大、最專業的地源熱泵生產制造與檢驗檢測企業,目前擁有國家專利31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17項,軟件著作權7項。

該公司采用地源、水源熱泵技術,先后在我市多個社區、醫院和村鎮實施了多個淺層土壤源/水源熱泵項目,提供了70萬余平方米的供暖制冷服務。

“與傳統的供熱相比,地源熱泵的能效比已超過1:5.5,比用電和用天然氣供暖節能30%和40%。”山西新源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于群發表示,地源、水源熱泵技術的應用,在為持續鞏固擴大清潔取暖制冷成果、保障取暖制冷用能穩定供應、新增清潔取暖制冷改造等方面提供新方案的基礎上,也為不斷完善清潔取暖制冷長效機制,努力構建清潔高效、運行穩定、群眾滿意的清潔取暖制冷體系開辟了新途徑。

多元融合構建能源供給體系

夏日的陽光照耀在中條山上,順著山體綿延起伏的光伏板宛如一層“藍色盔甲”,恍惚間有種闖入“科幻世界”的感覺。這里就是芮城縣光伏領跑技術基地。

芮城,南臨黃河,北靠中條山,充足的光照、天然的荒山坡為發展光伏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芮城縣深入貫徹國家生態保護、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理念,搶抓機遇爭取新能源發展項目,自2015年5月開始至今,短短幾年光景,光伏已經成為這片土地上最耀眼的標簽。

作為目前全省光伏裝機容量最大、建設最早的光伏基地,芮城縣光伏領跑技術基地項目的實施不僅承擔著引領全省能源生產、推進能源轉型,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任,同時對于全面推進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促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芮城光伏基地建設不僅推動了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也通過對荒山資源的有效利用,將其變為“金山銀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芮城縣光伏裝機容量155.62萬千瓦,占全市光伏裝機容量的46.25%,光伏稅收占到芮城縣總稅收的8.4%,年節約標煤60萬余噸,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0萬噸以上,成為全國能源革命的排頭兵。同時,光伏項目建設流轉土地租金和光伏基地油牡丹等作物種植勞務費用,可為沿山農民年增收1600萬余元。

走進臨猗縣三管鎮三管村西北,一臺臺噴涂“天潤新能”巨幅標識的風力發電機組高高聳立,與大嶷山腳下成片的果樹園相映成趣,甚是壯觀。

這里便是臨猗潤航風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航風電)投資5.5億元建設的臨猗縣100MW風電項目,涉及三管鎮和北景鄉,共安裝20臺風力發電機組,設計年平均發電量為19140萬千瓦時,是目前全市唯一的平原風電項目。

伴隨著我國風電產業的日臻成熟,平原風電漸漸興起。潤航風電臨猗縣100MW風電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當地政府上繳稅收約1360萬元,并可減少大量的灰渣及煙塵排放和相應的廢水排放,節能減排效益顯著,成為臨猗縣圍繞清潔能源產業加速布局的“頂梁柱”。

潤航風電臨猗縣100MW風電項目的建成,不僅為我市平原低風速風電場的發展提供了一份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樣本,同時帶動山西晉能等相關企業紛紛到臨猗投資,形成極具特色的平原風電產業集群,為當地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今年4月26日,投資94.08億元,規劃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安裝4臺30萬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輪發電機組的山西垣曲二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開工。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山西省電力系統節約標準煤22.63萬噸,節約燃料費用22630萬元,減排二氧化碳約207萬噸,減排二氧化硫約0.69萬噸,對山西省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生態環境建設、踐行國家“雙碳”戰略和增進民生福祉有著重要作用。

垣曲縣地處中條山腹地,97.2%以上為丘陵山地,海拔落差大,年均日照時長1400余小時,境內有亳清河、允西河、板潤河等大小河流30余條,年均徑流量5億立方米,風、光、水等資源極為豐富。

立足這些資源優勢,垣曲縣全面推動“風光水儲”一體化布局,以打造全國知名新能源產業基地為契機,先后引進和建設了投資79.6億元的抽水蓄能一期項目,投資94.08億元的二期項目,投資4.1億元的晉能集中式光伏項目和投資3.9億元的國電投多能互補一期項目等重大工程,一個新能源產業集群正源源不斷地為高質量轉型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綠色智能布局新能源產業

2023年11月6日,定位為高端車型的大運新能源“遠航”汽車正式投產下線,邁向代表我省本土汽車品牌進軍高端市場的新征程。

大運集團始建于1987年,經過30余年發展,現已成為集商用車、摩托車、乘用車研發、制造、銷售、服務及國際貿易、物流配送、工程建設等于一體,跨地區、跨行業多元化發展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同時,大運集團也是國內首家取得純電動及氫燃料重卡雙公告的企業,實現輕、中、重卡全系列產品布局,具備純電、換電、混動和氫燃料多種技術路線,產品已在全國各地成功運營并遠銷海外,商用卡車銷量位列全國民營車企第一。

“我所理解的新質生產力,主要有三個特征:綠色環保、科技創新、高品質。而這三個特征,恰恰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核心關鍵所在。中國汽車品牌能‘走出去’與海外品牌同場競技,底氣還是科技創新帶來的核心優勢。”6月27日,大運集團董事長遠勤山在由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沙龍之“高質量與電安全”演講中表示。

“大運汽車牽引帶動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配套企業協同發展,在省內累計引進和合作供應商40余家。同時,積極面向全球市場,建成‘大運—博世’聯合研發中心,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斑馬智行網絡(杭州)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戰略合作。”遠勤山介紹,“目前,大運正在建設‘遠航’高端新能源汽車生產線技改升級項目,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以實現年產10萬輛以上,年產值達到300億元,帶動全產業鏈產值超過700億元。”

近年來,我市圍繞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做優存量,加快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通過建鏈、提鏈,實現無中生有、由弱到強,做大增量,培育壯大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初步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戰略性、引領性產業集群。

輕輕按下按鈕,一塊塊鋼板即被送上傳送帶;火焰噴吐,沉重的百煉鋼被輾轉切割;電弧閃爍,吊掛的機械手上下翻飛、焊接矯形,轉眼之間,一個個H型鋼柱成品自動下線……在華兆東南(運城)綠色建筑集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兆東南綠建)生產車間,記者見證了一塊鋼板從原料到產品成型的“奇幻之旅”。

由華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東南網架股份有限公司與山西運城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的華兆東南綠建,是一家專業從事設計、制作、安裝多(超)高層鋼結構、大跨度空間鋼結構、廠房鋼結構的低碳綠色裝配式制造企業。公司在共享浙江東南網架240項專利,共享東南網架院士專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資源的基礎上,還與太原理工大學合作共建了“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工程技術中心”,全力打造一流的裝配式鋼結構技術研發團隊。

“我們的目標是建設國內最先進的高端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產業基地,把運城打造成為全國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華兆東南綠建負責人表示,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具有傳統建筑無可比擬的優勢,不僅節能節地節材,節約人工,減少建筑垃圾,還有抗震性能好、建設周期短、工程精度高、得房率高、綠色環保等優點,能切實改變傳統建筑業高耗能、低效益的模式。

經過數年發展,華兆東南綠建已經成長為全市乃至全省裝配式鋼結構制造的代表企業,擁有行業先進的鋼結構智能制造生產線,年鋼結構制造產能達到20萬噸,可裝配房屋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年制造集裝箱、高檔打包箱1萬余套。華兆東南綠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兩項資質已晉升為二級,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國家級“綠色工廠”。

(記者 韓維元)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