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央視“五一”報道,運城位列全國小眾旅游目的地第二位

文旅“出圈” 城市“出彩”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5-06

記者 付 炎

A級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50.18萬人次,門票收入1296.31萬元,旅游經營收入2674.19萬元。在這個被網友戲稱為“每個城市都來了1億人”的“五一”假期,運城文旅市場不僅延續了今年春節的火爆,而且還“出圈出彩”,成為全國最受游客歡迎的20個小眾旅游目的地之一。

“五一”假期,在世界第三大硫酸鈉型內陸湖泊——運城鹽湖,在世界現存最大的古代壁畫藝術寶庫之一——芮城永樂宮,在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永濟鸛雀樓,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韻相得益彰,特色鮮明的文旅活動加持助力,讓每一名來運游客在“國寶第一市 天下好運城”既有看頭又有玩頭。

運城,用心捧給全國來運游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嶄新成果,生動詮釋著“小眾也很出眾”的文旅故事。

“五一”假期,游客在運城博物館參觀學習,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豐富假日生活。記者  閆 鑫 攝

“小眾”熱度大 成績很亮眼

“在運城生活了這么多年,從來沒見過這么多外地車從家門口經過。”5月3日一早,家住市區南城的網絡達人小郭在其微信朋友圈發出這樣的感慨。他說,“看來這次運城是真的火了”。

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的監測數據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市46家A級景區正常開放45家,累計接待人數150.18萬人次,同比增長35.35%;累計門票收入1296.31萬元,同比增長51.15%;累計旅游經營收入2674.19萬元,同比增長45.04%。其中,9個重點監測景區累計接待人數75.91萬人次,累計接待人數同比為45.62%;累計門票收入1005.18萬元,累計門票收入同比為22.93%;累計經營收入1942萬元,同比增長32.37%。

運城文旅市場的火爆似乎早有征兆。5月1日上午,央視《朝聞天下》報道,“去哪兒旅行”平臺上335個旅游目的地酒店和票務預定同比增幅數據顯示,截至當時,在最受游客歡迎的20個小眾旅游目的地中,運城位列第二。

假期首日的“成績單”也為大數據“撐了腰”。當天,全市正常開放的45家A級旅游景區和嵐山根·運城印象景區合計接待人數22.25萬人次,同比增長54.50%;合計門票收入186.41萬元,同比增長135.12%;合計旅游經營收入387.5萬元,同比增長119.21%。

  解州關帝祖廟景區成為“五一”旅游熱門目的地。 毛麗婷 攝

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區是全市9個重點監測景區中的“重中之重”。景區今年“五一”假期主打門票優惠、祈福護佑、演藝活動、親子娛樂、收集印章、美食小吃“六張牌”,特別是創新推出了“關公門前耍大刀”“劉關張巡游”互動演藝活動,彰顯了特色、賺足了人氣,首日便吸引各地游客2.3萬余人次,整個假期累計接待游客23.1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去年意外“出圈”的水上列車這個假期繼續火爆。從永濟市文旅部門了解到,該市假期推出了“水上列車品質游”,線路貫穿伍姓湖濕地公園、鸛雀樓、蒲津渡遺址博物館、普救寺等景區,首日乘車游客就超過1700人。其中,近七成為大學生,還有許多是親子游、研學游團隊。

“陜A已經來兩天了,李家大院、鸛雀樓、池神廟、關帝廟逛了個遍。再說一句,運城旅游年票真是太劃算了,今天準備去芮城,感覺很棒!運城加油!”網名為“MCMS”的外地游客在運城文旅短視頻賬號評論區這樣說道。

“武有關帝廟,文有鸛雀樓,情寄鶯鶯塔,愛在大運城。”省內網友“chsh”在運城新聞網微信公眾號評論區富有詩意的留言,更引發了百余名網友點贊。

“小眾”不冷門 熱點何其多

“去山西運城,游永樂宮,看七彩鹽湖。”“五一”假期,相信許多運城人都從央視新聞或短視頻平臺上聽到過這句讓人心生自豪感的新聞口播。

運城成為備受游客歡迎的小眾旅游目的地,“去哪兒旅行”等旅游平臺給出的特色標簽是“自然、人文、美食”。而聞名全國的運城鹽湖、運城博物館以及諸多被百萬級、千萬級網絡“大咖”打卡力薦的河東美味,正是對這3個標簽的最好詮釋。

運城鹽湖幾乎是每一名來運游客必去打卡之地。假期天降“甘霖”,天晴之后,波光粼粼的千年鹽湖與云霧繚繞的巍巍條山交相輝映,湖面珍稀野生鳥類嬉戲,堤埝眾多游客散步拍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為外地游客留下較高的“印象分”。

運城博物館里,“方寸見河東”郵票郵品展和“河東八友”書畫作品捐贈展同期開展,156件(套)精選的河東元素郵票郵品和48件“河東八友”代表性書畫作品共繪“文化盛景”,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前來參觀,領略河東文化的獨特魅力。

精彩遠不止這些。假期里,近百項沉浸式、體驗式文旅活動呈現給廣大游客一個“寶藏城市”。

——非遺市集有點潮。“運城禮物”非遺市集假期熱鬧開市。設在運城博物館、萬達廣場、蘇寧廣場、吾悅廣場的四大非遺市集聯動,展示售賣好看、好用、好玩的文創產品。市民和游客走進市集,感受非遺文化,領略傳承之美。年輕人還積極參加市集尋寶、錦鯉彩蛋、體驗課堂等趣味活動。

——戲曲名家進景區。景雪變、賈菊蘭、孔向東等多位戲曲名家走進景區登臺獻藝,吸引不少游人駐足欣賞。各位藝術家以最高的藝術水準展現蒲州梆子的風華魅力,助力景區豐富游客體驗、吸引更大流量。

——研學解鎖好“趣”處。最新推出的華夏尋根游、古建遺存游、國寶文物游、黃河文明游、非遺傳承游5條精品研學旅行線路假期備受追捧。孩子們走進鸛雀樓、永樂宮、稷山國家板棗公園等著名風景名勝,訪歷史古跡、覽山川湖河、尋非遺技藝,在“行走河東”中開闊見聞,收獲見識,增長新知。

——大快朵頤味蕾游。大盤雞、魚加面、絳州火鍋等美食假期同樣受追捧,無論是精致餐館還是“蒼蠅小店”,要買美食先排隊。尤其是在東湖農貿市場,許多游客慕名而來排隊吃早餐,甚至有游客自己吃完后還要給老家的親朋好友打包一份,美味更要一起分享。

除此之外,各縣(市、區)結合實際,精心組織開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廟會、戲曲演出、光影秀、情景劇、文博展、非遺展、美食展等活動,進一步弘揚了傳統民俗文化、展示了文旅融合成果、活躍了假日文旅市場。

深入挖掘風景背后的文化內涵,用高性價比、個性特色的旅游產品讓游客更有記憶點,符合近兩年文旅市場流行的新趨勢——“反向旅游”。這也讓小眾旅游目的地有了“出圈”機會。

來自河北邯鄲的大四學生李中意直言:“說是‘小眾’,其實運城的許多人文古跡一點也不冷門,書本里學過,電視上看過,趁著假期和舍友過來實地感受一下,很不錯!”

“小眾”也挺好,“寵客”更用心

“今天三次禮讓外地車輛,很自豪!”這是一名普通市民的文明行動。

“一定要坐‘城景通’直通車,方便實惠!”這是一名本地網友的溫馨提示。

運城文旅市場的火爆,背后是運城人誠心實意的“寵客”。對于這波“潑天的富貴”,運城人表示“一定要接住”。

比如在東湖農貿市場小吃街,熱心商家主動為外地游客免費提供礦泉水,熱情的安保人員不時招呼大家“吃好喝好啊”。再比如一個網名為“水果莎莎”的水果店主,積極在微信朋友圈轉發運城文旅宣傳畫,并寫到“運城,一座你來了就有好運的城”。諸如此類的熱情與感動,正在每一處“打卡點”上演。

其實,為打造山西省旅游熱點門戶,全面叫響“國寶第一市,天下好運城”文旅品牌,全市上下都在積極行動。今年“五一”假期,我市進一步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增強游客旅游體驗、提升旅游服務品質,以全新姿態喜迎八方游客。

一是突出線路引導,推出性價比高的8條精品旅游地接線路,包括“一池河東鹽,半部華夏史”一日游,“千與千尋”水上列車夢幻一日游,“弘揚關公精神,探秘池鹽文化”二日游等特色線路,并給出相應的價格優惠。二是突出政策激勵,面向社會發布《運城市旅行社地接獎勵辦法》和《運城市導游隊伍培養獎勵辦法》,充分調動全市各旅行社和導游隊伍的工作積極性,達到“引客入運”的目的。三是突出服務保障,從5月1日起常態化開通“城景通”免費景區直通車,共運行5條線路,覆蓋鹽湖、河津、芮城等8個縣(市、區)和26個景區景點,解決游客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切實增強游客的旅游體驗。

5月1日至5日,“城景通”免費景區直通車共運行29班次,輸送游客949人次,上座率約為88.4%;中條山文旅直通車共發班100班次,輸送游客2049人次,上座率約為55.3%。此外,面對明顯增多的游客數量,位于運城北站的市旅游集散中心集中力量做好抵離服務,提供候車、旅游咨詢、文旅產品消費、餐飲等服務,讓游客第一時間體驗到誠意滿滿的服務。

與此同時,市文明辦和市文旅局聯合發出《文明旅游倡議書》,引導廣大市民爭當文明旅游的引導者、傳播者、推動者,當好“東道主”,展現大文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推行柔性執法,積極做好來運車輛秩序維護、交通引導等工作;市安委辦聚焦與假日安全相關的重點行業、重點單位,組織各級安全監管部門開展地毯式隱患排查工作;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大力開展住宿業及旅游景點價格監督檢查,確保市場安全平穩有序……

“印象最深的是關帝廟售票員貼心地向我們推薦更劃算的‘60元祖廟+家廟聯票’,景區講解員在我拍照時還會特意停下來,等我拍完后再繼續講解,體驗很好。”陜西游客李先生對解州關帝祖廟的溫馨服務點贊,“回去后會把關帝廟推薦給我的親朋好友,以后有機會我還會再來!”

熱度不斷攀升,數據提氣向好,消費迅速升溫……亮眼的“成績單”反映了運城文旅市場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五一”假期圓滿收官,但運城的“流量密碼”才剛剛找到。想要把“流量”變“留量”、讓“網紅”變“長紅”,我們還需清醒頭腦、攜手努力!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