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4-23
記者 崔萌 文圖
“好香啊!奶奶,這是什么花?”
“你這丫頭呀,小鼻子可真靈,這叫薔薇。”
4月19日下午5時許,鹽湖區東城街道鹽湖城社區宏運佳園小區居民寧秀云帶著孫女,在巷道的人行道上一邊走一邊嗅著花香。
巷道是城市的“毛細血管”,是距離居民最近的“連心路”,與居民幸福息息相關。

該巷道是附近宏運佳園小區、恒運家屬院居民進出的必經之路,它呈東西走向,長400米、寬7米,中間有一排白色的隔離欄。巷道南側是人行道,北側是一排綠化帶,淡粉色的薔薇花綻放滿墻,濃郁的花香撲鼻,不時有過路的居民在薔薇花下拍照。
“這條巷真是越變越美了!接下來,石榴花、海棠花、月季花都會綻放。”寧秀云說,“回想以前,這巷道可不是這樣的。”
那么,這曾是一條怎樣的巷道?

社區工作人員秦玉嬋介紹道,2000年前,它還是一條土路。這一年,運城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對路面進行了硬化,坑坑洼洼的土路變成了光滑平整的水泥路。
隨著城市發展,車輛越來越多,巷道兩側的綠化帶逐漸變成了停車位。
“那時候,巷道兩側全停著車,只剩巷道中間供車輛交會,時不時就有車輛發生剮蹭。我那車漆就曾經被剮掉一大片,找不見人。”居民高師傅說。
小巷道,大民生。
為解決居民出行問題,2020年年底,當時的祥和社區和宏運佳園小區居民代表共同協商,由社區出資在巷道中間安裝了白色的隔離欄,并禁止車輛停放在綠化帶內。
隔離欄安裝后,車輛各行其道,綠化帶也沒有再“長”出汽車來。
近幾年,該巷道又出現了兩個新問題。一個問題是因沒有人行道,行人只能在機動車道上行走,存在安全隱患。
“宏運佳園小區有一部分單元樓屬于我們公司家屬樓,沒有人行道肯定不安全,娃娃們上下學的時候,車流量、人流量大,家長不放心。”運城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韓應光說。
另一個問題是環境衛生不好搞。
社區工作人員秦玉嬋翻開手機里保存的照片,記者通過照片看到了改造前的場景:巷道南側的綠化帶內黃土裸露,一棵棵女貞樹極為茂盛,樹冠遮蓋了近一半路面,女貞樹下枯枝爛葉,極不美觀。
此外,由于女貞樹的果實汁液比較黏膩,每到果實成熟期,地上全是“黑疙瘩”,很難清理,給環境衛生帶來影響。
今年年初,在鹽湖城社區工作人員秦玉嬋和網格員張國華的協調下,運城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按照完善功能、美化環境、提升品質的改造理念,又出資對巷道進行改造,在保留巷道南側綠化帶內女貞樹的前提下,對路面進行部分硬化。開工前,社區工作人員、網格員清理了綠化帶內的垃圾,工人師傅對女貞樹進行了修剪。開工后,對人行道進行了混凝土墊層,上面鋪設了地磚,每隔三四米,還栽植一棵海棠樹。
如今,該巷道實行人車分流,兩側綠意盎然、鮮花綻放。
從一條凹凸不平、交通擁擠的土路,到一條路面平整、人車分流的混凝土路,該巷道不斷被改造、完善、美化,居民出行更加便利,見證了所在社區、愛心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