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4-22
記者 劉凱華
一場盛大的自行車賽事,如同一面鏡子,既映照出參賽者的堅韌與拼搏,也映射出主辦地點的活力與魅力。4月20日,2024年運城市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自行車公開賽如期舉行,來自運城晚報的記者以參與者和觀察者的雙重身份,深入體驗了騎行山水間的獨特魅力。

4月19日一場春雨后,黃河岸畔雨過天晴,為比賽提供了良好的天氣條件。20日,黃河之濱,春風之中,隨著發令槍響,選手們沿著河津禹門口黃河大橋,在高標準的旅游公路上快速騎行,一路爬坡追風,上演“速度與激情”。
本次騎行北起河津龍門景區,南至永濟鸛雀樓景區,沿途經過北辛舍利塔、后土祠、傅作義故居、萬畝荷塘等,全程共126.8公里。
“一路上不僅安全,而且景色很美。”騎友陳以杰說,恰好趕上春日百花盛開的時節,能在黃河綠道上感受“一步一景”的盎然生機。“這樣的騎行賽事不用跟機動車并行,還可以邊騎邊看、停車打卡,收獲滿滿!”參賽途中,陳以杰告訴記者,為了飽覽黃河美景,整個賽程自己騎了近6個小時,不虛此行。
春雨過后,清新的空氣彌漫著賽道。記者和河津參賽選手黃昌東一樣,沿“彩虹路”一路向南。
每一次蹬踏帶來的前進,都伴著汗水。作為一名長期騎行的車友,以均速41.3公里每小時完賽的黃昌東體驗到了賽事的艱辛與快樂。他說:“這條賽道我體驗過很多次,可以說是魅力十足,對專業騎行愛好者來說更考驗團隊配合和能力,對騎行愛好者來說感覺非常愜意。”
而作為晚報記者,不難從參賽者的熱情和觀眾的參與上看出,賽事的組織十分到位。記者看到,不少沿線的村民自發組成啦啦隊,用熱情的呼喊和鏗鏘的鑼鼓為途經的選手加油。“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騎行,感覺非常舒服,沿線加油助威的老鄉們,實在太棒了!”參與“騎游黃河 善行萬榮”萬榮段比賽的原鳴以31公里每小時的成績完成了該賽段的比賽。他告訴記者,整個騎行的過程中,幾乎每過一個路口、每到一座橋,就能看到一處不一樣的綠道美景,感覺很愜意。
賽事組委會對比賽線路進行了精心設計,每個賽段的里程、難度和強度都安排合理,既有平路也有爬坡,連續爬坡和急彎下坡對參賽選手具有很強的挑戰性,而且本屆比賽沿線風光秀麗、景色宜人,途經眾多風景名勝區。
“不少騎友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中感到心曠神怡,有利于水平發揮。”在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自行車公開賽永濟段,記者采訪了獲得該賽段女子組第一名的于津津。“騎一會兒,就有一片蘆葦‘闖’入眼簾。沿著湖面騎行,許多親水休憩的平臺吸引了不少啦啦隊和當地居民‘打卡’,處處‘見景’。”于津津對自己參加永濟段的比賽(沿伍姓湖)贊不絕口。她告訴記者,這一賽段就如同串起了一圈“小公園”。
優質的賽道、宜人的氣候、舒心的環境、專業的組織能力與配套服務……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被黃河一號旅游公路所吸引,報名參加各類賽事。“夏縣賽段有最爽的爬坡路。”“永濟賽段是可以刷數據的路線”……現場,完賽的大眾選手對自己的成績都很滿意。在終點永濟鸛雀樓景區,等待完賽選手們的,除了歡呼與祝賀,還有獨屬于蒲州的浪漫和美食。“比賽完我們還要去逛一逛普救寺,還有一頓牛肉餃子等著我們哩。”來自我市的“騎跡單車”騎友團成員趙甜開心地說。
黃河一號旅游公路自行車公開賽不僅是一場體育競賽,更是一場視覺盛宴和黃河魅力的展示。精心設計的各地賽事包和文創產品,以及良好的比賽氛圍,都讓參賽者感受到了賽事的精彩。
“明年,我還會再來黃河一號旅游公路騎行。”這是眾多參賽者的想法。那就讓我們再次相約在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騎出精彩,奔向未來。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