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絳縣立足百姓期盼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

刻畫“三美”新絳州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2-21

記者 陳永年

回應群眾煩惱,實施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和汾河流域新絳縣干流段綜合治理,山清水秀生態美;

聚焦發展短板,圍繞創優強特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和而不同產業美;

立足百姓期盼,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城鄉融合生活美——

從生態到產業再到生活,新絳縣在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中,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以破解難題為發力點,系統施策、久久為功,在鄉村振興的宏大時代畫卷中,全力刻畫“三美”新絳州。

“新絳縣在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時,始終把人民群眾的訴求和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工作成效的最高評判標準,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學習‘千萬工程’經驗與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做好鞏固銜接工作有機結合,引領鄉村實現華美蝶變,開創新絳鄉村振興新局面。”新絳縣委書記宋志江說。

回應百姓煩惱,抓好環境整治

2023年12月29日,是新絳縣第三個“村莊清潔日”。新絳縣114個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再次進駐各包聯行政村,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村內池泊溝渠、農業生產廢棄物等,掀起新一輪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這場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的大行動,以2023年10月25日《新絳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縣直單位包村工作方案》的印發為標志。

方案要求,每月第四周的周五為“村莊清潔日”;114個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包聯全縣153個行政村;各包聯單位在“村莊清潔日”組織干部職工到包聯村集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活動,并指導、幫助包聯村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其實,新絳縣近年來在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中著力并不少,縣財政每年預算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去年5月12日,全市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創建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現場推進會在該縣召開,人居環境整治的“新絳經驗”獲得全市關注。

而此次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新絳縣就是要以拉高工作標桿和治理常態長效為重點,制度性解決群眾“治理不徹底”的煩惱——

先后組織縣鎮村三級干部分5批次赴浙江實地考察學習“千萬工程”經驗;

自村莊清潔日行動啟動以來,全縣114個縣直單位、企事業單位包聯全縣153個行政村目前已進行了4輪整治行動。包村單位參加整治活動有近6000人,各鎮村干部群眾參加活動有7000多人,動用機械近2000臺,清理垃圾雜草250余噸,清理泊池溝渠淤泥近百噸,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約160噸,幫助脫貧戶、監測戶戶容戶貌整治1072戶,包村單位通過資金、物資幫扶70萬余元。新絳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進入全區域、全方位、全覆蓋的新階段,村莊由一時清潔向長效清潔轉變。

另外,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讓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要求,新絳縣還大力實施總投資13.45億元的汾河流域新絳縣干流段綜合治理等重點項目,圍繞污水達標,沿河13座污水處理站穩定運行達標排放。

“千萬工程”首先是“生態工程”,人居環境就是民生,青山綠水就是幸福。當大小村莊更加干凈,“母親河”越來越清澈,山清水秀生態美也逐漸成為人民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重要來源。

聚焦振興短板,發展特色產業

出水口水溫56℃,水流每秒0.007立方米——自從2008年陽王鎮閻壁村第一次打出溫泉,利用溫泉開發休閑旅游項目便成了全體村民的“心頭好”。

去年后半年,該村溫泉康養洗浴中心建成開始試營業,周邊鄉鎮及相鄰縣市的游客慕名而來,第一個月毛利潤15萬元,第二個月增至20萬元……

從火爆的人氣中找到信心的閻壁村,又緊鑼密鼓實施室內游泳館項目。“到時候,洗浴,游泳,加上兒童水上樂園和游樂場,大人小孩都有好玩的,肯定會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有著豐富實體經營經驗的陽王鎮副鎮長、閻壁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衛平,說起發展前景很是樂觀。

而對于陽王鎮黨委書記靳瑞年而言,閻壁村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探路。該鎮有4個村擁有溫泉資源,閻壁村的成功直接推動北池村新上一個標準更高的溫泉洗浴中心建設項目,目前項目硬件設施已經完工。“我們鎮的中藥材和溫泉資源非常突出,結合這個實際,我們正以建設康養小鎮為目標,發展農文旅融合的特色產業。”靳瑞年說。

穩定的產業,特別是經營性產業,一直是農村發展的最大短板和弱項,也是實施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核心命題。雖然不是每個村都有溫泉資源,但每個村都能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

蔬菜產業強的村子,實施“小棚改大棚”。去年以來,全縣對3000座老舊小日光溫室進行改造提升,其中“拆小建大”建成390座占地2100畝的大型日光溫室,新建了110座連片占地800畝的超大型日光溫室,并通過更換棚膜、加高墻體、增加立柱等方法對2500棟老舊蔬菜日光溫室進行了提升改造;

油桃種植面積大的村子,實施大田油桃加蓋冷棚工程,全縣一年來新建了2323畝設施油桃大棚,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和桃農種植收益都有了大幅提升;

文旅資源豐富的村莊,通過舉辦桃花觀光交流會、旅游文化節、風箏節等節慶活動,以文旅融合實現產業增值。縣級層面,借著絳州署成功創建4A級景區的東風,將福勝寺、稷益廟、白臺寺等農村文保串點成線,打造古村落民俗體驗游、萬畝油桃采摘游等鄉村旅游線路,發展全域旅游;

……

針對每個鎮、每個村在人口規模、發展基礎、區位條件、資源稟賦、歷史傳統、自然演變等方面不盡相同、千村千面的實際,新絳縣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推進,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找準定位、體現特色”的原則,主動找好各自發展路徑,聚焦創優強特,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各美其美,最終實現美美與共。

在發展產業助民致富的同時,新絳縣探索出“六種模式”,創新實踐提質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路徑。截至2023年12月底,全縣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額5312.39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3%,提前完成全年任務目標。其中,產業經營性收入3691萬元,占比達69.5%,有經營性收入的村共計153個,實現全覆蓋。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村達到全覆蓋,收入30萬元以上村有55個,收入50萬元以上村有33個,收入100萬元以上村有14個。

立足群眾期盼,用心改善民生

進村路的中間畫有3道彩色隔離線,路邊房子排列整齊,排水走的是暗渠,甚至連電線電桿都看不到……初到三泉鎮新和村,最大的印象就是整潔、整齊。

推門進入村黨群服務中心,是一個很大的會議室,但室內暖意融融。村“兩委”與位于村中的新絳縣鼎翔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對接,利用企業的余熱實施集中供暖。僅此一項每年可為村民節省開支32萬元,而且供暖效果和城里沒有區別。

相比城市,農村最明顯的差距在于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這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補課”的主要內容。在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中,新絳縣不回避矛盾,通過城鄉融合發展,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讓村民過上品質更高的美好生活。

近兩年,新和村投資160萬余元,完成了全村雨污分流工程;整村推進戶廁改造,近九成村民用上抽水馬桶;對村頭垃圾場進行清理平整綠化,改造成停車場;實施“三線入地”工程,村中大街強弱電全入地、小巷線纜入橋架;完成綠化、硬化、亮化工程,栽植各類苗木5000余株,鋪設柏油路3000米,新架設路燈80余盞……

“現在住村里和城里,沒啥大區別。”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梁懷明說。

標準提升的,不僅是新和村。近年來,新絳縣通過城鄉融合,大力度提升農村的基礎設施水平與公共服務能力,推動路、電、水、網、暖等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

以村莊基礎設施提升和公共服務設施改善為重點,實施農村公路“六縱七橫八循環”的基礎交通網框架,全年新改建“四好農村路”78公里。2023年12月26日,該縣成功進入2023年“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創建名單。

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全覆蓋,打造3所縣域醫療次中心,全縣行政村實現集體產權村衛生室全覆蓋,縣域就診率達94.4%,被評為全省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示范縣;

投資4070萬元啟動5所農村幼兒園建設項目,投資1.5億元開展寄宿制學校改造、智慧教育等工程,新城小學、新城幼兒園建成投用;

開展“送戲下鄉”惠民演出100場、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160場,全縣9個鎮建有文化館、圖書館,所有行政村建有農家書屋,進一步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澤掌鎮澤掌村和萬安鎮榆村新建了文明超市,實現小積分大文明,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各類文明實踐活動,激發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采訪完畢,已是下午6點多,沿著新修好的“四好公路”往新絳城區趕,路上車輛往來連綿不絕。

南熟汾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尚建龍受訪時曾介紹說:“到了下午,很多村民把蔬菜大棚的棉被一蓋,就回城里住去了。”而對面相向而來并不算少的車輛表明,每天從城里回村的人也不在少數。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