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2-21
記者 楊 琳
賞民俗、觀古跡,博物館里看大戲。這個春節,我市文旅市場持續升溫,假期不打烊的運城博物館,成為許多市民、游客過年旅游新的打卡地。2月14日,正月初五,運城博物館里熱鬧非凡,市民、游客在這里感受文物的溫度,品味文化中國年。
早上8點,博物館門前就已經排起了長龍。“博物館9點開門,我們8點就來排隊了。”市民楊女士感慨,“真是一票難求!逛博物館要提前預約、網上購票,我是卡著放票的時間點才搶到的,難度不亞于搶春運火車票。”
據了解,春節假期,運城博物館每日線上發放4000張門票,基本上幾分鐘內就被預約一空,經常要加票,可謂供不應求。
在博物館入口,一面濃縮了與運城有關的歷史故事的浮雕墻雄偉壯觀,引得大家紛紛駐足。走進展廳,一件件珍貴藏品,都生動彰顯河東大地的文化底蘊,勾勒出華夏文明的傳承脈絡。在“華夏尋根”“館藏珍品”“盬鹽春秋”“地靈人杰”“土木華章”5個專題展廳里,講解員和志愿者為市民、游客提供免費的講解服務。
“太震撼了!之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現在趁著過年放假帶家人一起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一看家鄉的變化,感受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真是不虛此行。”市民李先生激動地說。
2023年5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運城博物館考察,詳細了解運城有關人類起源和中華文明早期歷史發展等。他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
文物“守得住”,更要“活起來”。運城博物館正在不斷加快藏品數字化保護步伐,運用VR虛擬現實、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等現代科技手段推進文物數字化采集、加工、展示。通過技術升級讓文物“走”出展柜,努力提升文化傳承發展和文物活化利用水平,讓博物館進入百姓的生活場景,文物古韻真正“活”起來、“動”起來,文物保護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眾。
“下一步,我們將在繼續做好館藏文物保護修復的同時,把凝結著河東地域優秀歷史文化的文物研究好、傳承好,加快展陳提升的步伐,把河東大地的歷史文化研究不斷引向深入,積極申報國家一級博物館,著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運城博物館館長王大奇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