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4-01-18
記者 杜磊 見習記者 陳怡霏
“孩子周末回到家經常給長輩捶背、洗腳,主動要求做家務,漸漸體會到了家長的辛苦、學會了感恩,我們非常欣慰和感動。現在,孩子還學會做一些簡單的飯菜,生活本領更強了。”夏縣廟前示范小學學生家長王英笑說。
愛校園、愛家鄉、愛祖國、孝老愛親……打開該校五年級德孝課校本教材,從小家到國家,夏縣廟前示范小學德育課程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學生勇于承擔家庭責任、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德孝節目展演
夏縣廟前示范小學是2010年建成的一所鄉鎮寄宿制學校,目前在校學生746名,是該鎮規模最大的一所小學。“開展德育教育在鄉村學校有著更為現實的意義。學校里有相當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很難全面地照顧到孩子,我們在教育上更要著重培養孩子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夏縣廟前鎮中心校校長衛洪恒說。
如何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讓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成為最好的自己,一直是衛洪恒思考的問題。
“現代教育學之父”赫爾巴特曾經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課堂教學,就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
為進一步打造好德育課堂,近年來,夏縣廟前示范小學引入德孝文化讀本,打造校本課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堅持每周開展一節德孝課,讓德育教學成體系、見實效。
夏縣廟前示范小學校長馬百科表示,德育教育不能僅依靠講和說,更要落實在行動,“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融入了德孝故事,引導孩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每周組織孩子開展勞動實踐、德孝實踐,比如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者農活,讓孩子學會感恩、學會生活”。

講德孝故事
與此同時,孩子們在實踐中也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我已經會做疙瘩湯、煮面條了,能夠照顧自己,也可以幫助家人。”五年級3班學生晉李夢潔自信地說。
“放假時,我會主動掃地、拖地,幫奶奶收拾衣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學生王宇航說。
“平時我們會開展講德孝故事比賽,既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也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理解。”馬百科說。
通過德育教育的持續開展,該校相繼榮獲省級農村標準化學校、市級素質教育示范校和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
以德育為基,該校在體育、美育等方面同時發力,鼓勵學生張揚個性,促進全面發展。“近年來,我們成立了涵蓋音、體、美的20余個興趣社團,給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全力打造校園文化。”衛洪恒說。

排練感恩舞蹈
如今,孩子們在學校就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讓個性得到充分發展。2023年,該校足球隊在夏縣中小學足球比賽中榮獲亞軍,在全市青少年足球比賽中打進16強,在全縣打響了品牌。
“近年來,隨著辦學條件和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學校得到了周邊老百姓的廣泛認可,我們的生源不斷擴大,以前高年級只有3個班,現在低年級增加到4個班,說明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把孩子送到鄉鎮學校讀書,認可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成果。”馬百科說。
通過上好一堂德育課,幫助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夏縣廟前示范小學以德育為基,五育并舉,促進孩子真正實現立德樹人、全面發展。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