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4-01-18
記者 付 炎
近年來,稷山縣化峪鎮上胡村采取“集體+企業+農戶”的發展模式,推動集體資源聚攏、集體資產增值、增收渠道拓寬,探索出一條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
上胡村是個典型的沿山村。全村共有8個居民組500余戶2300余人,土地面積達到3500余畝,主要以小麥種植、蛋雞養殖為主。
上胡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原玉敏介紹,前些年,該村集體經濟基礎較為薄弱。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始后,該村“兩委”多次召集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發展村集體經濟事宜。
“當時,我們先后到河北、陜西等地實地考察學習。回來以后,借著稷山縣打造‘稷山四寶’區域公用品牌的強勁勢頭,利用僅有50米之隔的凌云型煤工業水蒸氣資源優勢,決定建設托盤廠項目。”原玉敏說。
項目確定后,該村采取“集體+企業+農戶”的模式,爭取扶持資金和群眾入股,建設標準化生產車間3500平方米,購置安裝兩條全自動托盤生產線及配套的電力、排水等公輔設施。該項目建成后將年產1.2億個托盤,年營業收入將達1000萬元。其中,凈利潤達300萬元,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5萬元,實現農民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
此外,該村還立足當地資源稟賦,科學研判,揚長避短,理順2000余畝的荒山資源,利用豐富的日照條件,招引稷山匯能權亞新能源有限公司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讓大片荒山轉化為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效益。
2023年,該村投資69萬元鋪設主街道污水管網3200米,投資4.5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60盞,投資3萬元對日間照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投資7.5萬元修繕改造舞臺,投資20余萬元實施美化綠化提升工程,讓廣大村民深刻感受到了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通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們村集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集體積累逐年增加,形成較強的經濟發展后勁,也不斷滿足我村建設等方面的支出需求。”原玉敏說,“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努力,力爭推動集體經營性收入到2025年年底突破50萬元。”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