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2-22
記者 李宏偉

夏縣舉辦全縣師生書法大賽(資料照片)。
“同學們,今天我們就開始‘每日一練’。大家都知道,漢字的書寫包括間架結構和筆畫兩大部分。間架結構是指寬窄、長短和避讓,通過堅持不斷的訓練就能掌握寫字技巧。”這是夏縣新建路小學書法教師田潔給孩子們上的一堂書寫練習課。田老師在教授如何習字的同時,鼓勵同學們只要堅持不懈練習,就能寫好漢字。

夏縣新建路小學書法社團在上書法課(資料照片)。
近年來,作為“首批國家級漢字書寫示范校”的新建路小學,大力推行“書法進校園、進課堂”活動。該校立足課堂教學,打造書法教育陣地,把書法故事、書法文創、教師示范和書寫指導融入課堂,用翰墨書香培育時代新人。
夏縣是東晉著名女書法家衛夫人的故里,有著深厚的書法傳統文化底蘊。近年來,夏縣教育系統全面貫徹落實夏縣縣委、縣政府關于大力弘揚衛夫人書法文化、推動“書法進校園、進課堂”的決策部署,秉承“循千年圣跡、傳古墨馨香”理念,深入開展“書法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各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書法教育活動,點燃學生們書法興趣,翰墨書香氤氳校園,讓孩子們在寫好漢字的同時,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
一字一世界 翰墨潤校園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伴隨著悠揚的古典音樂,近千名學生手中拿著特制的“毛筆”,整齊劃一地跳著學校自編自排、充滿文化韻味的“書法操”,將枯燥的書法臨摹變成生動的課間體育活動,同學們在“橫、豎、撇、捺”等基本筆畫動作中伸展腰身、活動筋骨,感受著書法的魅力,又快樂地享受了運動的愉悅。這是夏縣新建路小學的書法大課間活動的場景。
“蓮澤立品、書潤成學”,這是夏縣新建路小學的辦學理念。近年來,該校把書法教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環節,立足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行書法進校園活動,打造師生共同精神家園,用傳統書法教育培育新時代少年。
新建路小學副校長于淑榮介紹,學校按照“軟件硬件同步走,文化建設總規劃,特色創建顯成效”的總體思路,創設長效機制、實行常態培訓、扎根常規課堂、注重日常養成,不斷豐富書法教育活動,創新書法教育形式,優化書法育人環境,研究書法育人理念,書法已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之一。
在新建路小學,所有教室安裝專業習字軟件,輔助書法教學,同時配備專業書法教室,保證三年級到六年級每兩周使用;同時,書法課堂堅持開展,在書法教學中,班級開展“四個一”活動,即每日一練,每周一評,每月一賽,每學期一展;學校每學期組織舉辦全校“蓮韻墨香”師生書畫大賽。目前,該校以每周書法社團、書法課為抓手,全面鋪開書法教學活動,營造了全校師生人人學書法、個個習書法的良好氛圍。
為了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讓學生從小練就一手好字,全面提高學生寫字水平,夏縣第二示范小學積極開展寫字比賽活動。通過此項活動,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姿勢,具備熟練的寫字能力,以及初步的書法欣賞能力。
“我們不僅開設寫字課,在課堂上讓孩子們練好字。同時,對于作業書寫也有要求,不管什么作業,都有書寫評價。”夏縣第二示范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秦紅霞告訴記者。
在該校二(1)班的書寫測查表上,記者看到,測查的內容包括了坐姿握筆、筆記抽查、結構優美、大小適中等項內容,連孩子們的數學作業和英語作業都有老師的特別批閱。同時,學生的作業書寫整齊也是評價的條件之一。
打造書法教育特色。近年來,夏縣積極開展“書法進校園、進課堂”活動,扎實推進書法教育教學,持續開展書法特色活動。全縣所有中小學均開設了習字課,義務教育學校每周開設一節書法課,各學校嚴格執行“一日一練、一周一課、一月一展、一學期一考評、一學年一總結”的“五個一”要求,并加強督促指導,加強考核評價,實現師生共同練習、共同提高。全縣中小學創辦書法社團或興趣小組60余個,各學校將書法練習與校內課后服務相結合,書法社團和興趣小組也全面開花、成果豐碩。
大手拉小手 師生同進步
“同學們,寫好字對于自己的成長有著重要意義,不僅能養成一絲不茍嚴謹的學習習慣,還能了解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近日,夏縣裴介鎮中心校校長薛毛來在墻下小學給學生上了一堂寫字課,講授“寫字入門”。在課堂上,薛毛來讓孩子們了解了漢字的歷史,學習掌握正確的寫字方法、書寫姿勢、執筆方法、練字方法,并給學生布置了書寫作業。這是薛毛來近年來堅持到一線學校上寫字課的場景。
“通過練習書法,我不僅能寫好漢字,還能欣賞書法作品,從傳統文化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知識。我以后要好好練字,寫出漂亮的中國字。”墻下小學學生李涵林說。
“方寸漢字蘊藏著文化之深、藝術之美,書法不僅受到師生的喜愛,而且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書法進校園、進課堂’活動不僅僅帶來了校園的勃勃生機,而且對孩子的成長和教師綜合素養的提高都有很好的作用,讓師生同進步、共成長。”薛毛來說。
書法教學和新媒體相結合,通過線上和線下提高教育教學,這是記者在新建路小學看到的教學場景。該校為提升書法課質量,將書法教育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借助網絡多媒體,采用線上線下“雙師教學”的形式,教師示范和視頻講解同步,本校課堂與聯合體學校課堂同步,面向本校和聯合體學校全體師生進行專業書法教學,不僅提高了對學生的教學水平,也使得廣大教師自身書寫素養得到了提升。
新建路小學校長解麗芳說,新建路小學還通過特色教研促提升教師的水平。學校依托運城智慧云平臺,將書法教育與網絡空間應用結合起來,開設“新建路小學書法工作室”,已組織開展了兩次項目式學習,并圍繞申報的國家級課題《小學寫字與書法教學研究》,積極探索寫字與書法教學同中國書法歷史、書法文化的融合,定期召開書法教學教研會議,并編撰適合校情學情的校本教材,打造人文課堂,讓書法習字有陣地、書法課程有特色。
近年來,為了保障“書法進校園、進課堂”活動深入開展,夏縣教育局不斷加強師資培訓,提升教師素養,為書法教育打下堅實的教學基礎。
為解決全縣專兼職書法教師數量不足、良莠不齊的現狀,2022年8月,夏縣教育局舉辦了夏縣“書法進校園、進課堂”首期師資培訓班,近40名中小學專兼職書法教師參加培訓;2023年8月,縣教育局承辦了第三屆山西(夏縣)衛夫人書法藝術節之全省中小學書法教師公益研修班,中國書協專家教授現場授課輔導,全省中小學書法教師、夏縣中小學書法教師骨干等100余人參加培訓。通過培訓,提升了廣大書法教師專業素養,點燃了他們的書寫和創作熱情,廣大參訓教師成為學校一線書法教育教學的骨干力量,并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了全縣書法教育教師隊伍專業水平整體提高。
書法教育在各校開展的同時,也使得各校涌現出一批優秀的書法教師,成為全縣的書法教育教學的榜樣引領。夏縣中學王嘯鷹、實驗中學孫英明、新建路小學田潔、第二示范小學姜志英等一批優秀書法教師脫穎而出,多人在省、市、縣級書法比賽中獲獎。新建路小學教師田潔《<研點畫學技法>書法課》在“2021年度山西省教師基礎教育教學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動”中,榮獲融合創新應用教學案例一等獎。
夏縣教育局教育股股長孟韓棟介紹,下一步,夏縣將充分發揮數字書法教室、中小學習字軟件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優質書法教育資源互聯共享。同時,搭建學生、教師、書法教育工作者、書法名家共同參與的交流活動平臺,邀請書法名家進校培訓指導,進一步提高廣大教師的書寫水平。建立夏縣書法名家資源庫和優秀書法教師資源庫,為全縣書法教育教學提供充足師資保障。
一體化推進 教育向未來
翰墨厚植底色,書香浸潤成長。近幾年,夏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中小學書法教育,縣教育局積極在全縣中小學開設書法課,成立書法社團、舉辦名家進校園活動、定期開展教師書法大賽和學生展評等,形成了濃厚的書法教育氛圍,讓學生在正確的寫字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書法藝術的熏陶下接受傳統文化的洗禮。同時,在書法的教學中,廣大教師也提高了寫字技巧和書法書寫及欣賞水平。如今,在夏縣每個學校里,書法教育已成為鮮明的特色。
在實踐中,縣教育局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指導一體化推進,將書法教育教學納入教育教學常規管理體系,統籌謀劃,一體推進,確保“書法進校園、進課堂”活動順利實施。在基礎建設上,該縣加大資源配置,提升保障水平,累計投資200余萬元為9所中小學安裝數字化書法教室,書法教育設施條件日臻完善。同時,為全縣所有中小學安裝習字軟件,將書法教育與語文教育相結合,確保每天習字課扎實高效開展。
在教育教學中,各學校充分利用夏縣衛夫人書法文化資源,立足學校實際,精心編寫書法校本教材,開展書法教育教學活動。《裴介中心校硬筆書法教材》作為全鄉鎮小學校本教材在各小學推廣使用;第二示范小學姜志英老師編纂的“小丫練字”,以視頻方式直觀呈現,系統性和操作性極強,在教學實踐中收到很好效果。
書法教育和德育相結合。各學校充分利用課內外各種資源,挖掘書法育人功能,取得良好育人效果。新建路小學、尉郭中心校等學校組織開展了廉潔書法比賽,既提高了師生書法水平,又增強了師生廉潔意識。
書法教育與校園環境建設相結合。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各學校在樓道內、宣傳欄、書法陳列室等懸掛師生優秀作品,營造濃厚的校園書法文化氛圍。
書法教育與活動開展相結合。每一屆衛夫人書法藝術節中,國家和省、市、縣級書法名家進校指導,與學生同臺揮毫;各學校將書法練習與校內課后服務相結合,書法社團和興趣小組都成為學校課后活動的熱點。
“下一步,夏縣教育系統將聚焦創建‘厚韻夏都·書法之鄉’工作目標,堅持‘面向全體、做實基礎、打造特色’工作思路,努力將全縣‘書法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引向深入、取得實效,推動全縣書法教育不斷進步,努力打造夏縣書法教育品牌,促進全縣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夏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鐵栓說。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