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12-08
12月1日,從山西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山西省城鄉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審議通過,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據《條例》相關規定,生活垃圾將實施分類管理,建筑垃圾將建立完善的回收和綜合利用體系,餐廚垃圾將實現“全處理、零填埋”。
作為全省11個設區市之一,我市在生活垃圾分類方面有何相關舉措?對于建筑垃圾和餐廚垃圾的處理是否實現了無害化處置?12月6日,記者采訪了市城市管理局相關部門負責人。

▲市餐廚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進出水罐主體施工完成
出臺管理辦法 生活垃圾分為四類
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置既是一項民生實事,更是一項生態環保大事。
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早在2021年我市就出臺了《運城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同時,結合中央、省相關生活垃圾分類最新要求,2022年我市又對《辦法》進行了修訂,并于當年12月15日經市政府第17次常務會議通過,于2023年5月24日起實施。此外,我市還專門出臺了《運城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對中心城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目標任務的細化。
根據《辦法》相關條例規定,生活垃圾分四類進行管理。其中,(一)可回收物,是指適宜回收和循環利用的物品,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包裝物、廢舊紡織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廢紙塑鋁復合包裝等;(二)有害垃圾,是指對人體健康、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廢棄物,包括廢電池、廢熒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廢水銀血壓計、廢藥品、廢油漆、廢溶劑、廢殺蟲劑、廢消毒劑、廢日用化學品等及其包裝物;(三)廚余垃圾,是指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菜幫、菜葉、瓜果皮殼、剩菜剩飯、廢棄食物等易腐性垃圾;(四)其他垃圾,是指在單位和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之外的生活廢棄物。
該負責人表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遵循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屬地管理、分步推進的原則,逐步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水平。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實行管理責任人制度,無法確定管理責任人的,由所在地街道辦事處管理或者由該街道辦事處確定管理責任人。

回收餐廚垃圾
建設配套項目 建筑垃圾變廢為寶
建筑垃圾可能會含有化學成分,易造成環境污染,需要單獨處理。
目前,中心城區的建筑垃圾如何處理?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心城區產生的建筑垃圾交由建筑垃圾特許經營企業負責統一收集、運輸、處置、資源化利用,以資源化利用項目助力城市綠色發展。
據了解,中心城區建筑垃圾清運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由運城萬瑞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實行特許經營。該項目采用“BOO”模式,年處理能力200萬噸,建設內容包括1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6個建筑垃圾臨時消納場等,可涵蓋建筑垃圾清運、處置、資源化利用等全產業鏈。目前,項目已建設完工。其中,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廠于2021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垃圾分類做得越好,可再生利用的機會就越多,也能節省更多資源。該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項目可生產6種不同規格再生骨料、20余種不同型號的再生磚品、8種不同標號的再生商砼及再生水穩拌合料。截至目前,共生產銷售再生骨料22.5萬余噸,再生磚品2.55萬余平方米,再生商砼4.43萬余立方米,再生水穩拌合料9.88萬余噸。
“生產各類型號的再生產品可應用于市區機場大道改造等部分項目建設中,可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切實提高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推廣使用率。”該負責人表示。

建筑垃圾被加工為新型透水磚
加快完善設施 餐廚垃圾將無害化處置
垃圾分類不僅是一項重要的環保事業,更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
對于餐廚垃圾如何進行分類處理這一問題,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餐廚垃圾方面,市城市管理局已配備了一批餐廚垃圾專用車,負責垃圾的日常收集和運輸工作。同時,餐廚垃圾的末端處理系統正在加緊建設。
為推動城市綠色發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我市正加速實施餐廚垃圾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該項目位于運城市生態環保產業園區內,占地約50畝。項目采取PPP建設模式,由西安中科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西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體)特許經營,總投資約1.46億元,日可處理餐廚廢棄物200噸、地溝油15噸。
該項目建成后,可輻射鹽湖區、夏縣城區、平陸縣城區的企業、學校、機關食堂、賓館、飯店和各類小吃店、飲食攤點等產生的食物殘余、食品加工廢料、廢食用油脂等,推動我市餐廚垃圾綜合利用向無害化、資源化發展,打通餐廚垃圾處理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該項目工程主體建設已完工,正加速安裝相關設備,預計2024年6月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屆時,中心城區、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夏縣城區、平陸縣城區等地餐廚垃圾統一收集后運到廠區就可實現“全處理、零填埋”無害化處置。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