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12-02
□劉國鳳
有不少家長抱怨自家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一會兒玩橡皮,一會兒拿紙團丟同學,東張西望;看書寫作業的事,更是需要家長的監督。以至于家長們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癥?
雖然“多動癥”一詞經常被人提及,但家長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簽。多動癥的全稱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精神行為障礙,需要通過醫生的專業評估才能判斷。很多家長對多動癥都有個誤解,以為多動癥就等于孩子調皮、坐不住,其實這只是多動癥的一個表現,部分已經確診為多動癥的孩子并不“多動”。
目前多動癥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注意力缺陷。這一類孩子的主要表現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如上課走神,做作業時丟三落四、心不在焉;寫字漏筆畫、讀書漏字換字;不喜歡做需要集中精力做的事情;很難按家長、老師的指示去完成任務;跟人說話時經常心不在焉;做事情沒有條理,物品很亂;容易因外界的刺激分神。
第二種類型突出的表現是孩子多動或者沖動。這類孩子上課時不能按要求靜坐;經常在不適當的場合跑來跑去;經常講話過多;經常接話茬、搶答;難以等待、排隊時不耐煩;很容易打斷別人的談話。
第三種類型是注意力缺陷和多動。即上面兩種情況的結合,同時存在以上兩種表現。
有些家長可能在看了上面各種癥狀后,又對照自己孩子的情況,感覺不管是多動還是注意力缺陷都條條符合,是不是孩子就是多動癥了呢?這不能隨意下結論。
多動、調皮不等于多動癥,注意力不集中也不等于多動癥。身體健康的孩子就是精力充沛的,而且有的孩子的活動水平天生比一般孩子的高。而孩子注意力的問題更是與年齡有關,如5歲至6歲的孩子持續專注的時間在5分鐘左右。
所以,不能把孩子正常發育過程中的調皮、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等特點等同于多動癥。那么面對自家調皮的孩子,家長可以做些什么呢?
有的家長會通過打罵、懲罰來矯正孩子學習時的注意力,這不僅沒有效果,還會使孩子對學習的體驗更差,更排斥學習。另外,孩子也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懷疑自己。建議家長可以輔助孩子制定學習清單、活動計劃。如果孩子能專心完成,可以給他一些鼓勵。
家長還要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干涉他。當孩子全神貫注地畫畫或觀察小動物時,父母不要去打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待。當一個孩子沉浸在自己的興趣中時,他就是在不經意間培養自己的專注力。
另外,家長也可以通過一些小游戲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穩定性,如舒爾特方格表,就是在一張紙上畫上25個方格,在方格中打亂順序寫上1到25的數字,一個方格中一個數字,然后讓孩子迅速地從方格中按順序找出數字。(《今晚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