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社會服務一體化

“鹽臨夏一體化”駛入快車道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1-13

記者 陳永年 通訊員 師帥華

謀劃編制“1+3”規劃、方案,形成鹽臨夏一體化配套政策體系;

市發改委等16個市直部門,及鹽湖區、臨猗縣、夏縣、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制定出臺“推進鹽臨夏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出臺鹽臨夏一體化發展三年項目清單表和2023年工作清單;

謀劃鹽臨夏一體化2023年度建設項目104個,已開工項目87個,完成投資165.2億元;

……

河東東街延長線夏縣段已完工通車。 記者 薛 俊 攝

推進鹽臨夏一體化發展是市委、市政府提升區域經濟水平的重大舉措,是增強核心區引領輻射帶動能力的具體路徑。

“今年以來,我們在推進工作中,按照‘市級統籌推進,部門聯動支持,縣級為主實施’的思路,既突出全局性、整體性、協同性,又兼顧差異性、互補性,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社會服務‘五個一體化’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鹽臨夏一體化工作駛入快車道。”市鹽臨夏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發改委主任樊雙全說。

明確發展定位

“五區二基地”

我市正處于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換的關鍵階段,迫切需要培育新的發展動能。區域一體化,正是激發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式。

推進鹽臨夏一體化發展,就是要依托鹽臨夏區域的基礎優勢、比較優勢和潛在優勢,構建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協調融合的發展新格局,全面提升鹽臨夏區域的整體競爭力、綜合經濟實力和輻射帶動力,實現1+1+1>3的發展效果。

鹽湖區、臨猗縣和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正按照新的功能定位編制物流集聚區發展規劃。圖為順豐物流公司臨猗縣楚侯中轉場工作人員在流水線上忙碌。 記者 茹 雅 攝

綜合分析,鹽臨夏在市域內有著明顯的優勢——

經濟綜合實力較強。鹽臨夏以全市27.6%的國土面積承納了36.4%的人口,經濟綜合實力和城鎮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22年,鹽臨夏區域GDP完成676.9億元,占全市的29.4%。一產、三產增加值分別占全市的34.9%、39.6%。三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年均水平634元,城鎮化率高于全市年均水平8.14個百分點;

新興產業發展良好。運城經開區、鹽湖高新區、臨猗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夏縣水頭工業園產業集聚趨勢明顯,鹽臨夏區域初步形成了以新能源、新型裝備、新材料、高新技術為主導的產業體系。2022年,鹽湖區、臨猗縣、夏縣規上工業戰新產業增加值分別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1.6%、29.4%、46.5%,明顯高于全市16.2%的平均水平;

發展空間優勢明顯。鹽臨夏區域位于運城盆地,地形開闊,地勢平坦,沒有山川阻隔,鹽湖區與兩縣空間距離較近,各城鎮均勻分布,寬裕舒展的用地、較近的距離適宜推進一體化發展;

另外,還有交通網絡便捷通達、生態環境基礎較好、文化資源豐富多樣等優勢。

但在看到上述優勢的同時,三個縣域經濟發展差異大、不平衡和協同發展不緊密、產業結構不合理等短板和不足也不容忽視。結合發展的優勢和短板,我市出臺《推進鹽臨夏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一體化發展“五區二基地”的戰略定位——

黃河金三角創新生態集聚區。在中心城區北部建設集“城市經濟增長極、‘六新’發展實驗區、都市魅力體驗區、公園城市樣板區、宜居生活示范區”等功能為一體的協同創新高地。

晉南城鎮圈產業轉型先行區。著力推動“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率先成型成勢,加快信息設施、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領域項目建設。推進運城經開區、鹽湖高新區轉型升級,加快工業化、信息化融合步伐。

特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以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中條新生態文旅示范帶為依托,以關帝廟、鹽湖為核心,以臨猗、夏縣自然人文景區為支撐,豐富旅游文創產業和產品,促進旅游與其他業態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全域旅游發展質量。

高端現代服務業發展引領區。圍繞現代物流、科技信息、電子商務、現代金融、商業貿易等生產性服務,培育各類服務業骨干企業和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服務業壯大規模,提升效益,構建高端優質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全省鄉村振興樣板區。充分發揮鹽臨夏糧食、水果、蔬菜等現有優勢,實施農業“特”“優”戰略,打造各類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力發展“農業+旅游”“農業+文創”“農業+康養”等新產業,推動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推進鄉村振興示范縣、示范區創建。

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以大運新能源為龍頭,推進裝備制造產業鏈條配套完善,推進新能源汽車配件園等項目建設,做強做優新能源汽車整車和汽車零部件產業。

黃河金三角千億級物流基地。以智慧物流集聚區為重點,優化區域物流集散和配送,發展網絡貨運。瞄準區域性中心國際機場和航空貨運樞紐目標,引導高端服務業態集聚。

按照“五區二基地”的戰略定位,3縣(區)分別制定了“推進鹽臨夏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各自在鹽臨夏區域中的新方位——

鹽湖:在當好先鋒中引領全市發展,在搶抓先機中服務全省大局,打造全省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區域協同發展新高地;

臨猗:以城市新區的標準將臨猗縣定位為未來大運城核心區的西部新城;

夏縣: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的“鹽臨夏一體化運城后花園”。

具體實施路徑

“九同”

一體化發展,關鍵在協調。

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在市中心醫院落地。  記者 薛 俊 攝

在鹽湖區、臨猗縣和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都布局著若干物流產業。而今,3縣(區)正按照“三片區三體系”的功能定位編制規劃。根據新的定位,將打造鹽湖區生產型物流片區,建設生產服務型物流體系;打造臨猗縣商貿型物流片區,建設商貿服務型物流體系;打造開發區陸港型物流片區,建設陸港服務型物流體系。

通過一體化工作,物流集聚區建設的問題迎刃而解,互補互促的良性競爭局面初步形成。

破解3縣(區)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我市的具體路徑就是“九同”,即從規劃、產業、交通、城鄉、審批、醫療、教育、生態、機制等九方面,以“同”為關鍵詞逐步推進——

規劃同編。統一編制鹽臨夏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從頂層設計上,密切發展的整體性、互補性。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3縣(區)共同研究制定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一體化發展專項政策,形成推動鹽臨夏一體化發展的配套政策體系。

產業同鏈。工業方面在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上優化布局,率先打造“合汽生材”新興產業地標。農業方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打造“三區五園六基地”。服務業方面以關帝廟—鹽湖為核心,集中改造建設一批知名度高、代表性強的文旅景區,多措并舉擴大消費。

交通同網。加快路網工程互聯互通,拉大區域發展空間。加快新國道342線聞喜至臨猗段、原國道209臨猗至鹽湖段城市快速路、省道232夏縣水頭至縣城項目建設,實現鹽臨夏半小時通達。

城鄉同構。加快鹽臨夏城鎮群人口城鎮化進程,促進人口有序流動與合理聚集,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推動重要市政公用設施向城市郊區鄉村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臨猗縣暢通城市微循環,夏縣圍繞運城張孝機場、運城北站規劃建設“三縱三橫”快速通道。

審批同辦。以鹽臨夏一體化區域審批需求為導向,構建鹽臨夏全覆蓋、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施審批事項內容、材料、要件、流程、時間、收費“六統一”標準,實現統一審批、跨域通辦、三地互認。

醫療同建。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以運城市中心醫院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契機,加強輻射引領,整體托管臨猗縣和夏縣人民醫院,組建緊密型醫療集團。進一步暢通鹽臨夏區域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實行三地同級醫療機構檢驗檢查結果互認。

教育同享。教育均衡一體發展,將“集團校”“聯盟校”等辦學模式放大至夏縣、臨猗縣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學校,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生態同保。統籌推進“一山、一嶺,兩河、兩渠”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建設生態文明示范區。打造沿黃美麗鄉村示范帶、涑水河田園風光示范帶、峨嵋嶺綠色產業示范帶、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機制同創。在企業登記、土地管理、環境保護、投融資、公共服務等領域建立縣級協商機制。市級統籌配置區域內能耗、環境容量等重大指標。加強區域內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用地指標市級統籌,加快項目落地實施。

區域一體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短期看,一體化發展是要在生態、城鎮化、交通走廊、上中下游產業布局、區域發展格局等方面通盤考慮;長遠來看,區域內資金、人才和技術等生產要素,都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按照市場規律高效流動。

我市在推進鹽臨夏一體化發展中,正以“九同”為實施路徑,不斷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一體化的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等市場資源配置機制,進一步激發強勁的發展動能,實現生產活力的極大釋放,最終引領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這,就是我市推進鹽臨夏一體化發展的初衷和目標。

取得階段性成效

“五個一體化”

市鹽臨夏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3次召開會議研究布置,3縣(區)和有關部門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并制定規劃或方案,“市級統籌推進,部門聯動支持,縣級為主實施”的組織和制度體系建立;

3次召開專題會議,3次深入3縣(區)圍繞一體化發展進行調查研究,4次組織有關部門開展專題調研,推進工作……

鹽臨夏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推進力度持續加強。特別是今年以來,3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圍繞《推進鹽臨夏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的核心要點和推進路徑,認真謀劃,強力推進,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社會服務“五個一體化”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鹽湖區第十實驗小學建成,今秋投入使用(資料圖片)。 記者 杜 磊 攝

規劃一體化方面:新編制的《運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將鹽臨夏一體化作為專篇,提出構建“一核三軸四引擎多支撐”發展格局,明確了發展定位、規劃目標、空間格局、產業布局等規劃框架。編制完成鹽臨夏智慧物流快遞集聚區《調研報告》《行動方案》。同時,按照集聚區建設的功能定位,積極推動鹽湖區、臨猗縣、運城經開區分別編制“三片區三體系”發展規劃,均已形成初稿。會同領導組成員單位,編制完成《推進鹽臨夏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匯編,形成2023年重點任務工作清單和重點建設項目清單。

基礎設施一體化方面:河東東街延長線建成通車;G209快速化改造項目臨猗段主車道全線貫通;G521鹽湖段改擴建工程完成9.7公里;G342聞喜至臨猗段改擴建工程前期進展順利;G5518晉潼高速陽城至永濟段正在報批路線方案。

公共設施一體化方面:中心城區魏風街、臥云街、中銀南路及夏縣東風街東延道路已基本完工;學苑路北延道路一期、書院西路等工程推進順利;鹽湖區啟動20條小街小巷提升改造和258條巷道路燈照明工程;臨猗縣美術館、檔案館、融媒體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夏縣集中供熱一期、公交客運站主體完工。

產業發展一體化方面:一產上,鹽湖區高標準打造韭菜、甜瓜、酥梨三大產學研示范基地;臨猗縣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實施38個重點項目,建成13個;夏縣格瑞特、“夏樂”西瓜、供港蔬菜等現代農業園區規模持續擴大。二產上,鹽湖區新增“小升規”企業13家,水泵特色專業鎮加快建設,鹽湖高新區成功申報第一批省級數字經濟培育型園區;臨猗縣科創產業園成功開園,一期投產運行;夏縣裴介“六新”集聚區、水頭工業園區提升改造、廟前電子科技雙創基地、汽車配件產業園快速推進。三產上,鹽湖、夏縣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出鹽湖至夏縣“城景通”專線,覆蓋關帝廟、鹽湖、舜帝陵、司馬溫公祠、堆云洞5個4A級景區和嵐山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臨猗縣農資惠農中心、樂禾產業園建成投產。推進鹽臨夏智慧物流快遞集聚區建設,2023年謀劃實施集聚區項目16個,總投資111.9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58.2億元。

社會服務一體化方面:教育上,圣惠小學、原王莊學校、鹽湖區第十實驗小學建成開學;實驗外國語學校、后稷小學擴建、大運幼兒園擴建工程開工建設。臨猗縣啟動實驗小學、第五幼兒園項目建設。夏縣實驗中學、第二初中加盟康杰教育集團,夏縣中學、夏縣二中合并辦學。醫療上,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在市中心醫院落地。臨猗縣人民醫院、夏縣人民醫院完成整體托管。審批上,建立市縣鄉村四級商事登記“全幫辦”服務體系,推出56項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集成套餐,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用承諾制辦理項目77個,全代辦事項349項。

據了解,2023年度我市共謀劃實施鹽臨夏一體化項目104個。其中,產業類項目42個,基礎設施類項目26個,社會民生類項目29個,文旅類項目7個。總投資425.2億元,已完成投資額159.7億元。

區域空間互融互促,產業發展共進共贏,生態環境聯保聯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體制機制協同一體,鹽臨夏一體化發展正漸入佳境,駛入快車道。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