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玲视频一区二区_中文字幕亚洲无码AV_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運城時空>

弘揚延安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赴延安學習考察的感悟和思考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11-01

李新潮

今年5月16日,市延安精神研究會考察團一行19人,奔赴延安開始了為期3天的學習考察。走進共和國領袖們當年居住的一處處簡陋窯洞,聽著講解員講述著那些催人淚下、感人肺腑的事跡介紹,看著一幅幅真實的歷史照片,考察團成員們無不為之動容。

這是我第三次到延安,每來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和收獲,而這次則使我感悟更深,思考更多,對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層次的體悟和認知。

思考一:黨的二十大閉幕不到一周,習近平總書記就帶領新當選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奔赴延安,瞻仰這處革命紀念地并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這向人們昭示著什么?

毛澤東主席當年曾說過,延安有兩點,一個是“落腳點”,一個是“出發點”,講的是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后中共中央和紅軍找到了“落腳點”。同時,延安也是八路軍北上抗日的“出發點”,是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投身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出發點。現如今,黨中央制定的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第一個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于建黨百年之際實現,第二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進軍號角已經吹響,在踏上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之際,黨的領導人集體奔赴延安,重溫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汲取精神動力,就是要向世人宣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傳承延安精神,賡續紅色血脈,在新的趕考路上向歷史和人民交出新的優異答卷的堅定信念,也明確告訴人們,延安精神仍然是我們用之不竭的精神動力源泉。

思考二:延安十三年告訴了我們什么?延安革命紀念館《偉大歷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歷史陳列》運用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影像資料和文字介紹,向人們系統地闡述了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輝歷程。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后,蔣介石舉起屠刀,瘋狂殺向羽翼尚未豐滿的共產黨,舉百萬之兵力圍剿中央蘇區和紅軍部隊。在取得前4次反“圍剿”勝利后,由于受黨內錯誤路線干擾和紅軍高層指揮決策失誤,第5次反“圍剿”遭受失敗,中共中央和紅軍主力隊伍被迫放棄所創建的蘇區革命根據地而作戰略大轉移,走上了漫漫二萬五千里長征路,歷盡千辛萬苦。在國民黨數十萬大軍圍追堵截之下,中央紅軍損失慘重,到達延安時,只剩下6000余人。幸得遵義會議上及時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使中央紅軍免于遭受滅頂之災。在長征隊伍不知去向何處的關鍵節點,由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創建的陜甘寧邊區,為中共中央和紅軍隊伍提供了“落腳點”。

從1935年到1948年,黨中央在延安13年,開展了“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大生產”運動,粉碎了國民黨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糾正了黨內左、右傾錯誤,純潔了黨的隊伍,增強了黨內團結,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舉辦了“抗大”“陜北公學”“中央黨校”“魯藝”等數十所干部學院,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為領導中國革命勝利和新中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培育形成了偉大的延安精神。

思考三:今天我們為什么還要講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老一輩革命家和老一代共產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輝煌篇章,是對偉大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揚。它的歷史功績不可磨滅,為立黨興國提供了豐厚滋養,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延安成為理論創新、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革命圣地,成為指導中國革命的中心,照耀中華民族前程的燈塔。

延安精神指引了中國革命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宣示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偉大精神成就偉大事業。在延安精神的激勵下,中國革命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而今,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更加彰顯出延安精神的時代價值。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是中國共產黨人成就偉業的政治靈魂,是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方向,是中國人民從積貧積弱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方向,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并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方向。今天,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的就是這一方向。時代發展了,但我們的方向始終沒有改變。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心,就是為解救勞苦大眾于苦海之中,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如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講到的“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講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并多次講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兩位領袖深厚的人民情懷,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和支持,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任何時候都不能變。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延安,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延安作風”打敗了國民黨的“西安作風”,經歷了13年艱難困苦的生活,創建了“三三制”的邊區民主政權,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國家已逐步實現了物質的極大豐富,但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能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征程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現實意義。

思考四: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的做法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在運城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會成立于1985年,是全國第一個成立的延安精神研究會,他們積累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工作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在機構建設方面,延安市13個縣(市、區)實現了全覆蓋,并且做到了“六有六落實”,即有名有實、有人管事、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地方辦事;落實機構、編制、人員、工作經費、辦公場地、工作職責。運城市也有13個縣(市、區),目前僅有夏縣一個縣成立了研究會,這方面差距還不小。在工作方面,他們搭建了很好的宣傳平臺,會里有微信公眾號,辦有《延安精神》刊物,同時在電視臺、報紙上開辦了專題欄目,在大街小巷設立有宣傳櫥窗。延安精神“六進”宣講活動已堅持多年。

去年,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大力開展“延安精神示范基地”創建活動;在全國范圍內征集建立延安精神研究“專家庫”。這些創新性做法和經驗同時也對全國各地起到了示范性作用。我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剛成立不到一年,一切還都在起步階段,有些工作思路和行動與延安市的做法不謀而合,這說明我們的路子是對的。一是逐步完善了市級研究會機構和辦公設施建設,縣一級研究會設立工作正在推進之中;二是編寫出了延安精神宣講提綱,組建了一支延安精神宣講隊伍,延安精神進基層、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活動已逐步展開;三是挖掘、整理我市紅色教育資源,目前已確定部分“延安精神研學基地”,并已運行開展活動;四是確定本屆任期(五年)內編輯出版兩本資料性文獻書籍,第一本書記錄和反映當年我市青年奔赴延安“抗大”等學校學習以及在延安工作、戰斗的人物事跡,暫定名稱《河東兒女延安情》,目前已收集到300多名人物的事跡。第二本書主要記錄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艱苦奮斗創業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模范典型人物事跡,暫定名稱《延安精神的運城實踐》。這兩本書將作為市延安精神研究會弘揚傳承延安精神的研究成果和生動教材。

相信經過這次延安之行的考察和學習,在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市延安精神研究會的工作定會邁上一個新臺階,為弘揚延安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凝聚人心,提振信心,推動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作出應有貢獻。

(作者單位:市延安精神研究會)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