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0-11
本報記者 王文軍
一年半時間,完成206條大小巷道18萬平方米的道路硬化,全村巷道實現美麗蛻變,村民出行不便成為歷史。
6個大網格區、206個微網格,網格化管理覆蓋全村6600多名村民,充分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辦、矛盾不上交”。
擁有600多名志愿者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團隊,常態化參與村里各項工作,一抹抹“志愿紅”為美麗鄉村建設賦能加碼。
……
近年來,河津市城區街道西王村深入踐行浙江“千萬工程”,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網格為基、志愿者賦能的美麗鄉村建設的高效路徑,加快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步伐,村美、人和、共富的動人畫卷正漸次鋪開,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愿景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向“強”出發,強了“堡壘”,煥發了新活力
“我們村這兩三年發生的變化,黨員們起了很大的作用。”西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永強一語道破村里近年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擁有6640名村民的西王村是河津市三大行政村之一,素有河津東大門之稱,全村擁有黨員117名,黨員人數在河津市所有農村處在前列。
2021年11月,西王村新一屆“兩委”班子上任。如何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讓117名黨員的組織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的鄉村治理效能,成為新“兩委”打開工作局面的頭等大事。
“新‘兩委’班子上任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強黨組織建設,積極發揮黨員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模范先鋒作用,并且逐步把黨建觸角延伸至村里工作的方方面面。”楊永強說,我們堅持黨建引領,創新工作思路,從陣地建設、服務體系、村級治理等方面著手,全面推進黨組織建設,不斷提升鄉村善治水平,激發鄉村振興活力,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西王村逐漸形成了以黨群活動中心為“1”,融合便民服務站、警務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場所為一體的“1+N”黨員服務體系。每天村“兩委”值班室、網格員值班室和便民服務中心都有黨員帶頭值班,實現村民在辦理營業執照、醫保、水費繳納等21個事項“一站式”服務。
“每天敞開的兩委值班室、網格員值班室和便民服務中心的‘三扇門’,保證村民遇到突發事情、辦理日常業務時黨員都會第一時間出現,這就是黨員作用發揮的最直接體現,也是黨員服務群眾的‘形象門’。”楊永強說。
在構建“1+N”黨員服務體系同時,西王村還實行了黨員“1+10”聯系群眾模式,1名黨員包聯10個家庭,定期入戶聽取意見,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加強,黨群干群關系日益密切。
楊永強自豪地說:“在全村巷道硬化過程中,村里每位黨員包一條巷子,該拆的拆,該讓的讓,全部按時完成工作,沒有一起激化矛盾。”
向“美”而行,靚了村莊,贏得了民心
金秋時節,天高云淡。行走在西王村,大街小巷平坦整潔,花草樹木交相輝映,房屋錯落有致……處處展現了“高顏值”鄉村美景。
而在兩年多前,西王村卻是另外一番模樣。“過去,我們村一度是垃圾圍村,巷道坑洼不平,環村道路都是斷頭路,嚴重影響村民的正常生產生活,村民意見大得很。”提及過去西王村的環境,楊永強連連搖頭。
宜居舒心的鄉村環境是全體村民心之所向。
村“兩委”換屆完成后,楊永強帶領“兩委”的一班人,聚焦運城市“清、拆、改、種、建”五治并舉部署,認真落實河津市美麗鄉村17項內容“一升二評二治、三建四改五化”的要求,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多次外出觀摩學習,召開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進行商議,結合本村實際,實施了全村206條大小巷道硬化、村主干道的拓寬綠化、環村道路暢通、環村陳年垃圾清運等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截至目前,西王村已完成了巷道硬化18萬平方米,綠化6000平方米,美化4萬平方米;完成全村上下水工程,改廁776戶、煤改電1271戶。
昔日堆積如山的村南垃圾場,如今已被喬木、灌木和花草等各種綠植覆蓋,成為村民的小游園;昔日臟亂差的高速公路橋下,如今已被平整干凈水泥路面代替,成為村民休閑納涼的好去處;昔日村中的斷頭路,如今已全部實現相互連通,村民再也不被出村不便所困擾……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西王村實現了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變化。
現在,走在西王村聽到最多的話,就是村民對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后,村容村貌變化的由衷贊嘆。他們說,村里對巷道重新硬化后,以前坑坑洼洼、曲曲折折的巷道,現在變得整潔寬闊,污水和垃圾也進行了統一規劃,西王村有了美麗鄉村的模樣。
“雖然我們西王村目前不是河津最美的村,但是可以說是近年來變化最大的村。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做好集體經濟‘+’文章,利用“清化收”中收回的集體土地100畝,用于開發蓮菜種植,利用閑置荒溝發展設施農業產業,引進適合本村的手工制造業,我相信我們西王村人的錢包會更鼓、日子會更紅火!”對西王村更加美好未來,楊永強信心十足。
做好“志愿紅”文章,揚了新風,凝聚了合力
每隔一段時間,西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年輕志愿者就會聚集在村廣場上,義務為村里的老年人理發、剪指甲,讓老年人感受濃濃愛心和孝心。
離開自己家鄉前,西王村的大一新生都會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穿上志愿者的紅馬甲,走遍村里的各個巷道,撿拾垃圾,為村里的宜居環境貢獻一份力量。
看到村里綠化帶中綠植需要修剪,村里的老年志愿者也會盡其所能,帶上自家的工具,清理雜草、修剪苗木,為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
……
在西王村志愿者已不再是新鮮詞,參與志愿者行動已然成為村民積極參與村里事務、發揮主人翁作用的一條重要渠道。
“你看,我們村的社會治理網格圖上,除了表明每名黨員和網格員的位置,還特別標明了村里600多名志愿者的位置,志愿者與黨員、網格員一起構成了我們西王村基層治理大網格,互為補充,缺一不可。”站在該村詳實的網格治理圖前,楊永強表明了西王村的網格化治理的獨特之處。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才會有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在這其中,鄉村善治至關重要。如何實現鄉村治理的“同心圓”,群眾是主力軍,全民參與是關鍵。
近年來,在深入踐行“千萬工程”的過程中,西王村把全村劃分為6個網格區、206個微網格,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團隊為依托,把志愿者吸納進網格隊伍,拓展了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激發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引導村民有序參與基層治理,最大程度挖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村民主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自覺性和主動性,匯聚了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強大合力。
一子落,滿盤活。西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志愿者活動,在破解“干部在干,群眾在看”的傳統難題中發揮了“催化劑”作用,讓“干群齊心攜手干”在西王村悄然發生,實現著“要我建設和美鄉村”到“我要建設鄉村和美”的碟變。
楊永強自信地說:“人居環境整治讓西王村的鄉村環境美了,志愿者活動讓西王村的文明程度高了、人心更齊了。兩方面一起發力,西王村老百姓一定會收獲滿滿的幸福!”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