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10-07
運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辦)
我市堅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持續用好“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全力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推出了一批基礎性、牽引性、標志性重大改革,“標準地+承諾制+全代辦”、“專業鎮建設”、“開發區改革”、能源革命、“放管服”、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等多項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全國前列,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改革動力。
發展出題目
改革作文章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全市改革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用改革的辦法推動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不斷跑出發展“加速度”、激活改革“新動能”。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我市連續3年把此項任務確定為全市年度重大牽引性、標志性改革項目,市委書記親自領銜推進,啟動實施了總投資6223.36億元、涉及1191個項目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雙十工程”,共完成投資890.2億元,以項目架構起示范區建設的“四梁八柱”。強力推進“五條綠色走廊”建設,讓生態底色更靚。明確在強化污染治理、水土保持、提升防洪排澇能力、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區域協同、增進民生福祉等8個方面作好示范,全力推動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積極爭創全省市縣轉型綜改牽引性集成改革試點,高質量編制上報改革試點“一方案三清單”,推動“臨猗縣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芮城縣促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成為全省市縣轉型綜改牽引性集成改革試點,爭取到省級政策支持事項11項。臨猗縣按照試點方案先行先試,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北辛鄉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廟上鄉(冬棗)和北辛鄉(蘋果)榮獲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十億元鎮,耽子鎮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典型案例。芮城縣在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上積極探索,陌南鎮東窯村莊上自然村被全球環境基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農業農村部聯合授予“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稱號,成為全國首個掛牌“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的村莊。
為發展賦能
為轉型蹚路
轉型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我市針對束縛市場主體活力、阻礙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障礙,推動“放管服”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市縣轉型牽引性集成改革等走深走實,重點解決制約全市高質量轉型發展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
持續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制訂出臺了《運城市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開展“拿地即開工”審批實施方案》,在企業取得土地使用權時,同步發放不動產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工程項目建設審批周期平均縮短40%,實現項目“交地即發證”“拿地即開工”常態化。上半年,全市供應“標準地”20宗,供地面積1449.58畝,其中標準廠房2.66萬平方米,規模數量全省第一。組建“全代辦”業務團隊,做到讓企業一次申報、一單告知、一站辦結,形成“一塊標準地、一次承諾、全程幫辦”的“運城模式”,受到省政府通報表揚。
打造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實行四級包聯責任機制(領導包面、專班包鏈、部門包點、專員包企),探索構建市縣鄉村四級幫辦代辦體系,為市場主體免費提供準入、準營、年報、退出等幫辦代辦服務。全力推進“一網通辦”“跨省通辦”,政務服務目錄編制完成率96.3%,位列全省第一。推動國務院確定的136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強力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審批事項由76項精簡到47項,運城市商事登記全幫辦改革被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督查激勵,被評為“中國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深入實施“政府+鏈主+園區”招商改革,圍繞全市10條重點產業鏈,實施重點產業鏈建鏈延鏈補鏈強鏈行動,持續推動集成性招商引資改革,帶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2%。聚焦10條重點產業鏈,成立了10個招商專班,統籌市直部門、鏈主企業和各縣(市、區)、開發區,掌握產業鏈發展情況,策劃包裝重大項目,精準組織招商活動。謀劃了28場專題招商活動,吸引上下游資源匯聚,實現“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完善產業鏈招商項目庫,到6月底,全市共簽約項目300個,總投資2350.73億元,連續3年完成招商引資任務排名全省前列。
人民有所呼
改革有所應
我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增進人民福祉、推動共同富裕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住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實事深化改革,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全力推進技能運城建設,在鹽湖區建立全省首家零工市場,實現零工等活不再站馬路、就業服務更加有溫度,受到了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和省政府通報表揚。通過舉辦創業大賽、整合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場租補貼、自主創業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重點打造“河東家嫂”“聞喜花饃”等省級勞務品牌,輻射帶動“運城保潔”“愛之橋月嫂”等精品勞務品牌。開展“就業援助月”活動,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開展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4.4%,位列全省前列。
持續深化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全市大病救治率、慢病簽約服務率、“三保險、三救助”兜底保障落實率均達100%。探索推動醫療牽動、醫保協同、醫藥跟進,牽頭組織山西南部四市聯盟低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平均藥品降價55.5%,單品種最高降幅達96.8%。在全省率先對村衛生室實行“六統一”管理(統一門牌標識、工作證牌、管理制度、宣傳展板、內外環境、臺賬管理),我市率先在全省提出“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目標,公開招聘大學生村醫130名,大學生村醫已覆蓋911個行政村。社區醫院建設基本標準機構數量累計達到80%,位居全省首位。鹽湖區、萬榮縣被世界衛生組織和國家衛健委共同確定為“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現全民健康覆蓋地方”試點。
加快推進“嵌入式”社區養老改革。堅持把全面推廣“嵌入式”養老作為年度政府“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項目,探索形成城市社區居家“嵌入式”養老+農村日間照料中心、公辦養老中心+民營養老機構的多維度養老服務體系,探索創新“互助式”養老、居家養老、“互聯網+”等養老方式,被央視《朝聞天下》宣傳報道。鹽湖區禧康華榮養老服務中心通過“互聯網+”,為老年人提供智能設備,創建智慧化養老服務新業態、新模式,開展居家老年人“助餐、助醫、助潔、助浴、助行(購)、助急”六助服務,有效解決高齡、空巢、獨居、孤寡、失能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緊急求助、定位防走失等日間照護問題。
民生改革紅利持續釋放。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在全市建設了39家便捷化、智慧化、舒適化的高質量“河東書房”,對外提供免費圖書借閱、報刊閱覽、數字圖書下載等服務,實行一處辦證、多處借閱、通借通還的自助化服務。聚焦不動產登記辦理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制訂出臺《運城市全面推行“房證同交”“地證同交”改革方案》,深化落實不動產“房證同交”“地證同交”“帶押過戶”等重大改革。截至6月底,運城市“房證同交”已辦理項目44宗,頒發證書4114本,辦理“地證同交”131個項目、頒發證書132本,從源頭上解決群眾辦證難、辦證慢等問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