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8-10
□記者 景斌 實習生 肖秉陽

“這就方便多了嘛!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在這里買到了。”
“以前想給外地朋友送個運城特產,就知道福同惠點心、聞喜煮餅、稷山麻花……沒承想,咱垣曲菌類、河東藥茶也很有特色。”
“這里既有幾元錢的零吃,也有成百上千的禮品,價格很親民、質量有保證,叫人放心。”
……
最近一段時間,“運農優品”運城旗艦店門庭若市。不管本地人,還是外地人;無論是線下買,還是線上購,有需求的基本都得到了滿足。
“運農優品” 應運而生
芮城東娃鹵肉、臨猗國鋒面粉、聞喜衛嫂花饃……走進位于市區河東東街匯鑫大廈的“運農優品”運城旗艦店,各種有名的、新出的特優農產品琳瑯滿目。
“‘運農優品’就是咱運城著力打造的一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運農優品”負責人張寧說。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經過政府公信力背書的、代表優良品質的、由若干農業生產經營者共同使用的農產品品牌。

早在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提出,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支持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托打造區域特色品牌。乘著這一東風,各地都在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像“好品山東”“荊品名門”“大同好糧”“臨汾優選”等。2022年,山西省也推出了“有機旱作·晉品”。
“‘有機旱作·晉品’是山西特優農業和有機旱作農業的物質文化載體。”省農業農村廳介紹“有機旱作·晉品”省域農業品牌時這樣講,山西特優農業和有機旱作農業“特”就特在自然資源稟賦、悠久農耕文明、傳統歷史文化;“優”就優在生產方式順天時應地利、技術體系傳統現代相融合、精耕細作孕育功能多樣的質優農產品。
農耕之源,天富運城。環顧河東大地,璀璨的農耕文明孕育了一大批優質的農特產品,運城面粉、運城蘋果、運城蔬菜以及稷山四味坊麻花、絳縣維之王、格瑞特紅酒、張營小米醋,等等。
如何能把這些農特產品打包起來,進一步保證質量、提升銷量、擴大產量,從而增強知名度呢?
由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山西運農優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于去年9月成立,專門負責運營“運農優品”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運農優品”,應運而生。
“運農優品” 一站購全
“‘運農優品’,說簡單些就是咱運城的土特產。”張寧說,“看似普通的土特產,一頭連著農民增收、鄉村振興,一頭連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必須做好土特產文章。”

線下實體店,到店即購。
在市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運農優品”團隊舉全公司之人力、物力、財力,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僅用3個月時間就建成了占地近300平方米的特優農產品線下展銷中心——“運農優品”運城旗艦店。
依托豐富的供應鏈優勢,該店鏈起了100余家企業、合作社的500余種特優農產品,產品范圍涉及休閑零食、米面糧油、熟食速食、調味品、鮮貨干貨、藥茶、酒水飲料、非遺工藝品等。張寧告訴記者,毫不夸張地說,十三縣(市、區)的特優農產品,是“一網打盡”,并通過集聚效應以知名產品帶新秀產品,實現抱團發展。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建成運城旗艦店、太原市晉源區太原古城店、太原市小店區許坦西街店3個自營實體店。
為什么要建設實體的展銷中心?
“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走進展銷中心,都能對運城的土特產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和印象。”張寧說,“就像一日看盡長安花,咱這是一店看盡運城土特產。”

線上營銷,助力河東土特產賣得更遠。
除了線下有展銷中心,該公司也打通了線上銷售渠道——在抖音、微信視頻號、有贊小程序、郵政郵樂網4個線上渠道,開設了網絡商城,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等方式宣傳、推廣“運農優品”。該線上銷售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能做到貨品現場打包、現場寄遞、12小時內發貨、滿98元全國包郵。
自去年運營以來,“運農優品”取得了良好的口碑。該店對所有產品實現普惠銷售,采用直采模式,減少中間環節,讓廠家、農戶和消費者受益。疫情防控期間,“運農優品”運城旗艦店被選入保供商店,以優良的產品質量和高效的配送服務,贏得了市民的好評,并捧紅了鹽湖生態蝦、薛公湖大閘蟹、楊明收扣碗、解州羊肉泡等一大批特優農產品。
常態化運營階段,“運農優品”以產品全、低門檻免費配送出圈,成為市民饋贈外地親友的首選目的地。垣曲的炒琪、鹽湖的綠豆餅、聞喜的煮餅、河津的草莓汁、絳縣的山楂制品、永濟的小米醋、芮城的鹵肉、夏縣的空心掛面、臨猗的烤饃、稷山的板棗等成為市民饋贈親友、外來游客購物的熱門產品,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運農優品” 任重道遠
運城市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推動農產品和農業生產兩個“三品一標”協同發展,叫響“運農優品”,不斷提升“運”字號農產品影響力和帶動力。

將垣曲菌類重新包裝,打造優品。
今年年初以來,市農業農村局逐步加大對農產品質量認證及品牌打造的力度,構建出以“運農優品”為統一地域品牌,“增加品牌數量和增加品牌價值”為發力重點的“一統兩增”機制,形成了地域品牌統領、區域品牌承接、企業品牌發力的矩陣發展模式。
6月2日,我市與央視合作舉辦的2023·運城小麥文化節暨中國特色面食名城推介大會,在河東池鹽文化博覽園開幕。其間召開的中國面食預制品高峰論壇暨“運農優品”面食預制品品鑒會,“運農優品”甫一亮相,就贏得了滿堂喝彩。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參會嘉賓品嘗后更是對它贊不絕口,現場就達成了多項合作意向。
與此同時,央視農業農村頻道鄉村大舞臺系列節目《好物節》山西運城專場活動的全網播出,更是把“運農優品”推到了全國人民的面前。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既然“運農優品”是運城特優農產品,那么如何進一步保護、利用、提升這些“優品”呢?
張寧說,“運農優品”已建立了完整的授權退出機制、日常監管體系、先行賠付機制及便利店式普惠銷售模式,確保“‘運農優品’,就是優品”。
“運農優品”入駐標準嚴苛,要求入駐的廠家必須做到“四合格兩優先”。“四合格”即證照合格、衛生合格、流程合格、質檢合格,這是入駐硬指標;“兩優先”即覆蓋脫貧人口多的企業優先入駐、地域特色明顯的產品優先入駐。
該公司還將在加大宣傳力度、做精產品質量、拓展營銷渠道、研發自營品牌、保護知識產品等方面發力。張寧表示,下一步,“運農優品”將依托全市100余個地理標志、名優特新等農產品和5個區域品牌,合力構建“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發展矩陣,讓更多優質綠色安全的農產品走出運城、走向全國。
攝影 記者 張國平 景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