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8-10
□記者 祁克寧 見習記者 趙雪 樊慧敏

勸阻近水市民
進入暑期,隨著氣溫的升高,市區各公園水域周邊成了游客避暑乘涼的好去處,結伴來公園游玩的孩童明顯增多。為全力做好暑期公園防溺水工作,市城市管理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通過加強應急隊伍建設、設置警示宣傳牌、配備應急救援物資設備等措施,堅持防溺水巡查常態化、制度化,預防溺水事故的發生,呵護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
“人工+監控” 全天候常態化巡查
市區禹都公園的水域面積1255平方米,為市區水域面積最大的公園。公園管理人員除了利用公園水域周邊的監控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外,還根據園林綠化服務中心要求,專門成立安全巡查隊伍,每天早中晚3班不間斷進行巡查。

水上巡邏
市區禹都公園負責人謝玉生表示,暑期公園防溺水工作容不得半點馬虎。在強化“人工+監控”全天候常態化巡查的基礎上,根據公園水域大的特點,禹都公園還利用配備的兩艘沖鋒舟,每天對水面巡查3次,發現有市民靠近水域的及時進行勸阻。
市區航天公園采取“人工+監控”24小時常態化巡查機制,每日安排工作人員對人工湖周邊進行安全巡查。對公園內下水玩耍或靠近水域的孩子,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進行勸導、制止,并聯系其家長,提高家長的安全警覺性。
“在暑期,安全員會增加巡園頻次,勸導湖邊戲水、釣魚等不文明游園行為,引導市民遠離瀕水區域,預防意外事故發生。”市區圣惠公園負責人鄧欣告訴記者,每天閉園前,安全員都會對公園進行一次巡檢。
有備無患 配備應急救援工具
在做好公園防溺水工作常態化巡查的基礎上,根據園林綠化服務中心的要求,各公園還加強應急隊伍建設,配足配齊救生船、救生圈、救生竹竿、安全繩等救援工具,確保發生突發情況時能第一時間施救。

檢查救生物資
市區人民公園在公園涉水區域附近設置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設備,以便游客在發生意外時能及時救援;市區圣惠公園則配備了小游船、游泳圈、水褲等應急救援物資,并聯合相關醫療部門開展溺水應急救援演練,提高工作人員和公眾應急救助能力;市區禹都公園配備了兩艘沖鋒舟,成立專門的應急救援隊伍,配足救生圈和救生衣,并同相關救援部門聯合開展水上應急救援演練,提升公園水域救援應急能力。
同樣,在完善應急救援物資的基礎上,市區天逸公園也組建了應急救援隊伍。天逸公園負責人表示,公園在加強水域安全管理的同時,也希望家長看管好孩子,切莫讓孩子在湖邊戲水,共同守護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
防微杜漸 強化防溺水宣傳
市區圣惠公園負責人鄧欣表示,做好暑期公園防溺水工作,安全宣傳工作不可或缺。只有在思想意識上有了重要認識,整個防溺水工作就起到了防微杜漸的作用。

安全警示牌
針對暑期學生增多、涉水安全風險增大的情況,圣惠公園向入園游客發放安全游園知識手冊,利用公園LED顯示屏、音頻廣播等,宣傳安全游園知識。同時,在湖邊設置“禁止水邊戲水”“嚴禁釣魚”等提示牌,提高市民安全防范意識。
在市區禹都公園水域邊也可以看到帶有“常在水邊走 安全記心頭”“湖邊之行 慎于足下”“珍愛生命 遠離危險水域”等字樣的安全警示牌。該公園副主任李國棟告訴記者,入暑以來,公園在湖邊醒目位置及重要點位設置了100多處警示牌。同時,利用公園各出入口和驛站的電子顯示屏,宣傳安全游園須知,強化安全游園管理,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與其他含水域的公園一樣,市區天逸公園和市區人民公園也在湖邊設置了多處安全警示牌。
安全永遠在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市城市管理局綠化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持續強化責任落實,常態化做好公園內公共水域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實保障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