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5-22
記者 陳永年
一句“想想辦法”的訴求,上了局黨組會;
一聲“怎么辦”的煩惱,開啟了股室之間的互動;
一道“多問幾句”的要求,彰顯了“五不能”“五必須”服務“指路標”的新方向……
近年來,平陸縣委、縣政府狠抓營商環境,牢固樹立“環境決定成敗”的理念,把營商環境整治作為“三整”行動之一,納入了“一三三五”總體發展思路,特別是今年以來,全面開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將優化營商環境和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結合起來,平陸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以高質效的政務服務為抓手,變“被動管理”為“主動服務”,準確發現、及時解決企業和群眾最急、最憂、最愁的問題,以“馬上就辦”的速度、“做就做細”的態度和“辦就辦好”的力度,實現“極速”效率和“極優”服務。
該縣政務服務品牌“虞快辦”的服務力,已成為推動全縣市場主體更好、更快、更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五不能”“五必須”“想想辦法”上了黨組會的背后
4月11日,平陸縣“城鎮回家吃飯面莊”實現了發展的大跨越——變更成了“平陸縣回家吃飯餐飲有限公司”,實現“個轉企”。

平陸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代辦人員為群眾提供“幫代辦”服務。
個體戶成長為企業,是件好事。但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按常規,市場主體的類型和名稱發生變化,原來的食品經營許可證需要重新辦理。
“我們只是變了一下類型和名稱,其他什么都沒變,如果重新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就太麻煩了。”面莊老板趙黎明來到平陸縣政務服務中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說,“你們看,能不能想想辦法,再簡單一些呢?”
趙黎明沒有想到,他這個“想想辦法”的訴求直接上了平陸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的黨組會。經過討論研究,局黨組參照“證照分離”改革中“實施告知承諾”的改革措施,達成統一意見——
如果“個轉企”后市場主體的經營場所、經營項目、經營條件、設備布局、工藝流程等都未發生變化,申請人對上述情形作出承諾后,行政審批部門可予以直接變更,當場作出許可決定。
趙黎明訴求的圓滿解決,讓所有和他情形相似的“個轉企”市場主體受益:所需材料由5件精簡至2件,辦事時限由8個工作日縮短至當場辦結。“個轉企”更加便捷、高效了。
辦事痛點的攻克,有的源于辦事群眾“想想辦法”的訴求,而有的則源于工作人員“多問兩句”的嚴格要求。
今年2月,平陸縣居民關玉珍從別人那兒接手了平陸縣艾弗里服裝店。她和原店主一起到縣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營業執照注銷手續時,遇到了一個“驚喜”。
柜臺工作人員問:“你為什么要注銷,是這店不開了還是轉讓給別人了,店名還需要保留嗎……”
像這種服裝店本身就有一定的老客戶資源,如果能用原來的名字當然更好了。但在以前,因個體工商戶財產權、經營權的特殊屬性,對變更經營者有著比較嚴格的限制,必須先注銷舊營業執照才能辦理新營業執照,而且要沿用老字號或名稱還需要間隔很長的時間。
工作人員看似煩瑣的詢問,是因為新頒布的《促進個體工商戶發展條例》作了新調整,個體工商戶經營者的變更由原來的“先注銷、后成立”改為“直接向市場主體登記機關申請辦理變更登記”。這一規定實現了個體工商戶成立時間、字號、商譽、檔案、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相關行政許可的延續,大大簡化了辦理手續、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利于個體工商戶持續經營、保留多年經營的店名和口碑等無形資產。
但是新條例出臺不久,很多群眾并不知道,為了讓新政策惠及更多群眾,平陸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明確要求工作人員在遇到注銷個體戶營業執照時,必須“多問幾句”。
驚喜之下,關玉珍領取了直接變更經營者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順利成了平陸縣艾弗里服裝店的新店主。
“想想辦法”上了黨組會,“多問幾句”成為規定動作……這些的背后,是平陸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為提高服務質效,而要求全體干部職工堅決做到的“五不能”“五必須”——
不能說“我不知道”,必須熟悉業務、宣傳政策;
不能說“不歸我管”,必須落實責任、主動擔當;
不能說“不要找我”,必須主動對接、精準服務;
不能說“這事不行”,必須吃透政策、找到方法;
不能說“這么麻煩”,必須馬上就辦、辦就辦好。
任何辦事流程和條件,最終的目的,就是讓百姓更舒心地去辦事,更簡便地辦成事。但側重于宏觀與普遍性的流程,與側重于具體和特殊性的個人需求,總會有無法完全重疊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工作人員的服務思維與服務能力,就會最大限度地彌補政策普遍性、滯后性的特點,以另一種方式實現政策的初衷。
“5種服務”讓政務服務體系化、制度化
服務的質量,有時就體現在服務提供者從被動到主動的站位,以及設身處地站在企業角度的感同身受。

平陸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工作人員在為群眾辦理業務。
平陸縣興達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興達食品”)是由原國有企業改制而來,改制后營業執照登記的住所發生了變更,導致后置許可《屠宰證》無法直接進行變更。
重新辦理不僅會影響企業正常經營,而且這個證件還是由市里核發、省里備案的,辦理過程費時費力。
當興達食品負責人鄧俊民帶著煩惱來到平陸縣政務服務中心農林水運窗口時,“煩惱”一如開關,瞬間啟動了縣政務服務中心跨部門幫代辦模式。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農林水運股與市場準入股工作人員進行協商,初步達成了以“一照多址”備案來解決的思路。
“一照多址”就是一張營業執照可以對應多個經營場所,只要征得相關后置許可部門的同意,企業即可憑“一照多址”備案通知書辦理后置許可證。最終,農林水運股工作人員與上級業務部門溝通并征得同意,當天企業在市場準入股工作人員的幫辦下完成了“一照多址”備案,同時又在農林水運股工作人員的幫辦指導下直接申請了《屠宰證》的變更。
經驗很快被推廣。截至目前,平陸縣已為11家企業辦理了“一照多址”備案。其中,有2家企業通過備案的經營場所申請了相關后置許可。
如今,該局的政務服務已經體系化、制度化,可概括為“五種服務”——
做好“主動推送”服務。延伸服務觸角、拓展服務維度,堅持部門聯動,為職業技能培訓人員講解“畢業前的最后一課”,加強就業服務和創業指導,全面推進服務延伸“就近辦”,實現群眾需求、培訓、創業“無縫”銜接;
做強“套餐配送”服務。聚焦餐飲、裝修等領域深入開展“一件事一次辦”改革,設立企業開辦服務專區,將注冊登記、公章刻制等事項集中進駐服務專區,為企業投資開辦者提供“五個一”服務(一頁表填全、一張圖明示、一本通指導、一條龍服務、一次性辦好),新開辦企業實現“半日結、零費用”,按下企業開辦“快進鍵”。今年以來,已為576戶新開辦市場主體免費刻制印章;
做實“明白贈送”服務。圍繞“企業開辦、施工許可”等10個方面內容,整合出企業行政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185個,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一本通》,每個階段的內容都單獨成冊、脈絡清晰,方便創業者隨時查閱,提高政務服務的精準性;
做優“代辦護送”服務。在平陸縣政務服務中心、各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政銀合作”網點等區域,設置企業開辦幫辦代辦窗口(點),設置明顯標識、咨詢電話,配齊專門人員、電腦設備,為市場主體提供全流程免費幫辦代辦服務。目前全縣60個網點已全面開展市場主體登記幫辦代辦服務;
做細“上門暖送”服務。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召開政銀企對接座談會,與金融機構和企業建立高效有序的工作聯動機制,暢通信息對接渠道,促進政銀企深度合作;拓展融資渠道、優化金融生態,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題。截至目前,全縣各項貸款余額55億元,同比增長18.16%;對接規上企業36家,貸款余額7.54億元;審核辦理支小再貸款1.878億元,為99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解決了融資難題。
“3條服務鏈”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無盲點服務
今年1月6日,平陸縣首張行業綜合許可證,發給了該縣的香玉美容店。

平陸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在縣政務服務大廳解答辦事群眾提出的問題。
之前,要開美容店,需要多頭審批、多次申請、多次核查、多個行政許可。如今,平陸縣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按照相關文件精神,將飯店、小餐飲、美容店、電影放映場所等28個辦件頻率高、涉及跨部門許可較少的行業,推行“一業一證”改革,以“一件事一次辦”為目標,將一個行業準入準營涉及的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許可證”,實現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提速度的“一證準營”,極大地節約了企業、群眾的辦事時間和成本。
如今,該局已經確定了408個“一件事一次辦”主題事項清單,在梳理單一事項材料、時限、流程、條件等基礎上,將多個辦事指南整合成一個全鏈條辦理“一件事一次辦”的辦事指南向社會發布,實行“一次告知、一表申報、一窗受理、一次辦成”,進一步推動了政務服務標準化、透明化建設。
更重要的是,這種蘊含速度、溫度的服務鏈條,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全生命周期”——
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圍繞企業開辦、施工許可、獲得信貸等10個方面,整合出企業從開辦到注銷所需的行政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185個,打造《企業全生命周期一本通》,每個階段的內容都清晰明了,方便企業隨時隨地查閱,提高政務服務的精準性;
打造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充分發揮“虞快辦”店小二服務品牌作用,聚焦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整合審批資源、事項集中管理、專項課題研究,為每個企業量身定做“專屬套餐”,實行一對一“保姆式”服務,手續辦理培訓先行一步,服務項目落地緊盯不放,開展事后回訪無微不至,為項目落地提供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的全流程高質量、高標準服務;
打造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圍繞自然人的全生命周期事項進行精準梳理,將自然人的生命周期分為出生、求學、就業、醫保、社保、救助、置業、婚姻、服務、身故10個階段,編制86個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服務事項清單,按照順序將涉及的事項與各部門進行對接,辦理方式、辦理地點、辦理部門、聯系方式、提交材料等信息均進行了詳細統計,破解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大大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服務是競爭力、生產力,還是內生發展的驅動力,平陸縣政務服務的紅利,正越來越顯著地體現在發展動能和各種數字、指標上。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縣市場主體總量達18721戶,市場主體總量凈增率2.04%;其中企業增速6.67%;民營企業占比44.53%,處于全市第一方陣。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