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晚報發布者:時間:2023-04-10
□記者 景斌 實習生 郭潤馨

取生西芹洗凈,去掉頭和尾,再把剩下的莖稈折成一個個5厘米長的小段,在此過程中要去絲,然后將西芹段泡入水中1個小時左右;



爽口脆西芹
經過浸泡,西芹段看起來嫩如碧玉,撈出裝盤,加入常規調料;
接下來,就是熱油,辣椒、花椒等爆香;
伴隨著一陣“滋滋滋”的聲響,熱油深度融入西芹段,調料也隨著熱油自上而下,慢慢包裹住西芹段;
……
如果不是在河東陳記烤城(以下簡稱“陳記”)看到這道名為“爽口脆西芹”的涼菜制作過程,很難想象它出自陳記,而且已經成了一道招牌菜。
“這道涼菜,看起來青翠欲滴,吃起來爽口鮮香,配著‘重口味’的燒烤,別有一番滋味。”有食客如是說。
在陳記,還有一道能和“爽口脆西芹”媲美的烹炸類菜品,那就是“香酥脆皮茄”。






香酥脆皮茄
選用長茄,清洗、去蒂,改滾刀、過涼水,加入吉士粉、拌入玉米淀粉;
之后油炸三四分鐘,待茄塊變成金黃色,撈出瀝油;
緊接著,起鍋燒油,放入辣椒、花椒等,大火爆炒兩分鐘即可;
此時,色澤金黃、酸甜脆香的“香酥脆皮茄”就出鍋了。
這也是許多食客到陳記的必點菜之一。
在廣大“吃貨”的印象中,陳記的燒烤是一絕。那為啥這兩道素菜,也這么走俏呢?
因為陳記,不只有燒烤。
在河東餐飲界,陳記算是一個特別的存在了。從當初的擺地攤到現在的燒烤城,30多年過去了,陳記當家人陳安秋硬是憑借著一腔熱忱兩雙手、披星戴月下苦干,在運城燒烤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陳安秋的老家是臨猗縣楚侯鄉郭村,20世紀90年代初,他和妻子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進城了。
那時的河東夜市,還不似現在這般熱鬧,年輕氣盛的陳安秋也沒想過今后要如何大展拳腳,因為擺在他眼前的就是一個小攤位,還有一個小推車。
披著黃昏出攤、頂著三更回家,有很多次的夜里,這個樸實無華的古郇小伙都有點熬不住了,“那段日子太難了”。
可每當開攤,看到人來人往的場景、看到大家大快朵頤的樣子,他又覺得再苦再累也值了。“有人來咱這兒吃飯,還和咱慢慢處成了朋友,這就是對咱的最大肯定。”陳安秋回憶說,“如果沒有客戶的認可,沒有朋友的幫襯,我是很難堅持下來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家小小的地攤,已經支撐不起陳安秋的“燒烤夢”了。2000年的時候,從攤到店,他開始了門面經營。
不變的是那個人、那個味、那個老地方,變化的是店面擴大了、顧客越多了、飯菜多樣了……
于是,那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鍋碗瓢盆,烹制的不僅僅是一把烤肉、一盤花甲、一份炒面,還奏響了陳安秋對生活的執著、進取和拼搏。
江河不語,自然澎湃。此后十多年,陳安秋更加專注地把好原料關、烤出好味道、只要良心價。
2017年,經營面積再上一個臺階、裝修風格令人耳目一新、菜品種類更加豐富的“陳記烤城”在河東夜市開張了。
“陳安秋這人,厚道、實誠、仗義,而且勇于創新,難怪生意越做越大。”有朋友這樣說他。
如今的陳記早已完成了跨越轉型,經營面積達到5000多平方米。除了人們熟知的河東夜市店、黃河夜市店,它還在鹽湖區舜帝陵景區對面,開了家南薰坊店,在臨猗也有了直營店。
特別是南薰坊店,陳記在店面設計上更加潮流時尚、菜品創新上更加包容多元。像爽口脆西芹、香酥脆皮茄等,就是陳記外出考察回來再自我提升的菜品。
“陳記,不只有燒烤。”陳安秋說,“就是要打造河東、乃至山西最大的燒烤城,讓人們能‘一站式’品嘗到涮、烤、炒、煮及涼拌等美味,讓陳記成為本地人與外地人了解河東餐飲、河東文化的一扇窗口。”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陳記烤城的熱鬧與鼎沸,讓這座城市增添了幾分溫馨與閑適、自在與活力。還有那濃濃的煙火氣和江湖味,總能撫慰忙碌一天的疲憊與無奈,喚起人們對生活的憧憬與激情。
這說話間,就到擼串的時節了,如果你還在猶豫不知道該去哪個燒烤店打打牙祭,不如就到陳記烤城看一看。
攝影 記者 張國平 景斌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