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4-08
□梁爽
前段時間,爸媽從老家來幫我們帶娃。他倆時不時感慨,現在帶小孩的條件好了多少倍,為什么現在的爸媽喊苦喊累?
我跟爸媽說:“你們以前資訊不發達,現在我們信息爆炸。看得多就容易比得多,比多了就肯定不幸福……”的確,爸媽那代人有他們專屬的帶娃苦,物質上的偏多。我們這代家長也有我們專屬的帶娃苦,精神上的偏多。
希望自己是“神仙家長”。以前做家長,真實的人接觸得多,信息閉塞帶來心里知足。
現在做家長,真實的人接觸很少,信息爆炸帶來自我貶損。你看看那個媽媽,凌晨4點就起來給孩子做了“愛心便當”;你看看這個媽媽,為了孩子居然自學心理學還考取了證書。我之前看過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那些“普通媽媽”,送孩子練習花樣滑冰,教練的費用是按分鐘計。陪孩子練小提琴,媽媽的點評已有專業范兒。看完我不禁自我懷疑,是不是太松懈、太短視了?會不會耽誤孩子?
看身邊的朋友,有孩子上學就“孟母三遷”的,有孩子視力下降就賣掉電視的,有囑咐我從小給孩子講二十四史小故事的。我確實試過,但這種榜樣式、禁欲系的媽媽我做不來,也不可持續。后來我承認,我的生活需要一些輕松快樂。我就跟女兒商量輪流看電視。“你看一集動畫片,爸媽看一段喜劇片。爸媽看時,你背對著屏幕拼拼圖。”女兒答應了,生活頓時愜意了許多。
一句話:把自己架在“神仙家長”的神壇上,自己會越來越喪。
希望孩子是“天使孩子”。為什么同樣看英文版《小豬佩奇》,別人家孩子把英語學了個七七八八,自家孩子只學會了豬叫。為什么別人家小孩,一說要去上課就手舞足蹈,期待學到新知識,自家的小孩一路哭鬧,讓家長無地自容。
我發現心態松弛的家長,給孩子的機會多,要求少,發現孩子喜歡什么,挑幾個重點的學。而條件一般的家庭,結合加分情況、學習難易度給孩子選課,搞得孩子厭學情緒越來越重。
沉重的父母,養不出輕盈的孩子。我希望孩子喜歡做某事,而不是不得不做某事,且能對自己做的事充滿敬畏和熱情。我也常勸自己對未來樂觀些。隨著物質的豐富,科技的發達,不止精英的生活好,大眾的生活也會好的。
不苛責自己,別苛求孩子。以前爸媽那代人,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定勢思維,現代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不甘心只在家帶娃,她們要自我實現。而帶孩子勢必會打亂生活節奏。
有次講座上,有人分享如何與鄰居互幫互助帶孩子,這給我心里種下“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種子。別苛責自己做“神仙父母”,也別苛求孩子做“天使孩子”,多想想孩子給我們帶來的美好,多探索親子之間共贏少輸的具體做法。
我們是普通人,孩子也是普通人,那么我們最能互相善待的事,就是怎么相互陪伴,過好普通的一生。 (《中國婦女報》)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