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發布者:時間:2023-03-27
清晨,當人們走出家門,映入眼簾的是環境優美的小區;傍晚,和家人在美麗的小游園散步,怡然自得;夜晚,治安防控設備實時監控著小區里的一切,保障人們的安全……不經意間,河東大地又變美了。探究其中的奧秘,不難發現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堅實步履。

干凈整潔 文明有序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堅持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民創建、全程創建,將文明融入城市肌理,不斷提升著這座城市的幸福指數和文明內涵。
高位推動
共赴“文明之約”
文明城市建設,關鍵在頂層設計;落實落細工作,上下“一盤棋”是根本。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決扛起城市建設政治責任。市委書記丁小強、市長儲祥好分別實地調研督導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查看城市道路、背街小巷、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公園廣場、學校、醫院、公共文化場館、社區小區等點位,并提出具體工作要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和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全市“一盤棋”、全域“一體化”推進常態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強大合力。

河東書房 引領風尚
文明創建為了人民,也必須依靠人民。我市出臺《運城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堅持理想信念、促進文明行為、提升公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水平納入法治軌道,推動文明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常態長效開展。廣泛開展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各類文明創建活動,通過培育典型,以點帶面促進創建工作整體提升、遍地開花。
如今,從機關到社區、從干部到群眾、從城市到鄉村、從工廠到學校,人人參與創建,個個奮勇爭先,凝聚起全民創建的磅礴力量。
持之以恒
成果人人共享
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文明創建如何真正惠及民生,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是文明創建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我市堅持人民至上的創建理念,各單位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每一條街巷、每一個小區、每一塊綠地,給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變化。

過街天橋 美觀實用
城市治理,重在共建共享,貴在通過科學施策、綜合治理,將精神文明建設之“虛”外化為市政建設之“實”。市城市管理局圍繞環境“治臟”,持續開展主次干道深度保潔、背街小巷深度清理“兩深度”行動;突出城市“治亂”,持續開展農貿市場、商業街區及校園周邊市容環境專項整治;堅持鐵腕“治違”,持續開展違法建設和把式車輛亂停亂放專項整治。立足城市更新,持續開展“株圓葉亮、色彩紛呈”園林綠化提升行動和“路平水暢、城亮民安”市政基礎完善行動。倡導文明出行,積極督促共享單車運營公司引導市民文明安全騎行。截至目前,累計施劃非機動車停車線2.1萬余米,設置非機動車停車區域及人行道以上停車位2100余處;規范整治店外經營、流動攤點、亂堆亂放、不規范門頭牌匾930余處,規范把式車輛停放800余次;修復城市道路問題517處;搶修主次干道路燈電纜及城市夜景亮化設施故障20余處,更換維修路燈70余盞;提升改造禹西路全段路燈,更換新型LED路燈170余盞;巡回清潔及維修更換垃圾桶、果皮箱、公交站臺護欄等“城市家具”4000余處;全方位清洗綠化防護欄3萬余米,清除落葉雜草4.8萬平方米,修剪大樹約1018株,修剪綠籬約21萬平方米;補植補栽苗木1800余株、3300余平方米。
一項項民生清單、一個個具體數字的背后,是全市上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實踐,是深入踐行“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理念的生動寫照。
聚焦民需
提升幸福指數
古語云:“治大國若烹小鮮。”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同樣如此。城市治理點多面廣,要讓每一處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細節彰顯治理成效。
“電動自行車登記上牌,大家戴上頭盔,這樣更安全……”近段時間以來,我市開展“警郵聯合”行動,在主城區17家郵政網點增設電動車牌照辦理點,鹽湖交警大隊深入社區、村莊,利用節假日和晚上休息時間辦理電動車上牌業務。同時,在市文明委統一部署下,市直230家機關單位、企業、學校和鹽湖區40家機關單位的志愿者繼續在中心城區24個主要交通路口輪班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對行人不走斑馬線、不走人行道、過街不遵守交通信號和騎電動車不戴頭盔、逆行、闖紅燈等行為進行勸導,目前頭盔佩戴率已達85%。

戴好頭盔 安全出行
群眾滿意率是檢驗創城工作成效的第一標準。針對新建、改建道路導致紅綠燈不能正常運行的情況,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及時督促施工單位恢復7個路口的交通信號燈;組織警力進行實地調研,優化交通組織;新增違法停車抓拍點位14處,新增行人過街智能斑馬線系統3處;在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增交通智能違法抓拍系統20處;排查停車亂點73處,施劃停車位1544個。同時,積極推進停車場建設工作,目前停車場共有50個,其中新建5個,增加582個泊位,整合45個泊位,盤活4290個泊位。
我市用點點滴滴的“小治理”,凝聚起城市文明的“大氣象”,讓市民的獲得感“實打實”,創建成果有目共睹。
長效推進
繪就文明畫卷
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是城市文明創建的“試金石”,身邊的美好變化是廣大群眾增強幸福感的源泉。
文明城市創建,最重要的是為市民營造更美好的生活空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把集貿市場內及周邊環境衛生整治作為重中之重,對全市農貿市場周邊環境衛生、流動攤點等進行全面排查,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在各農貿市場規劃停車位,劃定禁止店外經營警示線,有效解決了占道經營、車輛占用消防通道和非機動車亂停亂放問題;為東湖、綠元等部分農貿市場免費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基本杜絕了非機動車飛線充電的亂象。全面規范市場秩序,積極指導市場開辦者全面落實經營者掛星經營要求,組織市場開展“誠信運城放心消費”示范單位創建活動,督促市場開辦者加強對市場內經營者的文明經營與教育管理;強化消費維權,在各農貿市場設立消費維權站點10個;開展廣告整治,規范門頭牌匾、廣告牌93處,統一制作公益廣告牌63塊;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指導食品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健全進銷貨臺賬,落實索票索證、溯源管理制度;規范明碼標價、公平計量行為,幫助檢定計量器具千余臺,明碼標價和公平秤復秤臺做到全覆蓋。
一系列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切實解決了市民身邊的“急難愁盼”問題,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守正創新
打造“民生品牌”
多年來,我市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常態長效機制落細落實,注重共建共享,突破重點難點,創新載體形式,著力增進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市容清潔 常態長效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發展活力競相迸發、顏值內涵不斷提升……鹽湖區全面摸排路面坑洼不平、樓體破損污損等問題,迅速開展市容環境、社區小區、包街包巷(村鎮)環境等提升行動,動員轄區各級干部群眾,集中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扔亂倒、亂貼亂畫等突出問題,改善人居環境。目前,全區共張貼垃圾桶分類標識1.25萬余個,清理背街小巷小廣告13萬余處,清理樓道廣告等19.6萬余處,清理雜物2.5萬余處,拆除飛線9000余處。及時更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精神文明建設四大宣傳欄和衛生健康宣傳欄,排查更換內容錯誤、破損、遮擋的公益廣告1萬余塊。開展“一盔一帶”主體宣傳教育活動,對電動車進行集中掛牌,教育勸導亂停亂放車輛,整治不戴頭盔、違法停車等交通亂象。開展“門前四包”工作,凝聚各職能部門、物業公司和社區等多方力量,規范城市秩序,助推“門前四包”落到實處,保持常態長效;開展問卷宣傳行動,啟用“社區吹哨、單位報到”機制,發動包聯單位和轄區黨員干部登門入戶,組織宣傳輔導問卷調查。開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動,動員家長參與,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社區、文明整個社會”的目標。
一路春色滿目新,滿城文明處處景。民生改善的濃濃暖意、幸福指數的步步提升,是我市創城路上最貼心、最實在的收獲。全市將繼續常態化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推動城市環境面貌、形象品位實現新的更大提升,讓城市因文明更美麗,讓群眾的生活因城市文明更美好。
文/記者 孫雄 圖/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提供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