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3-03-03
回眸2022
2022年,鹽湖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積極應對風險挑戰,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首善之區”建設在新起點上實現了良好開局。
■克難奮進,經濟底盤更加穩固
以超常舉措穩增長、促發展,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93.3億元,增長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6.1億元,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5.2億元,增長7.4%;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0275元、17517元,分別增長5.7%、7.3%。加大入企幫扶力度,累計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5.16億元,減稅降費2.85億元;引導金融機構為企業提供融資支持16.55億元,幫助企業降成本、減負擔、渡難關。加強市場主體培育,新增“小升規”企業17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4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2家,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0.8萬戶,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創建工作獲評優秀。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全年簽約項目53個,總投資295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95%;實施重點項目63個,完成投資42億元。
■力促創新,產業轉型更加強勁
加強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舉辦第十一屆中國雙創大賽(山西賽區)新材料行業復賽,獲批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鹽湖高新區獲評省級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網易創新基地成為全市首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共建校企合作基地35個,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00個,院士工作站達到4家。強力推進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確定6戶“鏈主”企業、18戶“鏈核”企業,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領航企業和優勢產品。支持華通印務、道一生物等企業技術改造升級,完成工業技改投資6.1億元;黃河新型化工、豐喜新能源等企業通過兩化融合貫標認證;宏安翔科技、國強高科獲評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中磁科技榮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
■提升品質,城市魅力更加彰顯
緊緊扭住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和輻射功能。全面完成49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提升改造小街小巷20條、照明亮化239條,城市環境更加舒適宜居。加快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建設,關帝廟周邊環境整治及5A級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基本完成,同善義倉文旅項目強力推進,池鹽文化博覽園對外開放,平常街入選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山西省旅游休閑街區。完成“煤改氣”631戶、“煤改電”1098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9天;中心城區地下水水位止降回升,姚暹渠曾家營斷面水質達地表水Ⅳ類標準。
■強基固本,農業農村更加興旺
建成高標準農田10.7萬畝,“應種盡種”增加播種面積7532畝,全年糧食總產1.8億公斤。推進海晟源數字化鹽堿漁業項目,填補了鹽湖區高科技養殖空白。金井永農果業專業合作社入選全國示范社300強;佳百惠公司位列全市水果直營出口銷售企業榜首。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入庫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產值達33億元。大力實施“百企興百村”行動,全區23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戶廁改造5000座,建成“四好農村路”51.4公里,完成造林近3萬畝,提升園林村47個。泓芝驛鎮王過村、龍居鎮西張耿村分別榮獲國家、省級美麗休閑鄉村稱號。
■深化改革,發展活力更加充沛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30分鐘“便民政務服務圈”,推出480項“一件事”集成套餐,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率達97.8%。開發區“三改集成”全面推開,實施“承諾制”項目18個,標準化廠房入駐率達85%,一般工業項目基本實現“拿地即開工”。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挖掘閑置辦公用房、水庫河道、景區景點等各類資產,盤活國有經營性資產,提高區級可用財力。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整合平常街、池神廟等資源,為關公文旅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穩步推進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依法下放執法事項74項,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打通行政執法“最后一公里”。深化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明晰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增強基層財政保障能力。
■節用裕民,民生保障更加堅實
民生類支出達44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4.6%。年初確定的十大民生工程順利完成,一批事關群眾利益的難題有效解決。抓好就業增收工作,全年新增城鎮就業548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4153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077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687萬元?!昂訓|家嫂”獲得全省技能服務人才培養基地第一名。脫貧人口年人均收入突破1.26萬元,增長16%。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圣惠小學、原王莊學校建成開學,新增學位3780個。持續深化聯合辦學,組建義務教育階段教研沙龍,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社會保障,聚焦縣域醫療改革和醫防融合兩大目標,加快“5G+醫療”信息化建設,推進醫療衛生信息互聯互通。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織密扎牢社會救助保障網。大力發展養老事業,建成禹都花園等3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智慧養老平臺投入試運營。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分別下降34.25%、29.89%,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過去一年,鹽湖區共同經歷了非常之時、非常之難,辦成了不少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大事要事。
▲積極主動向上爭取,到位政府債券資金10.13億元,轉移支付資金35.3億元,為穩住經濟發展大盤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加快“三未”土地清理,處置批而未供土地90宗4744.87畝、閑置土地7宗631.6畝;科學劃定“三區三線”,極大拓展了鹽湖發展空間。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時因勢優化防控措施,成功撲滅多起關聯性、輸入性疫情燃點,全力呵護了人民安康、守護了一方安寧。
▲大力推動義務教育回歸公益屬性,公辦義務教育學生人數占比由51.1%大幅提高到93.9%。
▲用心檢點、精心籌備,省第八次旅發大會在解州關圣文化廣場盛大開幕,展示了鹽湖深厚的文化底蘊,提升了鹽湖知名度和美譽度,全區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更加扎實。
展望2023
2023年,鹽湖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聚焦區十四次黨代表大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全力推動“兩個轉型”,持續用好市委“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全力打造首善經濟、首善環境、首善民生、首善生態、首善治理,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持續推動經濟形勢整體好轉,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首善之區”。
(一)堅持提振信心、擴大內需,全力推動經濟平穩增長
多措并舉激活消費。加快打造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持續辦好“游購鹽湖”系列活動。用好契稅補貼、購置稅免征等政策,鼓勵大宗商品消費。完善消費品下行、農產品上行雙向渠道。加快吾悅廣場、華曦廣場等商業綜合體建設,新建10個社區便民商圈,大力發展首店經濟,豐富和拓展夜間經濟。
鍥而不舍擴大投資。積極爭取中央預算資金、專項債、一般性債券,用足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謀劃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持續用好“五個一”推進機制,力爭新建項目開工率一季度達到30%、二季度達到80%、三季度全面開工。堅持專班化推進,全周期服務、全要素保障,爭取抽水蓄能一期、農光互補光伏電站二期等新能源項目盡快落地。
積極作為拓展外貿。搶抓“中國(運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機遇,發展數字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新業態。用好“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國字號招牌,有序承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外商制造業梯度轉移。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商圈。
(二)堅持搶抓機遇、力推轉型,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強力推進產業轉型。以增強發展力為方向,加快傳統產業迭代升級。用好技改專項資金,推動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力度,增加產品附加值。支持企業出海搶單,拓展海外市場。以科技進步為動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積極推進“兩化融合”,打造一批智能工廠、智能車間。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產業數字化,加大三次產業數字化轉型投入強度。推動數字產業化,引育大數據、軟件和信息服務等產業。推動數據價值化,加快搭建數字平臺,加速數據共享。推動治理數字化,推進5G智慧交通服務中心、農村“三資”數字化和信息化建設。
傾力打造特色專業鎮。以水泵特色專業鎮建設為抓手,帶動制造業優勢再造。安排財政專項資金,全力撬動水泵特色專業鎮建設。加快鑄造業板塊“退城入園”。建設國家級水泵質量檢測中心。
(三)堅持鍛長補短、放大優勢,全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級
持續提升城市品質。聚力“鹽臨夏”一體化,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分工協同協作、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抓好城市更新,全力整治城中村易澇點;打通環湖路西延“斷頭路”,繼續實施老舊小區和小街小巷改造提升。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全面激活旅游經濟。深入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省級文旅康養集聚區創建,打造關公故里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河東鹽池旅游度假區。大力發展“黃河人家”、房車露營等特色民宿。持續辦好關公文化旅游節等節會活動。
加快培育高端服務業。注重培優引強,積極引進專業人才、知名品牌,助推信息數據、現代物流等服務創新發展。大力發展樞紐經濟,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突出抓好平常街鄉村e鎮建設,充分發揮平臺集聚效應,推動電商企業集群發展。
(四)堅持提升質效、強農惠農,全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夯實發展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種業振興“五大行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提質現代農業。堅持壯大特色農業,做強工業農業、打造品牌農業、發展數字農業。加快建設城郊農業示范區,新建一批標準化示范基地,打造3個田園綜合體。實施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項目。加快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用好水果產業數據開發應用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南果”貯藏和銷售大數據共享。
建好和美鄉村。啟動城鄉一體化供水管網改造,改擴建鄉鎮生活垃圾中轉站。加快涑水河旅游公路建設,促進農旅、文旅深度融合。分步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加快婚俗改革樣板試點和鄉鎮公益性公墓建設。
繁榮特色小鎮。加快布局5G基站、充電樁等設施,全面改善鄉村生產生活條件。支持解州鎮深挖水泵產業集聚、文旅資源富集等優勢,在特色專業鎮建設上下功夫,打造“產城融合”新地標。支持北相鎮充分激活大學城資源,打造人才集聚、智慧創新、充滿活力的“青春經濟”。支持東郭鎮搶抓“綠水青山中條新生態文旅經濟示范帶”發展機遇,強化傳統村落和特色民居發掘保護,配合做好鴨子池濕地公園等項目建設。
(五)堅持創新引領、深化改革,全力塑造發展優勢動能
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要素資源高效自由流動。推動開發區賦權再升級,提高項目容缺受理、拿地即開工等工作質效。加快建設標準化廠房,打造高水平科創基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資源整合。統籌做好農業農村、財稅金融、能源革命等領域改革。
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扎實推進“111”創新工程,鼓勵天海泵業、宏安翔科技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科技企業梯次培育體系,支持中小企業向科技小巨人、瞪羚企業方向發展。加快建設高水平“雙創”平臺,引進高端運營團隊,擦亮網易創新基地國家級孵化器金字招牌。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讓更多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不斷強化人才智力支撐。圍繞主導產業鏈布局人才鏈,加快集聚一批行業頂尖人才、企業領軍人才和產業高端人才。持續深化省校合作,提升“12大基地”質量效益,柔性引進各大高校的高水平科研團隊。持續推進“運才興運”“引鳳還巢”,吸引更多在外人才回鄉創新創業創富。加快建設人才公寓,落實住房、子女就學和配偶安置等優惠政策,打造人才匯聚新高地。
(六)堅持優化環境、提升服務,全力增強市場主體活力
打造公平有序市場環境。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執法,推進國家知識產權強縣試點建設,扎實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塑造政務服務一流品牌。深入開展營商環境創新提升行動,狠抓營商環境3.0版改革落實,持續深化“一枚印章管審批”“證照分離”等改革。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鞏固“一次辦好”“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創新成果。
營造企業成長良好生態。依托鄉村e鎮等四大平臺建設,帶動市場主體增長。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支持中磁科技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加快“新三板”企業在北交所掛牌上市。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開展企業家“進名校入名企”活動,加大新生代企業家培育力度。健全領導干部聯系企業、包聯項目機制,持續深化入企服務,加強政銀企對接,全力落實減稅降費。
(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提升鹽湖發展成色
推進深度“減污”。聚焦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推進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提升空氣環境質量。常態化推進河長制,加強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持續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垃圾分類及無害化處理,不斷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
落實科學“降碳”。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推進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開展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行動,加快固廢循環再利用項目建設。開展綠色學校、綠色機關、綠色社區創建。
實施全域“擴綠”。全面落實林長制,建立長效養護機制。高標準實施省級黃河流域防護林屏障建設等工程,推進造林綠化提質擴量。加大生態修復治理力度,實施黃河流域及重點地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環境修復等項目,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八)堅持常抓不懈、守牢底線,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系統抓好風險防控。嚴格規范政府債務,推動國有企業及平臺公司規范經營。高度重視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積極穩妥處置房地產領域、土地征收等信訪突出問題,保障群眾合法權益。深化網絡安全綜合治理,嚴密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提高本質安全水平。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三管三必須”要求,深入開展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嚴防各類安全事故發生。全面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快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守護好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強化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健全防災救災體系,統籌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等各項工作。
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健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確保矛盾糾紛妥善、及時、就地化解。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八五”普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深化平安鹽湖建設,持續開展好常態化掃黑除惡,嚴厲打擊“盜搶騙”“黃賭毒”“食藥環”犯罪活動。實施“雪亮工程”,逐步推進基層派出所升級改造,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
(九)堅持用心用力、改善民生,全力提高群眾幸福指數
突出抓好就業增收。全面落實支持就業創業政策,保障重點群體實現充分就業。完善“零工市場”服務功能,做大“河東家嫂”等勞務品牌。用好鄉村產業發展資金,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穩步提升農民財產性收入。規范快遞外賣、代駕運貨等就業平臺,拓展服務業、中小微企業等就業空間,發展直播帶貨、網絡營銷等就業形態,有效增加居民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
加快建設教育強區。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強化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引導民辦教育規范發展。配合做好規劃十小建設,確保秋季招生開學。提升高中教育質量,在尖子生培養、本科達線率等方面靶向發力。啟動區職教中心建設,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一流教師隊伍。積極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實施城鄉教師交流輪崗,逐步推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
著力打造健康鹽湖。持續深化縣域綜合醫改,啟動區人民醫院新院、區疾控中心綜合業務及實驗檢測大樓建設,加快區中醫醫院新院建設,促進醫療資源擴容升級。推動省級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創建,落實落細分級診療,增強基層醫療保障能力。認真落實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措施,加快推進老年人疫苗接種。完善全民健身設施,豐富全民健身活動,高標準承辦專項賽事,繁榮賽會體育文化。
織密社會保障網絡。深入推進全民參保計劃,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大力發展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提標擴面,動態調整居民低保、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等救助,保障好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優化居家養老服務,提升社區養老水平。落實好生育支持政策,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務供給。
今年,鹽湖區在積極承接、扎實做好省、市政府確定的民生實事基礎上,繼續辦好10件惠民實事
一是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提升改造西姚、陶村、馮村基層供銷社。二是實施城鎮社區幸福養老提速工程,新建2家“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三是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力度,擴建后稷小學,新增學位1080個。四是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建設一所80個至150個托位的示范性公辦綜合托育機構。五是推進村級衛生室達標提升,改善群眾就醫環境。六是持續開展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救助,救助范圍由0歲—6歲擴面到0歲—15歲。七是推動新建零工市場投入運營,助力務工人員就地就近就業。八是著力改善人居環境,改造中心城區老舊小區18個,硬化小街小巷20條、亮化258條。九是打通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改造運金路、陶上路等“四好農村路”21條。十是豐富群眾文化體育生活,建設席張、大渠等5個鄉鎮(街道)全民健身中心,組織送戲下鄉活動180場。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